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高斯特金

    孝,對上,對長輩的尊愛與恭敬!

    慈,對幼,對孩童的關愛與仁慈!

    古語三字經雲人初本善!

    又有荀子云人性本惡!

    然而個人覺得,人生來之時,本性有善,有惡,但其實是無知的,如不加以引導,日後是善,是惡,誰也不知道。故而認為人性本無知!

    一個人,從呱呱落地,到成人之禮,再到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耄耋老叟,入土而眠,其一舉一動,思想受環境影響,從所處的環境學習,又行之於環境之中!

    如果周圍環境盡是善孝之君,則學之其禮,如果周圍盡是算計之宵小,則學之計較權謀之術,如周圍盡是暴戾張狂之徒,則學之暴躁性情!

    人雖然生來無知。但有些人可能在暴戾環境中變得善良,也有人從善的環境變得邪惡。因為有人生性善良,從暴力環境中的殘酷學會了溫柔;而有人則從善的環境中瞭解了偽善。這些都是從所處環境學習而得!

    那麼孝慈需不需要學習呢?個人認為需要的!人生來無知,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故而需要學習!然而人所處任何環境之中,每時每刻都在學習!

    故而認為孝慈需要學習,然而並不需要刻意為之,中國本受儒家思想這種大環境的影響!相信大部分人,都懂得孝慈之理!

    感謝閱讀!

  • 2 # 大眾百態

    善惡到頭終有報,慈祥愛慕是天生。與生俱來的本性和強力的傳統文化精髓烘托加上強大的儒家千年思維習慣影響,基本上華人的這些品質都貌似是傳承下來的。專門的學習是融入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融入骨髓裡的。借一句話,那就是華人的那點德性。其實不需要問這個問題,好多都是骨子裡帶來的,很自然的就會尊老愛幼,慈祥和睦。學習當然也需要,不過學習是為了更好的掌握傳承的方法。

  • 3 # 張四小姐

    真正的孝慈需要學習和傳承,這是我堅持的觀點。

    孝順慈祥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承認,人的善良是天性,但是也需要學習,什麼是真的孝順和慈祥。因為有些人的孝慈是愚昧的,沒有底線的。有些人的慈祥是狹隘的,是有單一性的。

    舉個例子吧!某個老太太對兒子特別好,好到心都可以給兒子,吃飯洗衣服拖地從來不讓兒子做,兒子聽話陪她聊天就行。自己老公也一邊去,這裡的母親兒子都沒有認識到問題:他們的家庭位置有了問題,但是父親弱勢,好像沒有什麼矛盾,表面上的。

    兒子結婚了,媽媽還是這樣對兒子,媳婦和兒子睡覺也干涉,不許兒子對媳婦好,母親也就跟著兒子,媳婦不高興的話,兒子還訓斥媳婦,說媽媽不容易,這時候,做婆婆很討厭媳婦粘自己兒子,想辦法讓媳婦滾蛋,媳婦不高興,這兒子還依然生氣,說媳婦不孝順媽媽,父親依然不吭聲。父親沒有享受過兒子的孝順,只是擺設罷了。

    這就有問題了,兒子孝順父母可以,可父親在哪裡,為什麼沒有父親發聲的機會?孩子只是沒有底線的對母親好,母親的慈祥在哪裡?只有對兒子的所謂的慈祥,那麼對兒子的伴侶是真慈祥還是假的慈祥?為什麼兇惡的對兒子的伴侶?母親該離開的時候,卻還霸佔兒子,這樣的慈祥只是毀掉兒子的藉口,不讓兒子真正長大成人罷了。

    所以,說是生來就有的孝慈,我認為還有些不可以,人要學會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如果是沒有底線和標準的假的孝慈,還是需要去讀書或者有人教育的,我想真孝順是對很多長輩的順從尊敬愛戴,慈祥是對很多小輩的關心呵護慈愛!如此如此吧!

  • 4 # 火養情感樹洞

    孝慈不需要學習,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我覺得一個孩子,如果他從小在一種關愛互助的環境里長大,不用強調孝,他自然會關愛長輩,而一個孩子在辱罵和父母吵架的環境里長大,就算父母強調孝,又有何意義?

    孝和慈只有發自內心才有意義,要不就是表演。要不你看一些做子女的平時從來不看望自己的父母,卻在父母過世後操辦大型喪事,做給別人看的。讓他認為他是大孝子。實際上也就是為了他個人的面子。

    而且我們不能過分強調孝,過於強調就是一種綁架。孝本身是一種尊重,關愛,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品質,而不是簡單的文化傳承。

    孝文化是太多了,而不是太少。只有不過分強調孝,每個人都給予過自己關愛和愛護的人,都充滿感恩,懂得回報,我相信孝慈自然都會在每個人心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學生做錯了,老師能不能讓學生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