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戈壁灘駝鈴

    朱元璋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白手起家,布衣出身”的帝王,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我們追憶歷史從朱元璋身上發現很多閃光點。一、膽大心細,堅韌不拔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朱元璋的童年是在苦難中度過的。朱元璋小名朱重八,沒有大名。他的家裡貧窮,父親朱五四給地主幹了一輩子活,窮得缺衣少食。

    在朱元璋10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得病雙雙死去。由於家裡窮根本沒錢給父母買棺材。於是他和哥哥用舊席把父母捲住,用繩子捆住,準備送到荒山野嶺埋葬。

    可是剛走到離村不遠的懸崖邊,繩子突然斷了。他哥哥讓他守著,自己回村借繩子。哪知這時候漫天烏雲隨疾風驟雨而來,朱重八隻好到遠處樹下避雨。

    等雨停下來之後,朱重八回來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暴雨把懸崖上的土沖塌下來,把他父母的屍體壓在下面。

    那時候要想把衝下來的大土包掘開非常困難。何況朱元璋和哥哥都還小,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沒辦法,兄弟兩人只好回去痛哭流涕地求那塊地的主人劉家,說明緣由。劉家人可憐他們,就答應他們把那塊地作為他父母的葬身之地。

    父母死後,朱重八的哥哥不久得病死去。朱重八從此成了孤兒,只好給地主家去放牛養活自己。在放牛的過程中,他結識了一群小夥伴。

    儘管他們起早貪晚放牛,但仍然吃不飽穿不暖。他們恨透了地主,又加上實在飢餓,就和夥伴們商量把地主家的牛犢子殺了,生起火烤著美美地吃了一頓。

    但吃完夥伴們傻眼了,這回去怎麼交代呀?聰明的朱重八仗義地說:“是我出的主意,後果我承擔。”他把吃剩的牛尾巴塞進石頭縫裡,然後就和夥伴們趕著牛回去了。

    地主發現少了一隻牛犢,就追問他們。朱重八就說:“牛鑽進石頭縫裡,拉不出來了。”地主不信,就和他去山裡察看,果然見一隻牛尾插在石縫裡,拉牛尾的時候,朱重八在另一邊學牛叫。

    當時是夜裡糊弄過去,但後來被地主發現,他被趕了出來。為了餬口,他到附近的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

    後來安徽地方由於天災鬧饑荒,和尚也沒飯吃了,只好都出去“化緣”,就是討飯吃。朱重八從此雲遊四方,整整三年過去,他再次回到皇覺寺,此時皇覺寺已面目全非,這一帶寺廟已被元軍焚燒殆盡。

    這時郭子興在濠州起兵,天下大亂,朱重八決定投奔郭子興,參加反元的農民起義隊伍。

    朱重八在皇覺寺學了一些武藝,被郭子興看中,當了郭子興的親兵。在隨著郭子興打仗的時候,他表現得很勇敢,因此得到郭子興賞識,把自己的養女嫁給朱重八,並賜名“朱元璋”字“周瑞”,從此他在軍中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二、審時度勢,廣納賢才

    朱元璋在郭子興軍中有了一定地位,逐漸培養自己的勢力。他非常注重人才,很多有名的賢人,如李善長、劉伯溫、宋濂、朱升、馮國用等都集在他的周圍,為他打天下出了不少力。

    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帶領這支紅巾軍,南征北戰,打了很多勝仗。他的威望越來越大,一些有志之士紛紛來投奔他,如鄧愈、胡大海、常遇春等,都是能征慣戰、勇冠三軍的猛將。

    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在群雄割據的亂世中勝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視人才,能夠聽取別人的建議,知人善任。

    在軍事方面朱元璋重用自己的發小徐達、湯和等人,在謀略方面積極採納劉伯溫和李善長制定的策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朱元璋用人上的智慧,也使他最終成就帝業。

    三、堅定信心、積極進取

    朱元璋出身貧寒,文化素質極低,但朱元璋在有了一定地位後,非常注重學習,在行軍打仗中他時刻不忘學習、練字,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已是飽學多識、尊重人才的大儒。

    他在戰爭裡不但學習文化,而且也學習軍事謀略,不斷總結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養。

    朱元璋放牛的時候,就對知識有一種渴求。他的發小徐達家裡有錢能讀書,他只能在外面聽著。徐達不願意讀書,在老師考問的時候,徐達答不出來,朱元璋卻能背出來,後來老師也很看重他,時常著意教他,這也為以後朱元璋的成長打下一定基礎。

    非凡之人成就非凡的事業,古今無數的英雄他們戰勝了人生的挫折、苦難,在艱難困苦中脫穎而出,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朱元璋就是這樣的人,他把自己經歷的苦難作為他人生的動力,不屈不饒勇往直前,成就了自己的帝業。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探索和學習。

  • 2 # 史座

    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登上帝位實屬榮幸,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微的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也是歷史唯一一位由南向北討伐統一全國王朝的開創者。他一生最佩服漢高祖劉邦,一個是布衣小賴出生,一個是流浪和尚出身,都能逆襲上位,無不說明了朱元璋擁有眾多過人之處,他能稱帝主要歸功於三個方面。

    遇伯樂:受郭子儀提拔

    朱元璋小時候家庭條件很不好,趕上了元朝末年稅收嚴重,瘟疫蝗災頻繁,窮的家裡的親人被活活餓死,甚至連買棺材的錢和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無奈之下,朱元璋投奔了皇覺寺當了和尚,仍然被老和尚們瞧不起,17歲的朱元璋只好當起了流浪和尚。

    投奔郭子儀的義軍時,朱元璋才25歲,入軍後,朱元璋作戰勇猛、機智靈活,戰功赫赫,很快得到首領郭子儀的認可,加官封賞,郭子儀還把自己的養女馬秀英嫁於朱元璋,視朱元璋為身邊最親近的人。

    朱元璋被伯樂郭子儀相中後,手裡逐漸有了兵馬,這是朱元璋走上帝王之位的第一步。但朱元璋並不驕兵,反而對軍中兄弟關愛有加,有戰利品分大家,有軍功和大傢伙一起分享,在軍中有很大威望,得到了士兵的讚許。

    重義氣:有眾兄弟擁戴

    手握精兵的朱元璋,並不像其他擁有兵權的大將軍那樣驕橫跋扈,高高在上,冷血死板,反而很重視兄弟情誼,把軍中弟兄當做最親近的人,以至於義軍兄弟十分擁護朱元璋。

    比如朱元璋從小玩到大的結義兄弟湯和、徐達、常遇春、鄧俞等人,在朱元璋坐大之後,緊緊圍繞在朱元璋身邊,奮勇殺敵,建功立業,為壯大朱元璋勢力立下不朽功勳。這完全不是靠一紙冰冷冷的命令,而是朱元璋與兄弟之間的深情厚誼,他們自願為朱元璋打江山。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朱元璋的結義兄弟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為了給朱元璋贏得寶貴戰略時間,率區區幾萬人馬死守洪都,抵抗陳友諒的百萬大軍,明知寡不敵眾,甚至可能隨時戰死,也主動請纓,這無不說明了朱元璋與軍中兄弟的義氣達到最高水平,置生死度外。

    正是有了眾兄弟甘願為朱元璋賣命,深厚的兄弟情,幫助了朱元璋接連打掉軍閥陳友諒和張士誠,一統南方義軍,直取元朝政府,為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奠定了基礎。

    禮賢達:聽謀士們諫言

    朱元璋能順利建國登帝位,除了常遇春這些武將打天下,還離不了像李善長、劉伯溫這些文人謀士治天下。朱元璋在義軍時期,就遇到了至少四位德高望重的謀士,最為關鍵的是朱元璋對謀士的態度不一般,以恩威並重的方式,把謀士收攏在自己手裡。

    朱元璋率義軍平定滁州時,遇到了李善長,曾問:“天下之亂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呢?”李善長答曰:“秦末戰亂之時,漢高祖從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亂殺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業。現在元朝綱常已經混亂,國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漢高祖,天下便可輕易平定!”

    此後,李善長一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出謀劃策,既有戰爭對策,又有地方治理之經驗,電視劇《朱元璋》中提到,朱元璋對像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呂昶這樣的人,專門建有禮賢館優待文人賢士,這足以說明朱元璋的智慧。這些人也是幫朱元璋打下江山不可或缺的人物。

    所以,像朱元璋這樣布衣和尚出生的人,能當上萬人之上的開國皇帝,既有偶然之處,又有必然之由,以上主要三點就是朱元璋能當上皇帝的主要因素,也是他的過人之處。

  • 3 # 知識解答丁磊

    朱元璋 (1328-1398),明朝開國皇帝。祖籍為江蘇沛縣,祖、父後定居濠州(今安徽鳳陽)。本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17歲時,因父、母、兄皆死於瘟疫而孤,不得已入皇覺寺為僧。不久以行童遊食於淮西一帶。

    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紅巾軍農民起義爆發。次年朱元璋於至正十二年閏三月初一日,投郭子興部下,子興見元璋狀貌奇偉,異於常人,遂留置為親信兵,屢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興大喜,署為鎮撫,復將養女馬氏給與元璋為妻,後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興病逝,其子郭天敘代領其眾,時韓林兒出詔封天敘為都元帥,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遂不受。

    但念林兒勢盛力強,可利用以成帝業,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九月,郭天敘、張天佑二人皆戰死,於是郭子興部將盡歸太祖。朱元璋率軍斷纜渡江,取採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下太平(今安徽當塗),並於次年攻佔集慶(今江蘇南京),改名應天。此後,朱元璋以應天為根據地,相繼攻取常州、江陰、常熟、徽州(今安徽歙縣)、揚州等地;並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在應天屯田,興修水利,恢復農業生產。

    朱元璋消滅東南的孤立元軍後,即開始與元末各割據勢力展開較量。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二月,張士誠遣將呂珍圍安豐,殺劉福通。韓林兒派人告急於朱元璋,劉基(伯溫)諫朱元璋不可往援。太祖曰:「小明王被圍甚急,我向奉他龍鳳年號,不忍袖手旁觀,因此不得不往救。」遂率徐達、常遇春往援,擊走呂珍,迎林兒歸滁州。此時小明王已成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龍鳳年號,以借題發揮。二十三年他與陳友諒決戰於鄱陽湖,友諒敗死。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稱為吳王,建百司官屬,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稱雲皇帝(小明王)聖旨,吳王(太祖朱元璋)令旨。二十七年俘張士誠。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劉基密稟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兒南來為名,行至瓜步覆林兒舟,沉於水,遂遭溺斃。農民起義軍政權滅亡。

    韓林兒既死,朱元璋乃成為最高領袖。於是朱元璋改明年為吳元年(1367)。此後,他在南征浙東方國珍、福建陳友定的同時,派出大軍北伐中原,釋出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對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壓迫頗具號召力。在南征北伐的順利進軍中,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國號「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朱元璋建國號曰:「大明」。七月,徐達率領的北伐軍逼近大都,元順帝攜后妃、太子倉皇出逃上都,統治中國98年的元代滅亡。此後,統一戰役仍在繼續,同年,湯和率領的南征軍滅方國珍、陳友定,福建、兩廣盡入版圖。洪武四年(1371),四川平定。十四年平雲南。至二十年,山西、陝西以及東北平定,全國統一。

    朱元璋削平群雄,統一南北的同時,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著手穩固新建王朝的統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和發展。

    在中央廢中書省和丞相,政歸六部,六部尚書直接聽命於皇帝。改御史臺為都察院,與大理寺、刑部合稱三法司。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設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合稱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屬中央。又創立了衛所制。為削弱將領的軍權,於洪武十三年設五軍都督府。

    朱元璋實行安養生息的經濟政策,採取獎勵墾荒,實行民屯、軍屯、商屯等屯田制度,興修水利,在全國推廣桑、麻、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等一系列有利於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會經濟較快地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他還下令清丈土地,編制賦役黃冊、魚鱗圖冊,建立裡甲及糧長制,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

    他的限制和打擊舊豪族地主、規定工匠輪班制、放鬆對手工業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對恢復和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也起了促進作用。為充實官僚機構,朱元璋採取薦舉、學校、科舉三途並用的辦法選取官吏。他鑑於元代官吏貪汙腐敗以至亡國的教訓,決意整頓吏治。甚至以剝皮囊草來懲辦貪官汙吏,辦法之嚴酷為歷史上所罕見。

    他的厲行整頓雖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濫殺了不少無辜。為強化皇權,解決統治階極內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藍玉案大肆誅戮功臣;為保證封建統治秩序的穩定,他制訂了《明律》和《大誥》,還特別設立錦衣衛特務機構。

    明初,朱元璋還實行分封制,將24個兒子和1個從孫分封到全國各地,以鞏固統治。由於北元迴歸大漠後保有相當強的軍事力量,對明朝北部形成極大威脅,故朱元璋分佈在北方邊防線上的塞王兵力尤為雄厚,洪武后期,這些塞王已掌握邊防軍事指揮權,防止了軍權旁落。但他的第四子朱棣(見明成祖)後來卻因此奪得他的繼承者建文帝的皇位(見靖難之役)。

    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響深遠,具有一定的進步作用,並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統治基礎。但他將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發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對社會經濟產生的阻礙作用,也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轉入後期的歷史特色。洪武三十一年(1398)閏五月卒,葬南京孝陵。朱元璋在位31年,死於1398年時年71歲。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勤奮治國三十一年,整肅吏治,嚴懲貪官,創立衛所,鞏固邊防,重視農業,對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統一和發展,都起了積極作用。

    他大興冤獄,誅殺功臣,設立錦衣衛,對官民實行殘暴的專制統治,廢除丞相制,抑制賢能的輔佐,使權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權,導致明末宦官專權,民亂紛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一個人自由行日本,有什麼好的推薦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