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盛開的芍藥花
-
2 # 大萌寶小媽媽
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特別是孩子的生氣,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性格不同的孩子,表達的方式都很不一樣,暴躁型的,可能會出現暴力行為,比如:打架,打砸東西,甚至可能出現自殘行為。有些孩子是內斂型的,他們表達的方式可能是更加沉默,卻將生氣的種子埋藏在內心,不懂得抒發情緒。當然,更多的孩子可能會用憤怒、哭泣……等直接表達了。所以,國外學校會給孩子上"生氣"課在我看來恰恰是比較重要的。
首先,可以讓孩子知道"生氣"的必然性,不要隱藏,不要忽略,要正常抒發出來,不要讓這"生氣"成為一顆種子,埋藏得太久就會爆發。國外也有被虐待兒童的事件,共同的特徵是孩子都膽怯很懦弱,將哀傷與生氣都埋在心裡。轉而可能會形成了校園暴力事件。
其次,可以透過上"生氣"課,引導孩子怎麼樣去排解生氣的情緒,比如:用轉移的方法,聽聽歌,跳下舞,寫日記,打一場球,甚至很多校園都會設立心理輔導區,有些可以讓學生生氣發洩區。孩子的生氣情緒只有及時排解,才不會讓它像一個毒瘤,越積越多。
最後總結,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縱然有悲傷生氣的時候,但是也能透過"生氣課"看到雨後彩虹!
-
3 # 小芒果育兒教育
在我們的經驗裡,生氣是一種不良情緒,沒事兒不要找氣受,儘量要讓自己保持身心舒悅,生氣對身體不好。我記得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還有一首打油詩《莫生氣》,當時的老師還讓我們背誦下來時刻勉勵自己,不要生氣。
但是實驗卻說明:生氣也是有好處的,由於它是我們生活中避之不得的情緒,但是它會使我們的左側大腦被啟用。
我們嚐嚐勸誡身邊的朋友,遇到事情不要動不動就生氣,對大人如此,更何況是小孩子呢?我們總是希望孩子開心快樂一點,不要生氣大哭,所以我們都會盡量減少對孩子發脾氣,對孩子千依百順,只為不讓他們生氣大哭。
對於Emily老師的做法非常贊同,這是一個耳目一新的觀點。這樣會讓孩子們瞭解到“生氣”是我們自身非常正常的一種情緒表現,我們可以對自己不喜歡的事和人,討厭的東西表示出我們的憤怒與生氣,而不是要一味的忍讓,壓抑自己的情緒。
相比釋放自己的情緒生氣大哭反而比壓抑自己的想法來的痛快,就像很多人越悲傷越哭不出來,而且一直悶悶不樂,如若情緒發洩出來,酣暢淋漓的大哭一場,反而會釋懷。
所以對於孩子的生氣大哭,我們沒有必要去制止或避免。這個生氣大哭的過程對孩子的心裡發展非常有益處。越早讓孩子明白這點就越受益,孩子也不會刻意討好和取悅別人而壓抑自己的情緒。
記得之前不知因為啥原因,我生氣坐在一邊不說話,老公告訴兒子說,媽媽生氣了哦!當時的孩子可能有點嚇到,突然也會不做聲。後來我再生氣的時候,他就會跟爸爸說,媽媽生氣了。相比第一次他顯得有些平淡了,瞭解這是一個正常的情緒表現。
我覺得我們要告訴孩子好的一面同時也要展示不好消極的一面,這樣孩子才會對這個世界有全面的認識,而不是隻有善良沒有醜惡,只有開心沒有生氣。
-
4 # 努麗
我們一直被教育生氣是一種壞情緒,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可以生氣,其實這是一種壓抑,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
隨著中西文化的交融,現在的父母也認識到了,生氣和其他正面情緒一樣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也開始了接納。
以前這方面知識主要透過各種繪本比如《菲菲生氣了》《我要變成噴火龍了》《生氣王子》等等,我知道對於生氣我們要學會接納,並幫助孩子釋放這些情緒。
原來外國學校還會給孩子上生氣課!
生氣納入學校教育有很多好處:
1.學校對孩子的接納和包容
孩子剛入學,面對許多陌生——
同學都是新面孔;要做的事新接觸;老師也換新了……
一切都得適應,滿滿的都是壓力,難免會出現生氣,而學校適時讓孩子認識到這種情緒,對孩子的認同讓孩子放鬆。
2.孩子能夠快樂生活
生氣課除了認識生氣,還教孩子如何排解。我記得還有一繪本《小白生氣了》,小白扔了一顆顆石子,發現不生氣了。我想,如果有專門課講怎樣就不生氣了,孩子的生氣之後是放鬆和快樂的。
3.家長和孩子相處更融洽
人家是家長也跟著教育,做到了家校一致。孩子在家裡也可以生氣,家長還可提供必要幫助。
所以,生氣課真是很重要。基於對孩子心理健康考慮,就有了生氣課。
-
5 # 樂樂課堂
瞭解了下Emily老師的課,最看重的是下面這張圖↓
這讓孩子們意識到生氣是怎麼回事。
其實大家也會莫名發脾氣,孩子們看到了,在自己有相同情緒時往往會依葫蘆畫瓢。
但是在社會中,如果每個人都肆意發脾氣會社會秩序會帶了不好的影響。
Emily老師的課其實是讓孩子們瞭解了生氣的原因,從而引導孩子們應該如果正確地處理這種情緒。
成人以後的每個習慣都是從幼童時期養成的,並且根深蒂固。如果在這個時候,培養了一個好的習慣,受益匪淺。
無論是否有顯著效果,都值得大家學習。
-
6 # 長安安安
生氣課這是一門多好的課,生氣是人的情緒中最常見的一種,我們從小都被告知遇事不要生氣,生氣傷身,要大度寬容別人,但是人怎麼可能不生氣,生氣作為一種情緒行為,把內心的情緒發洩出來,讓人內心得到安撫,對人其實是好的,但是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忍讓,要壓抑自己的情緒,生氣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我們常常並不把生氣當工作一個人正常的情緒行為,不能得到暢快的發洩,於是很多人壓抑了,抑鬱了。如果說每一次生氣是一股小溪,那麼日積月累必然會越積越多,達到臨界值的時候,人的情緒必然會爆發,從而造成不好的結果,我們常說古人治水在於引流,其實對於情緒的治療,疏導和發洩是很好的辦法,就像這門生氣課。
現在很多學校都有供孩子們發洩情緒的教室,在情緒發洩室孩子可以擊打假人,可以大聲吼叫,讓自己內心的不痛快全部發洩出來,有利於解決孩子的青春期成長問題。但是這樣的教室大多數在中學,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知道生氣的時候該怎麼辦?如何面對自己憤怒的情緒,那麼不僅僅對於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很好,就算孩子將來成家立業,在處理夫妻關係,同事關係的時候也會特別的的順暢,因為他知道如何疏解自己,這個對於孩子有一個Sunny健康的心理多麼的重要。所以,孩子該生氣的時候讓他要會生氣,這也是一門學問。
-
7 # 繪本奇妙之旅
在心理學上認為,人的情緒實際上不是來自於事物本身,而是來自於自己如何認識和理解這個事物。那麼對某件事產生的生氣、或者憤怒,是由人大腦中情緒腦和理智腦共同作用出的,只不過在生氣的時候,情緒腦的作用大於理智腦罷了。
例如,當自己被別人無解時,自己比較容易生氣,但當你瞭解到這個“誤解”實際上是因為雙方溝通出現了偏差造成的,這時候我們會稍微冷靜了些,不會那麼生氣,而會主動去消除誤會。
我們也知道,當我們壓力過大時,如果能合理發洩自己情緒,傷心也好,憤怒也好,都是有益於緩解壓力,維護身心的健康。
因此,在做某件事情,或者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那麼,學校開設“生氣”課,目的是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生氣情緒、分析自己的生氣情緒、反思自己的生氣情緒。
這裡介紹一部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劇中用五個情緒小人分別代替人的高興、悲傷、恐懼、憤怒、厭惡五種情緒(實際上從心理學上可以劃分出很多情緒,只不過這五種最為典型)。
另外,再推薦一本繪本書《生氣湯》,書中的小主人公霍斯一天的不如意讓他非常生氣,看看他的媽媽是如何幫助他消除憤怒的情緒的?
“生氣”管理這門課,才是可能受益一輩子的一門課。一位資深的美國小學老師Emily就會教小孩是怎麼學習“生氣管理”的。Emily老師首先建議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學學關於生氣的常識,有個共識起點。讓孩子認識到生氣是一種很平常,也很正常的情感,壓力大的情況下,我們容易生氣,也讓孩子學會理解自己為什麼生氣。
回覆列表
小朋友和大人是一樣的,都會有生氣的時候,比如我家寶貝有一天中午回家特別不高興,飯也吃的很少。在他上學時間我給他做一個手工,他看見以後不僅不高興,而且哭了,說我做的太難看。平時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即使不漂亮他也會安慰我說他喜歡。我問他怎麼回事,他說在學校他同桌一個小姑娘打他了,他卻遵守老師的叮囑,沒有還手。我趕緊安慰孩子別生氣。到了下午回家自己解決了被打這件事,馬上就高興了,說我做的手工相當好看,就是中午生氣來,沒發現而已。我就告訴孩子,千萬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做重大的決定,人是可以生氣的,但是生氣以後要告訴媽媽,長大了以後可以告訴信任的朋友,不能自己生氣。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像這個星期六我家孩子和爺爺奶奶出去逛傢俱城,孩子比較好奇這麼多傢俱,就左看右看的玩。老人當著傢俱城銷售員的面就說孩子在學校是個慫包,就是在家淘氣。孩子一下就不高興了,因為在老師眼裡我家孩子是個聽話的好孩子,天天得小紅花,自制力也比較強,從來沒忘過作業。孩子跟我說,以後不想理奶奶了,覺得她說話有問題。如果和老人在一起住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們不能從大人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問題,要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氣,孩子生氣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每天陪伴孩子,讓孩子訴說每天高興的事和生氣的事,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