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太2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知深淺,切勿下水”。這句話對留學也適用。花200萬留學,超出了多數人的經濟能力範圍,假如是賣掉全家唯一的房子,那確實是在孤注一擲,破釜沉舟了。

    據我所知這樣不顧一切的出國留學,還多的是,底氣何來?底氣就是海市蜃樓般的未來遠景。也許招生時,海歸正炙手可熱,也許己不熱,但中介機構的巧舌如簧讓你心動不己。你一定作了一個樂觀的判斷:幾年後,自己的孩子回來時,一定是年薪百萬。200萬算什麼?賣掉房子算什麼?會有更好的,別墅也說不定。

    我認識一公司經理,年薪百萬,還有分紅,大兒子自費留學英國,二兒子自費留學澳洲。學的都是金融,回來在證券所工作,當然工作也是老爸找的。娶了媳婦,全是在家當主婦,因為出門打工,掙的錢還不夠僱保姆。假如家有1000萬,200萬算什麼?花就是了。但假如家庭財力不夠,就不能冒這可險。還有有一個兒子在英國的,父親是工薪階層,母親沒工作,為了酬學費,父親恨不得把一個小時變成2個小時工作,到處兼職,最後競發現了癌症。我不知道後來怎樣,去年還見他出來鍛練,今年不見了,看來事情不能強為。

    家庭經濟情況不好的出外留學的還挺多,這一方面是更渴望有個中流砥柱來拯救這個家庭,另一方面也有不得己因素存在,考不上國內大學,就留學國外大學。還有一種情況是攀比風,虛榮心作怪:你的孩子能出國,我的孩子為什麼不能?由於國外學校魚龍混雜,非常好進,許多孩子高中沒畢業就跑出去上了所謂的大學。所以現在有一種怪現象:同班學習好的大多考的是國內大學,學習不好的反而在外留學。我不一概而論,留學的也有好學生,假如學習不好,有錢也行。如果學習不好,財力也跟不上,那就是自討苦吃了。

    杭州女孩花200萬,回來掙2000元,假如找不到更高的薪酬,那就千吧。畢競薪酬是和能力掛鉤而不是和留學費用掛鉤的。接受這個事實也許很難,但也只有實事求是了,如果當年能從實際出發,就不會有今天這個尷尬局面了。

  • 2 # 新東方前途出國

    實話說,留學6年花費200萬真的不算多。但200萬放在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可能就會出現“賣掉唯一的房子留學”的現象了。

    首先,經濟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到底該不該出國?

    出國留學雖然能擁有一段海外生活經驗,拓展自己的視野,鍛鍊自己的獨立性,但如果這些的前提是讓家人增加太大的經濟負擔,但其實沒有必要在現階段出國。

    很多同學認為即使經濟條件不夠,自己也能透過打工、做兼職來湊。

    但各國對學生打工的時間是有嚴格規定的,即便把這個時間都佔滿,也不夠支撐整個留學期間的費用。

    沒錢怎麼留學?

    難道沒有經濟條件的同學就必須放棄出國的夢想嗎?當然不是,國內無論是大學還是工作單位都有很多出國留學的機會。

    比如很多大學在研究生階段會讓同學選在是兩年都在國內,還是一年在國內加上一年國外的留學生涯,還有很多工作單位都提供公派留學的機會

    此外,希望完成出國夢想的同學也可以先工作兩三年打下一點經濟基礎,憑藉自身的工作才能和成績申請獎學金會比本科畢業直接出國更有優勢。

    而且,也有很多工作了很多年才回到校園繼續深造的人。

    所以,出國留學固然是人生中值得經歷的一段旅程,但如果能在做出選擇前明白這趟旅程的意義,以及做好一定的人生規劃,才是真正的不虛此行。

    海歸回國底薪2000正常嗎?

    所謂的底薪2000,如果沒有理解錯誤,那麼工資應該還包括獎金、提成、分紅等,2000塊錢不是全部工資,只是部分,甚至很小一部分。

    按照中國各城市目前的工資水平,2000底薪絕不可能出現在北上廣深等城市,甚至杭州、武漢、成都、石家莊等城市也很少有2000底薪的工作,所以,該海歸的工作城市應該是不甚發達的三、四線城市。依照城市的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2000底薪+分紅+獎金/提成的月薪應該也不差,最起碼也是城市平均工資水平。決定一個人月薪多少的關鍵,是個人能力水平,而不是海歸身份。

    另外,底薪的隱藏含義就是工資不設上限,什麼樣的工作會有底薪呢?一般來講,銷售服務類工作才有底薪。而眾所周知,無論是金融業、房產業……在各行各業的銷售人員的工資構成中,底薪都不會是大頭,他們靠的銷售技巧和行業經驗,所以,如果人從事銷售行業,而每月工資始終只能拿到底薪的2000塊,無論這個人是不是海歸,我相信都是不正常的。

    教育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賣掉唯一的房子,花費200萬,卻每月掙2000!你看,教育投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正比。”我想這才是題主真正想要問的問題。

    2000000÷2000=1000個月≈83年

    按照大家的理解,這個海歸要不吃不喝83年才能賺回她留學的成本。數字看起來很觸目驚心!但事實是這樣的嗎?

    那我們實際調查的結果呢?根據海威時代和CCG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釋出的《中國海歸就業力報告》資料顯示,近50%85後海歸的稅後月薪在5000-10000之間。

    如上,資料顯示,75%的海歸稅後月薪在5000以上!沒有絕對的年薪幾十萬,也沒有絕對的全都月薪2000,大部分海歸的薪資水平就是這樣。

    沒有對比,就沒有事實,我們再來看一下2017中國大學畢業生薪資水平top10的排名。國內高校的最高工資恰好也在8000-12000之間。相對來說,海歸的薪資可能比大部分國內高校畢業生還是略高一丟丟的。

    那麼,到底教育投入和產出成不成正比?我們拋開留學所帶來的學歷、眼界、獨立、語言能力、學術能力等等方面的優勢,僅根據畢業生薪資一項來對比,留學生和國內的頂尖名校的教育投入產出比也不相上下。

    海歸為什麼不再是國內求職市場上的明星?

    1.國內求職市場供>求

    從2013年開始,每年國內的畢業季和招聘旺季,都會看到各大媒體PO出的大寫加粗的“最難就業季”的標題,尤其是在大學擴招,取消專科之後,大量的待就業人群湧入求職市場,而相應的職位並沒有相應或明顯增多,造成供求的不對等,就業難度一年強似一年,就業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2.公司沒有專門為海歸準備的崗位

    海歸在求職市場的優勢是語言、領導力和思維能力,這些軟實力在求職中,確實有吸引力,但也並不能讓用人單位為此專設海歸崗位,大部分用人單位只是根據崗位需求,尋找符合條件的候選人,專門為海歸準備的崗位,並不常見。所以海歸們畢業後,仍然要和國內高校畢業生一起在人才市場中搏殺。

    3.海歸們的畢業時間剛好錯過了國內的招聘季

    留學生畢業時間和國內高校的畢業時間不同,以英國一年制研究生為例,英國的開學時間和國內不同,有1月份開學的,也有9月和11月開學的,一年有3個學期,留學生畢業回國的時間可能是8月,也可能11月,剛好錯過國內的招聘旺季。

    4.留學生海歸越來越多,海歸不再是少數人

    海歸越來越多了,海歸不再神秘,大家也越能夠以平常眼光和心態對待這個群體。

    海歸身份不再被區別對待,在用人單位,他們和國內高校的學生同場競技,對於海歸來說,這也不見得是不好的事情。

    花錢留學賺的一般,到底還要不要留學

    私以為,一切以賺錢為目的的留學雖然很現實,但也很功利。如果你只想賺錢,那不如早點放棄學業,也別讀書了,更不用出國了。這些留學生們,想必當初他們出去的時候也並沒有設想未來賺幾百萬,我們之所以留學,是真的想學一門知識,想開闊眼界,想學習更前衛的教育理念看看更廣闊的世界。留學不代表成功,它只是一個學習過程。

    網上曾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很多人都會問我出國五年到底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我告訴你們,最重要的不是英語不是文憑,對我而言就兩樣東西:一是把我放到任何國家,任何我誰都不認識的地方,我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二是名車豪宅已動搖不了我願意每天坐公車去追求簡單夢想的平淡心態。而我認為這兩樣足以讓我受益終身。”我想這些都不是用投入產出比可以計算的。

    早上回答完之後,搜了一下相關新聞,這姑娘還真是杭州的,原諒我說杭州不可能有2000塊工作的事情……

  • 3 # 陝西小庭

    以前可能找工作會看學校,背景之類的,現在企業更注重實際,特別是小公司,相同能力的,更願意找一下本科,大專的學生,因為他們要的工資相對低一些。而且我身邊同事有送孩子出國的,貌似說很多出國留學都是野雞大學,可能就是國外的本科,專科,所以你懂的,而且也不是說國外讀書的就一定比國內學的多,所以讓孩子留學不要盲目跟風。

  • 4 # 君為情狂

    許多人崇洋媚外,以為外國的月亮比國內的圓,有些女孩子還嫁給外華人,甚至非洲的都有,最後在外國混不下去,甚至被甩多的是。要是真的有能力,在哪裡都能生活,為何非要出國呢?

    說白了還是虛榮心作祟,以為出國了,就是能給自己臉上貼金。

  • 5 # 六觀點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說一聲:“喜聞樂見”

    這代表國內企業已經迴歸理性,也反向給一個個找不到工作準備出國鍍金的人警示!

    1、西天取舊經

    其實,國外的月亮早已不圓,對於現在國內非常火的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物流等等領域,國內的行業氛圍與技術能力已經超越了國外,在這種背景下,是問你到底出國學了什麼?

    2、擦亮你的眼睛

    這兩年企業也明白了,結合上面的1,用過留學生的企業發現留學生也就那樣,能力一般,要求蠻高,關鍵是有在國外實習的留學生更是不好管理。而且他們一段時間身在國外,對於國內目前的市場環境遠沒有普通求職者瞭解,對於一些工作的開展沒有好處。

    3、貴族學校

    其實國外留學就和中小學時候的貴族學校一樣,屬於有能力的家庭讓孩子去感受差異化教育的地方,而這些場合培養出的人,好的確實很好,不過差的確實很差,在現在企業看人不看證的氛圍正在興起的階段,海歸曾經的光環已經不亮了

    企業要的是你的未來,而不是過去。你能去國外上學是因為家裡有錢,而我招聘的是你,和你的家庭沒有關係。

    每日職場,與你一起成長。

  • 6 # 傅一聲

    全家賣掉唯一房子,女生6年花200萬留學,這條新聞的前半部分我還覺得比較正常,但是後面“回國後工作被開底薪2000元每月”,我覺得有故意擴大、引人注意之嫌。

    雖說現在的就業形勢比較緊張,找好工作難,但就算是一個大專生出來工作,哪怕是在超市當收銀員,或者在飯店當傳菜員,工資也不會低於2000塊吧?

    但是我今天想借目前國內的留學現狀以及多年外企的職場經驗,跟大家聊聊出國留學這件事兒。

    我們先拋開高昂的留學費用不談,在國外的學校選擇上也要慎重。國外知名大學很多,但是門檻低、拿錢就能進的學校也不少,魚龍混雜,就是我們國內講的野雞大學。所以我們不能單單隻為了鍍金而出國,如果選擇的學校有問題,那很有可能對個人來說而是貶值。有的人出國是學到了真本事,開闊了視野,而有的人去國外各種旅行各種玩,大手大腳花錢,什麼都沒學到最後“混”了張文憑回來。

    我有一個知名外企的HR朋友跟我說,10年前收100份簡歷只有5份是海歸,這些人的優勢就很明顯,而現在100份簡歷有20幾個海歸,國外知名學校畢業的應聘者他們才有興趣看看。而且他們更看重應聘者的綜合能力,面試的實際表現,國外的學歷只是加分項而已。

    所以如果真的拿到了國外知名院校的錄取通知書,讓孩子學習先進知識,開闊眼界,投入高昂的費用倒也值得。但是如果只是國外野雞大學,提供不了好的教育資源,那賣房賣車,投入全部家當送孩子留學真的沒必要,最後還有可能沾染不良習氣回來,成本高,回報低。

  • 7 # 大海158183323

    身邊朋友同事親戚好象都很理性的。沒有看到花光家裡錢供小孩出國的。現在出國留學很平常,有條件的,去英美澳新加拿大。工薪階層去韓日馬來西亞俄羅斯及歐洲小語種國家。至於回國後日薪2000,我還沒見到過。至少也有五六千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古風歌曲被很多人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