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嘗歷史百態

    古代(唐朝)八百里加急,中間是換馬不換人的。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會看到一個鏡頭:一個人穿著緊身衣服,嘴裡大喊“八百里加急”,然後一路塵土飛揚,駿馬飛馳而至。

    在古代,古代一般每隔二十里就有一個驛站,一旦而要傳遞的公文註明“馬上飛遞”的字樣,按規定每天三百里,如遇緊急情況,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

    在唐朝鼎盛時期,據大唐六典記載,整個唐朝有1639個驛站,工作人員兩萬多名,驛兵一萬七千人,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

    比如說唐玄宗統治時期,遇到安祿山叛亂,當時唐玄宗還在華清宮,距離叛亂地區3000裡,而6天時間,唐玄宗就收到了訊息,所以平均下來,每天達到500裡。

    對於加急檔案,唐律規定假如耽誤的是緊急軍事文書,則罪加三等。因書信延誤而遭致戰事失敗則判處絞刑。當時有一負責簽發公文的員外郎,在處理一份從河北發配到嶺南的囚犯文書時,本應向河北、嶺南兩處發文,只因夜深疏忽只發到嶺南一地,結果即遭免官,丟了烏紗帽。

    所以馬可以死,人可以傷,八百里加急檔案不能不按時到達。

    唐代詩人岑參《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曾生動描寫道:“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詩中把驛騎比做流星,可見速度之快

  • 2 # 禪茶一味82893223

    所謂八百里加急,護送的是直達朝庭中樞的最重要的緊急軍情奏報,是最高級別的軍事機密,不容有閃失。所以,八百里加急奏報只能換馬不換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聊的挺好,見面後第二天卻沒什麼話說了,這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