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昱尊

    帝王陵墓修建豪華是古代“事死如事生”思想影響下的結果。歷史上並不是所有皇帝都給自己建造大型的陵墓,比如漢文帝、魏武帝都是實行薄葬的帝王。另外元代皇帝實行秘葬,至少沒有留下地上陵墓建築。還有皇帝的墳墓一般稱作陵,而非叫冢,冢是墳墓的範稱。

  • 2 # 史家淺唱

    不修大行嗎?那可是皇陵,彰顯帝皇之氣的,古代的皇陵下都有很多暗道機關的。而且還有很多衛士把守,他死了,換朝代了自然沒人管他們的墓了。所以機關和毒氣、暗道就是他們最後的防盜系統了。

  • 3 # 宮殿君

    首先,帝王的墳墓可不能稱之為“墳墓”,得叫“陵”。大約從戰國中期開始,所有皇帝的死後居所都由“墓”改稱“陵”,因為“陵”是大土山之意,而當時各個諸侯國的君權不斷增強,為表現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死後的墳墓不僅佔地廣闊,而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所以帝王的墳墓就稱為“陵”。

    朝代不同,各個君王建的陵也不同,但無一例外的,所有皇帝都有兩個思想在主導著他們建陵——“厚葬以明孝”和“視死如視生”。

    簡單來說,就是死後的居所必須也要和生前的居所一致,我生前住什麼樣的地兒,死了我也得這麼住,金銀財寶、錦衣玉食、伺候的宮女太監一個都不能少!

    比如漢代皇帝的陵寢,以漢陽陵為例:

    這座陵是漢景帝劉啟的,大家會發現,在它的大墳包周圍有很多的小溝,粗粗一數,總共81條,它們代表了漢景帝在位時國家的81個部門,可以算作是陪葬坑,因為皇帝視死如視生,生前我有啥,死了我也同樣要有,所以劉皇帝認為生前我當皇帝管著81個部門,死了我做鬼皇帝,也得管81個部門,鬼部門也行!

    雖然劉啟的這座陵沒有被開啟,但按照其事死如事生以及漢代皇帝下葬的規矩,其地宮應該為宮殿式建築,並採用“黃腸題湊”下葬。

    其實帝王陵寢主要分為地面建築和地下建築兩個部分。其大體上都有宮殿式建築,最明顯的當屬明十三陵:

    一、地上的宮殿式建築

    這個大殿叫“祾恩殿”,是帝陵地面建築裡最重要的,因為這座大殿主要是供子孫們來拜祭的,“祾恩”,意思就是說到這裡來祭祀祖先可以得到庇佑。一般來說,這座大殿裡都會放著先帝的牌位,生前的衣冠,祭祀用的禮器等。

    這座大殿的建築規制和故宮的太和殿基本一致,比如朱棣的長陵祾恩殿,其是如今儲存最完好的一座,粗粗一看,還真和太和殿長得差不多。

    祾恩殿後面一般都會建個小樓,稱“明樓”。這座明樓上一般都會放一塊刻有皇帝諡號的石碑,名“聖號碑”,意思就是告訴你這是誰誰的陵寢。比如定陵明樓上的聖號碑就寫著“神宗顯皇帝之陵”,然後最頭上刻有“大明”兩字。

    因為明樓是整個陵寢裡最高的,故它的作用就像指示牌一樣,有點類似我們普通百姓家建墳時墳包前的那個石碑。

    而在明樓前,一般會有一排“東西”(如下圖)

    它們被稱為“石五供”,這東西原本是佛教裡的,自從朱棣的長陵首次採用後,大家都覺得不錯,故以後一直到清朝的皇陵都沿用。

    這五東西,一般是:“一個爐、2個花瓶、2個燭臺”,作用嘛,就是寓意皇陵香火永旺,神火不滅,躺在地下的皇帝永遠受子孫香火,永遠餓不著肚子!

    皇陵地上的最後一個建築,也是其最最核心的建築就是位於整個陵區後部的“寶城”(寶頂)部分(如下圖)

    (寶城=頂+地宮)皇帝的地宮就埋在它下面。這個“寶城”,名字叫的霸氣,但其實上就是咱民間說的墳堆,只是它大一些而已。

    二、地下的宮殿式建築——地宮

    寶城下面即是地宮,地宮裡有皇帝、皇后的遺體,當然啦,還有無數珍寶。

    整個地宮採用的是很牛的一種建法——“九重法宮”!

    聽起來好像特複雜,但它說的就是我們平時最熟悉的“九宮格”,即地宮設計成九宮格樣。(如下圖)

    而“法宮”,在明朝典籍裡,其代指的是紫禁城裡皇帝的住所或者是整個皇家人的住所——乾清宮或包括東西六宮在內的整個內廷部分。

    大家可以來看看,整個定陵地宮就分為三個部分:

    前殿、中殿和後殿;呈一條直線排列,然後左右兩邊還有配殿(如下圖)

    是不是像極了故宮裡的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還有東西六宮呢!

    其實,人萬曆建陵就是根據紫禁城裡內廷的格局來建的,這叫“視死如視生”,就是說,哥死了,在陰間也是皇帝,住的房子也要和生前做皇帝時一樣。

    那麼,“九重”怎麼解釋呢?哪裡像九宮格了呢?

    九宮格,顧名思義,就是用橫豎四條直線垂直相交得出的九個格子。“九”這個數字在古代社會有著非凡的意義,其代表著極陽數,也是皇帝的代稱,“九五之尊”嘛!

    那麼這個地宮哪裡是九個格子呢?

    後殿,即整個地宮的核心部分,因為皇帝和皇后的棺槨都放在這,當然啦,隨葬的珍寶也在這,可以把它看作是三個小格。(如下圖)

    中殿,是皇帝的鬼魂上朝的地方,在定陵地宮裡,這裡放著一個漢白玉雕刻的龍寶座和兩個皇后的鳳寶座,有意思的,在寶座前方還有一個大油缸,那是點長明燈的。這座中殿和其兩邊的配殿組成中間的三個小格。

    而前殿,雖然只有一座,但據相關資料記載,這可以看做是三格的一種“變形”,它自己就代表著最前面的三個格,前殿內無擺設。

    所以,“九重法宮”,簡單來說,就是模仿著九宮格和皇帝生前在紫禁城的生活居所來建地宮。

  • 4 # 陳安冉car

    既然提到"墳墓如宮殿",那麼這就涉及到帝陵中兩個大方面:地上享殿部分與地下地宮部分。筆者試就這兩部分進行闡述。

    陵寢的地面部分,主體是享殿建築群。其中包括護陵城牆、祠堂、臺闕等。這些建築的功能大致這樣,一是為了保護王陵,圈定陵寢範圍,也就是某種"禁區";二是提供讓後入祭祀先帝的場所,完成華人重要的祭祀禮節;三就是為了守陵人可以更好地保護帝陵。中國古代一定等級墓葬很多都有守陵人。

    對於地下系統,則是華人"視死如生"的傳統觀念的表現。古代人相信,人死後不是結束,而是去往了另一個世界。所以諸多帝王就將墓葬奢侈大修,為的是在"另一個世界"也可以稱王為帝,享受在人世間生活的一切。比如秦始皇陵,根據文獻,他的帝陵依天文地理修建,表示他死之後依舊可以坐擁四海。圖源網路,侵權則刪

  • 5 # 史海傲遊的少年

    因為古代的皇帝覺得自己活著的時候能夠統一天下 享受榮華富貴 死了之後也應該享受榮華富貴 所以很多皇帝對自己的陵墓要求是很高的 最出名的就是秦始皇了 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修建陵墓 死了之後還沒做完 還是秦二世完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不寫作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