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5694604950

    其實曾經的我是嚴重抑鬱症患者,那個時候頭特痛,晚上睡時只要一閉上眼睛,產生幻覺:頭有山那麼大,手指象椎頭,腳杆非常長和大,耳朵翁翁作響,們白天上課,出短氣,心悶,心季,白天兩眼發直,象暈車那個樣子,總有想不完的東西,特別高考那段時間,嘔吐持別兇,整個一個活死人,晚上時常出現鬼壓身(四川人說的是迷倒了),你們說誰能承受,那個年代不知是抑鬱症,只認為是一偏頭痛,神經衰弱,吃了許多微磷補劑,但不管用。

  • 2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抑鬱症症狀表現的清單,並不是所有症狀都會同時出現。不過,多數患抑鬱症的人會出現下面所描述的 5-6 個症狀或更多。

    (1)一天大部分的時間裡都感到不開心;

    (2)失去生活樂趣,難以享受生活;

    (3)猶豫不決,難以作出決定;

    (4)較以前難以勝任工作和任務;

    (5)做事提不起勁;

    (6)覺得非常疲倦;

    (7)感到坐立不安、心煩氣躁、易怒;

    (8)胃口和體重改變(多數為下降,也有些人正好相反);

    (9)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如疼痛、頭痛、消化不良等;

    (10)要花上 1~2 小時才能入睡但又比正常時間早醒;

    (11)驟然對性生活失去興趣;

    (12)失去自信;

    (13)覺得自己無能、無用、無望、無價值;

    (14)不與他人接觸和交談;

    (15)失魂落魄;

    (16)經常哭泣;

    (17)濫用 / 亂用藥物和酒精;

    (18)暴力衝動行為;

    (19)自殺念頭。

    當這種不開心的情緒和症狀持續 2 周以上,揮之不去,而且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明顯的負面影響,這可能就是抑鬱症了,應該看醫生。

  • 3 # 我是青衣

    抑鬱就像一個黑洞,它能吞噬生命所有的光。抑鬱有時候會讓自己變的多重人格。因為越是抑鬱越怕別人看到而說自己抑鬱,然後像躲瘟疫一樣的躲著自己。於是,一邊否定著自己,一邊又在人前努力的去表演相反的自己。有人說應該出去走走,旅遊之類的,但是,心病了,走到月球也還是這樣。就像提問者說的,想的多,那就多安排一些興趣愛好佔用一下時間,讓自己沒時間胡思亂想,不聽傷感的音樂,多運動,最重要的保證睡眠,睡不著就儘量白天讓自己累點。試試。希望你好起來。

  • 4 # 婚戀專家魏亭亭

    不要想得太多,抑鬱症跟小時候的環境有關係的,我小的時候,父母經常吵架,打架,所以我從小都比較要強,也很少把自己的心裡話說給別人聽,我覺得那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很多東西都放在心裡,朋友也不多,我個人比較直爽,處事不夠圓滑,所以很多時候無緣無故的被別人重傷。

    記得上學,有一次課文沒背完,被老師罰留校,不能回家吃午飯,我與同班的一個女生去上廁所,出於對男廁所的好奇心理,她提議,我們一起進去看看。我也很好奇,於是就答應了,一起進去看一看。看完之後也沒有發現有多大的區別,只是多了一個小便池。很快我們就回到了教室。

    下午,放學後,就發現很多同學看著我,竊竊私語。我聽見她們說我去了男廁所,不知羞恥什麼的。可為什麼沒有人說和我一起去的那位女同學呢?我沒有多做解釋,也沒有去質問與我一同進去的女同學。

    我不喜歡解釋,我認為相信我的人,始終會相信我的,不相信你的人,再怎麼解釋也沒有用。

    我內心是孤獨的,我常常一個人進入深深的冥想,那是我內心和思想的一片淨土。我喜歡獨自一人體驗生活中的悲傷,再苦再累在心酸也不願意與人分享。我能與別人分享和展現的只是我的快樂和淡定。

    常常會體驗生活中悲傷地一面,並不把憂鬱當成是痛苦,而我認為那是一種獨特的氣質,是枯燥無味生活的調味劑,適時的憂鬱對我而言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我從不迴避憂鬱或暗淡的情感,我認為這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狀態,坦然的接受和理解。體會憂鬱更能探索人性的奧秘,也會透過憂鬱來逃避失落感和苦惱而產生的壓力。

    我們之所以害怕憂鬱,是因為我們把它與同苦等同起來。其實這是錯誤的理解了憂鬱,憂鬱意識曾經是詩人靈感的源頭,很多流行的情歌王子和天后唱的歌都是透過憂鬱進化而來。

    只要我們正常的看待憂鬱,你就不會在懼怕它,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讓人有更多不同性格的魅力,而且每個人都有憂鬱,只是程度不同罷了。憂鬱是人生中比不可少的修行,是自我發展中必須經歷的階段,我們要學著體驗憂鬱,進一步體驗性格中那些暗淡悲傷的情緒,從而更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發展的道路,每個人都會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這是每個人求生的本能,所以,只要正確的看待憂鬱,不要恐慌,人的人格才會更完美。

  • 5 # 婚姻家庭諮詢師康莉

    青春期,面對中考壓力,有抑鬱焦慮情緒,是正常的。所以,先不要把自己跟不正常聯絡在一起,抑鬱情緒跟抑鬱症不是一回事,也不要著急把自己想的那麼嚴重。

    考試有壓力,不躲避,不逃避,有壓力是正常的,你的抑鬱情緒因為什麼呢?如果因為擔心考不好,那不是還沒考嗎?是吧,提前花費時間精力去擔心還沒發生的事兒,是不是沒意思?萬一考好了呢?另外,複習就做好兩件事,第一,吧不會的整會,第二,把會的別寫錯了。安穩穩的做這兩件事兒,就沒時間抑鬱啦!

  • 6 # 黃山藝璐順箱包

    人每個階段都面臨不同的問題。有問題就需要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就產生壓力。抑鬱寡歡是因為沒有正確處理這個壓力。其實十年之後,你在回頭想想,當年所壓的喘不過氣來的壓力又算什麼呢。

  • 7 # 美好生活語錄

    對待抑鬱症,你目前好像只是對藥物的依賴。當然你依賴它本身也說明藥物治療抑鬱是有作用的,只是還沒能也不能起到根本作用。因此,你是否應考慮結合抑鬱症的心理治療呢,也可以學習自我心理療法。我對你的回覆,也只能起到供你瞭解如何學習“自我心理療法”的思考。

    雖然你的詢問是"有抑鬱症怎麼辦?",但我看你的表達內容,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應對抑鬱症的動力----為了孩子的成長!其實這就是最現實也最深刻的辦法呵。

    若再說辦法,我想是你對抑鬱症的再理解再思考,以及去發現和實現你生命的意義:

    首先客觀理解抑鬱情緒。抑鬱是我們人類常有的情緒感覺,抑鬱就是人的一種精神存在,作為感情動物的人,體驗情緒似乎有一種特徵,就是其快樂的情緒感覺來得快也消失得快,恰恰不好的情緒感覺(所謂負面情緒:焦慮、抑鬱、憎恨、懊惱、嫉妒、仇恨等等),即我們常說的難受或痛苦,總是停留很久,甚至怎麼趕也趕不走。

    其實我們的抑鬱感加重,並非是負面情緒本身,而是我們人類有“始終是快樂的”完美幻想所致,以致我們對負面情緒抱持有厭惡和拒斥。正是這種對真實存在情緒的敵意,才強化了我們的難受感,甚至被負面情緒所控制。

    人是大自然的生物,又是唯一被進化到很高階的生物,用自然觀來理解抑鬱,它本是自然人的社會屬性。進化與社會的種種特性,註定會給人帶來不安、焦慮、抑鬱等情緒。因此,如果我們不被抑鬱所控,就需要承認它,並試著接受它。至少不仇恨它,它就不會被強化。

    持久的抑鬱,或者抑鬱症了,一定有著抑鬱所隱含的意義。當你沒有深入解讀它,甚至有誤讀它時,抑鬱固然依舊。

    那麼,有抑鬱症怎麼辦?你的抑鬱所隱含的是什麼呢?或者說,你持久的抑鬱在向你警示什麼呢? 你需要透過覺察自我內心而發現。(自我覺察的方式很多,如冥想中的內心對話,解讀你的夢,你與孩子的溝通,對行為之後的反思)

    通常情況,抑鬱的隱喻包括: 警示有現實某種任務有待解決,而完成這些任務有一定難度或有麻煩。如果你是這一存在,你需要透過行動去完成事情(結果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對現實任務做些什麼,這叫走進現實)而緩解抑鬱。

    警示有過去未了情結作祟。如在我們以往的經歷中,有過這樣一些經驗:失去親人或所愛的人,或被重要人物拋棄過、忽視過,或被威脅,被否定,被虐待,被侵犯,或錯失機遇帶來的悔恨,或過失帶來的內疚等等情感傷害。這些傷害感未得以適當撫慰,以及傷害所致的怨恨未得以合理釋放,也即是壓抑了被愛需求和釋恨需要,而形成了人的孤僻、嫉妒、自卑等情結。而這些情結就是製造人難過、抑鬱、強迫情緒的病灶。透過覺察,如果你存有其中的一二,那麼你需要學習:梳理自己的情緒情感;適當表達自己的攻擊願望;學習哀悼(過去的)悲傷;適當表達自己的情感需要,並逐漸盡情地滿足情感需要。

    走出抑鬱最人性的辦法,就是容許自己狠狠地釋放恨意,也狠狠地愛自己和愛他人。

    抑鬱更是一種需要——找回屬於你自己生活意義的目標的提示。因為許多抑鬱症的人,感覺生活乏味掃興、人生無意義,正是說明他們的生活裡缺乏“意義與興趣”相結合的目標。換句話說,人是因為沒有集意義與興趣同在的任務,才陷入抑鬱的。

    關於有抑鬱症怎麼辦這個問題, 我想,能夠找到你可值得去做的什麼,應該是勝過治療抑鬱症的藥物。當然是體現純屬你自己生命意義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為了孩子而活的意義。

    大多數的抑鬱症焦慮症,其實都是我們自己與自己真實需要太疏遠的心理反應。當一個人有了他自己感覺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可依戀,他是能夠忍受一切的,並且是愉悅的。

    祝你找到屬於你生命生活中有意義的目標。

  • 8 # 穎子74629666

    要對自己有信心,別太在意他人對你的評價和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正式自己的弱點積極改善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

  • 9 # 總是容易走神

    1、要經常保持充實的生活

    神經質症狀是患者不注意外界的客觀事物,只將注意固著於自身的心身現象,即過度的內向化。患者也想把注意轉移到外界,但光靠觀念無濟於事。外向化的最佳方法是從事某種工作。雖然有症狀,但也要帶著症狀逐漸地去做自己認為很難做的事情,有時甚至是逼迫自己去做。工作也應儘可能選擇消耗體力的活動。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並非患者消除痛苦不安之後才進行工作,而是讓患者對種種痛苦聽之任之,帶著痛苦去工作,工作也應以形式多樣為好。工作形式的變化本身也是一種休息,所以並不需要特意安排休息。我在治療住院的患者時,總是指導他們做室內外的衛生清掃,手工、工藝、書法、繪畫等各種事情,另外,也讓他們打乒乓球、Golf球等技藝性活動。

    ~ 32 / 59 ~

    一個人不管他有無神經質症狀,都應養成不幹工作就感到心裡不踏實的好習慣。有些人以不幹工作為快,這種人暫且不提,就一般人來說,人人都有一種上進心,如果他不願工作,不願付出汗水,就會與他的上進心背道而馳,最終陷入遺憾落後的不安的心境。人由於不間斷地工作,就會對其他人做出自己的貢獻,就會體會到生活的意義,就會自然地習慣成外向性。如果人們遭遇痛苦,也會在工作中增加信心,從而使痛苦減輕。相反,如果一遇到痛苦和不安就想停止工作,就只能使痛苦和不安更加嚴重。

    2、首先要端正外表

    外表衣冠不整的人想意志堅定是不可能的,表情愁眉苦臉的人想要心情愉快也是沒有道理的,要振作精神,首先要端正外表。喜怒哀樂,人人有之。但對自已的行為不檢點,一點約束也沒有,遇事受情緒的支配,缺乏修養,只能是意志薄弱的人而已。若一有點痛苦就向別人訴苦,流於外表,那麼,隨著外表的變化,精神也變懦弱。因些,即使內心感到痛苦和不安也要首先端正外表,不使零亂懈怠。這樣會使內心自然而然堅定起來的。

    3。不要感情用事

    有些人心情舒暢了就工作,心情不好便百事不做,這種人肯定會成為 懶漢的。我們應該認為心情就象天氣一樣,不管其好壞,都應任其自然,堅持去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想做就說成不能做,這是不好的。有人情緒不好時,就感到日常飲食胃納不佳,一些平常的生理現象也覺得是得了病。有對人恐怖等症狀的患者,因為 有一種自卑的心情,所以,即使別人笑一下,他也認為是在嘲笑自己,別人咳嗽一下,也認為是在諷刺自己。有些事情純屬偶然,但患者卻總認為與自己有關。感情用事,主觀臆斷,就很容易出現上述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充分理解這一點,時時告誡自己,處事切不可以只憑自已的想當然。

    4、不要發牢騷

    一般的人都可以透過發牢騷來得到一時的精神安慰,殊不知這種精神安慰更容易讓症狀乘虛而入而做繭自縛。人只有不發牢騷才會堅強起來,一般來說堅強的人不會發牢騷的。對普通人來說不發騷是很難做到的,但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得到鍛鍊。

    ~ 33 / 59 ~

    5、不要以病為藉口而逃避現實

    我們患了輕微的感冒時,如果要參加一個自己不想去會議。就會感到感冒更重了幾分,也就會以此為藉口而不去開會。但如果要看一場非常精彩的電影時,這輕微的感冒便感覺不到任何痛苦。人要逃避現實生活中的煩惱會受到理性的自責,所以便以生病作為藉口以自慰。神經症的人特別有些傾向。他們要逃避現實,就更感到現實的苦澀,也更感到自已病的嚴重。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會說:“我是病號”,這種態度使神經質症無法治癒。

    6、不要做完善欲的俘虜

    工作和學習不同於娛樂,都要付出辛勞,正是在這種辛勞中才能產生真正的喜悅。神經質患者有很強的慾望,他們想工作,但又不想接受工作所必須付出的辛勞。這樣,他們就會更加厭惡辛勞。他們以工作最順利時的狀態為標準,並想永遠保持之,結果,他們就會感到永遠也達不到這種標準。他們希望與人接觸時毫無生硬之感受,讀書時毫無雜念產生,工作時不能有絲毫的倦怠。腦子永遠保持清醒,心情要永遠保持良好。。。。。總之,他們希望徹底的完善,但現實總是與他們的願望相違,結果,他們終於陷入完善的理想與不完善的現實的矛盾之中。

    七、關於自信

    神經質的人往往帶有劣等感,他們總覺得自己在任何一方面都低人一等。這樣,他們對任何事情也不想積極地去做,總說自已沒有自信,等有了自信心再做,結果他們總是一事無成,初學游泳的人並不一定需要會游泳的自信,即使沒有這種自信,也可以透過訓練而學會游泳,與些同時,自信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我們做許多事情,並不一定有了自信之後才去做,就是說,是在沒有自信的狀態、在有可能失敗的情況下去做的。自信產生於努力中。有人認為只有有了自信之後才能去工作,這好比人學會了游泳之後再下水學游泳一樣,是非常荒廖的。當我們俳徊於做於不做之間,就說明,這件事情只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就可能成功。對這種事情,我們應該有隻要努力就能成功的自信,也該有冒險一試的精神。許多人陷入完善欲的桎梏之中,三思再思,但去不去行動。然而,只有透過實際行動才能得到解放。

    ~ 34 / 59 ~

    8、覺悟與達觀

    許多信仰佛教的人,如法然、親鸞法師等,他們曾為了悟道而讀破萬卷書,修業多少年,但始終不能擺脫人世間的煩惱,他們所做的一切,儘管歷盡艱辛,卻終於毫無益處。他們親身體驗了這一切,最後直到把一切都有交給佛祖時,才感到心境頓開,這就是達觀。

    我們要正視事實,服從於事實。例如我們想要一心從善的背後,腦子裡會出現許多難言的妄念,惡念、邪念或離奇古怪、荒唐無稽的想法。不管是什麼人,大概都會有這種情況,只要反省內心,立刻就會覺察。又如我們有努力向上的慾望,同時也會出現避難就易,僥倖成功的幻想,有時也會感到倦怠和疲勞。在我們進取之心的背後,也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恐怖,不安、懷疑、猶豫。我們的記憶力、理解力、毅力及情緒變化等等,都不可能隨心所願,萬事如意。

    再以我們的身體為例,我們有時會得重病,有時即使算不上病,也會感受到有身體不適,或頭部、胸部、腹部及其它部位的異常等,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的體驗。人們進取的理想永無止境,因此就永遠不能盡善盡美,在人們不斷進取的道路上,永遠不會有終點。人生從來就是變化無常的,人腦本身就是煩惱之器。應該承認這是嚴峻的事實。我們只有正視我們自身內外的這些嚴峻的事實,覺悟到人世間從來沒有安心立命之處,也不要強求安心立命。要任不安常在,甘心在不安中生活,一切由它去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覺悟到“安心立命”的微妙含義。所謂“任其不安而後安”

    有了上述的覺悟還有更為積極的一方面,即進一步認識到我們之所以感受到種種痛苦,是因為我們本身具有上進心。如出現疾病恐怖者,是因為 他過分看重自己的身體健康,他之所以希望健康,是因為他要努力工作,要向上發展。活動欲、發展欲、向上欲是人心之根本。疾病恐怖是從這個根本中衍生的枝葉。而疾病恐怖者將本末倒置了,好象自己活著是為了不生病。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覺悟。

    對人恐怖的患者總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總想讓別人重視自己,這本是一種積極的想法。如果沒有這種想法,就不會出現神經質症的對人恐怖。患者如果能覺悟到這一點,就不會一味徒勞地要丟掉恐怖,而是千方百計以實際行動爭取別人對自己有好的評價,讓別人肯定自己。其它神經質症患者也都是與此一樣。症狀只是枝節。患者出現症狀,就應該帶著症狀積極向上,勇敢地走進取的道路,這是神精質症患者應取的唯一途徑。達觀並非單純的從思想上想的開,而是要我們老老實實地服從於客觀事實,在現有的狀態下,努去去做應該做的事。

  • 10 # 女媧補天造人

    首先明確一點,抑鬱和抑鬱症是有嚴格區分的,不要一抑鬱就症了!

    長期的抑鬱,一般持續兩週以上,持續的情緒低落,沒有好轉的跡象,應當注意了。但也不一定是症,

    這時,可以去就醫。由醫生做一個診斷,就醫時注意的幾個問題是,

    最起碼三個醫生診斷是抑鬱症了,才能算是抑鬱症,因為醫生說的不一定把牢,原因就不說了,

    同理,三個醫生開的藥比較一下,然後可以適當服用。

    服藥是對抑鬱症的有效治療手段,不要對服藥有恐懼心理,

    即使長期靠藥物控制也是很正常的,原因這裡就不多說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就像糖尿病人終身服用降糖藥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其實人在多數時候是有抑鬱情緒的,這就是古人說的,不如意事十八九,試想十件事有八九件不如意能不抑鬱嗎?但是不一定都能成了症!

    即使真的是抑鬱症也無所謂的,這裡建議看看“卡耐基自傳及卡耐基的其它書籍”,沒有抑鬱症的也可以看看,開卷有益,對任何人都適用的!

    卡耐基: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家,對抑鬱症有相當的研究,本身也深深的被抑鬱症所折磨過,並因此而找到了破解抑鬱的密碼,還從中找到了應對抑鬱的方法!卡耐基的書,中譯本的書名叫《克服煩惱的藝術藝術》該書的出版量僅次於聖經,在二戰後的日本當時幾乎人手一冊!

    細想一下,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軌跡,或叫命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不要過分強調其一致性,要多發揮自己的特長,不要追逐潮流,不要攀比,走自己的路,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正常情況下,做一個真正的自己,抑鬱就好了大半!

    這樣的人可能被認為格格不入,但是就真是格格不入了,自己也要走自己的路!

    例項!一個初中生,好像抑鬱了,不去學校上學了,按一般的定義這問題嚴重了吧!其實不然,自己在家複習複習,考上了重點高中,進入了一流大學,更是在一流大學裡拿到了碩士學位!現在在一家上市公司任高管,乾的風生水起!試想如果一味的注意上哪幾節課,可能就毀了這個學生的一生!

    抑鬱不可怕,抑鬱症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抑鬱症的恐懼心理!人還在,一切都是浮雲,以平常心態對待抑鬱及抑鬱症,這個症狀就被趕跑了!

  • 11 # 愛在冰城哈爾濱

    首先,目前你並不確定自己有抑鬱症,只是猜測。建議到正規專業的機構進行確診,並根據發病原因及病情程度進行系統的治療。

    其次,即使真的患了抑鬱症也不要過度擔憂。對抑鬱症要有正確的認識,抑鬱症是一種病態心理,需要接受治療,並且是可以治癒的。在目前高速發展的社會,抑鬱症已經成為一種高發心理疾病,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疾病,不要等同於貶義的精神病,更不要回避,要勇於面對,邁出抑鬱這麼個治療關鍵的一步。

    再次,鑑於你目前處於高中學習階段,學習壓力較大,並且可能也有來自父母的壓力。這些可能讓你有些喘不過氣來,感覺好像要窒息了。所以,要將你目前真實的心理狀況告訴你的父母和老師,爭取他們的理解和幫助,以減輕緊張的學習給你帶來的壓力,這也可以緩解你目前的精神狀態。

    最後,在學習之餘,也要發展一下其他興趣愛好,比如跑步、看電影、聽音樂等,可緩解緊張的學習狀態 。同時也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多和同學溝通交流學習體會或者是興趣愛好,這都可以幫助你排解抑鬱的情緒。

  • 12 # 精神科藥師小池

    首先,注重身體鍛鍊。散步、慢跑、騎行、瑜加、太極等,都是很好的鍛鍊方式。對於抑症者不僅精神疲倦,而且時常感到身體沉重,行動遲緩,長時間下去便會讓身體機能受到損害。一旦身體機能受到損害,精神就會迅速萎靡。適當的鍛鍊不僅可以刺激身體機能,更能夠使患者心理放鬆,增加自信。尤其是清晨,做一些鍛鍊,讓身體舒展,為一個好頭,能有效地減少抑相情緒。另外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生活。抑鬱症患者一般身體沉重,精神上也不斷否定自己。“我什麼都做不好,所以我什麼都不能做。”這種心態很容易成惡性環。實際上,患者當然是有能力的,只是不斷被自己否定。堅持上班,工作,學習,做家務等平時你可以做到的事情,對於消除抑鬱情緒意義重大。不管結果如何,只更堅持去做,你就會知道目己還有很多能夠做到的事情,從而增加自信和愉悅感。同時,你也可以給自己制訂一些簡單的計劃和目標,然後去實現它們,這同樣會讓你充滿成就感,增加自我評價。

    做到以上點之後,你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這個時候,你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學會整理自己的思緒,並且記錄下來。你很容易陷在消沉低落中無法自拔,這對抑鬱症患者來說最平常不過了。這時,不妨整理一下思緒,把你的想法一一記錄下來,看看每天困擾你的都是什麼樣的思結,不要害怕面對它們。它們只是你諸多想法的一部分。寫下之後,你無須著急去尋找來龍去脈,也不用驚訝,自已自然會由這樣的想法。這時你只要接受它們的存在,接受它們就在你的腦子裡。等到你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來看看記錄下的文字,可能就會發現有哪裡不對。你就會發現自一此想法是不合理的。你不應該那樣想,這時候再去面對它。

  • 13 # 吳智勇905

    只是你的感覺而已,你要認為自己沒有抑鬱症,改變自己的抑鬱情緒。改變自己的心態和心情,要以一個樂觀的心態和快樂的心情對待生活。要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一個好的情緒,凡事要向好的方向去方向去想,忘記過去不好的事情。

    多走外面去散散心,多運動,聽聽輕音樂,多走野外去玩,經常約幾個朋友去耍,要有自信心,活出自我為自己而活,要想得開、看得開、放得下。

  • 14 # 一棵小草呀222

    抑鬱症已經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面對抑鬱症,你是裝正常去討好別人?還是隨心情去崩潰,或去只好自己?大多數人會選擇裝正常去討好別人,周圍人也會不自覺的強迫你這麼做。比如覺得抑鬱症就是閒得慌想的多的那種人!所以,面對抑鬱症,個人覺得以下幾點比較重要。

    1、明確告知家人自身抑鬱情況。讓家人陪同一起看心理醫生,共同學習關於抑鬱症方面的知識,不要怕家人不理解,畢竟任何事情都是認識到嚴重性後才會從不理解到理解的,面對家人,裝正常裝優秀其實是不好的,不利於獲得家人的幫助共同走出難關,畢竟自己偽裝正常,別人很難看出來,即使看出來考慮到你的情況,也會擔心說出的話傷害到脆弱的你。對一件事情只有越瞭解,才越能知道面對什麼情況該如何應對。

    2、與家人一起去看專業的心理醫生,並堅持看。不要諱疾忌醫,心理醫生對心理疾病畢竟是更為了解,更為專業,對同樣的心理問題引發的事情的處理方式不是我們自己和家人隨便上網查資料便能達到的水平,所以,要和家人一起去看專業的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可以從專業的角度,用更直白的方式說出你自己無法描述的症狀,對你自己來說,是個很好的溝通傾訴緩解壓力,找到解決辦法的物件。對你的家人來說,也可對你的病情有個更深入的瞭解,知道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幫你走出抑鬱情緒。

    3、自身不斷強化信念,進行自我調節。不論是家庭的幫助還是醫生的幫助,都離不開你自己的自我治癒。要相信醫生,相信家人,相信自己。可以與家人一起,培養一些簡單有趣的興趣愛好,下五子棋,聽古典樂這些簡單的都可以。可以在自己屋裡,家裡多些一些鼓勵自己走出抑鬱情緒,讓自己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的便條,放在自己經常會見到的地方和偶爾會開啟的地方,經常見到的地方是提醒,偶爾見到的地方是驚喜。可以和家人一起出去找一些公益組織做一些公益活動,畢竟幫助別人總會讓人感覺到快樂。可以養一兩隻好養活的小動物,對於自己養的東西,總是會多些耐心與愛護。其他應該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聽取下心理醫生的建議。這些好的事情不斷給自己好的心理暗示,有助於自己擺脫抑鬱情緒。

    相信自己可以戰勝抑鬱症吧,畢竟不是說,人的心情好,不斷相信自己的時候,連身體內的健康細胞都會發揮神奇的能力嘛!

  • 15 # 反精神病學行動小組

    給大家看一個笑話,一種憑藉填寫表格來判斷的疾病……精神疾病。是的,沒有化學檢驗報告,超聲波診斷報告,腦葉切片報告,x光檢測報告,是的,只有表格,還有一種假設的化學平衡理論。詳見國際非盈利公益組織cchr釋出在網路上的資訊

  • 16 # 白小恩

    建議你先不要給自己貼標籤下定論,你覺得自己好累,覺得自己憋屈也可能只是一種你長期承受壓力的一種狀態不見得就是抑鬱症。有些朋友根本就不是抑鬱症,只是短暫的情緒不好,或者是因為某些糟心的事情引起的心情不高興,就以為是抑鬱症。

    抑鬱症的臨床表現有如下幾點:

    1.抑鬱心境。這是抑鬱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徵,輕微程度表現為心情不佳、苦惱、終日唉聲嘆氣;重者情緒低沉、悲觀、絕望,有自殺傾向。  

    2.快感缺失。對日常生活興趣喪失,以前令人高興的事體驗不到樂趣。會迴避社交活動

    3.莫名的疲勞感,無明顯原因的持續疲勞感,感覺力不從心。

    4.睡眠障礙。入睡無困難,還有少數的抑鬱症患者睡眠過多。 

    5.食慾改變表現為進食減少,體重減輕,還有一些表現為暴飲暴食。

    6.軀體不適。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勞、便秘、噁心、心悸、氣短等病症。

    7.自我評價低。會有自卑感、無用感、有無價值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8.有自殺的念頭,患有嚴重抑鬱症的患者常選擇自殺來擺脫自己的痛苦。  

    作為抑鬱症患者並非具有上述所有症狀。上述症狀也並非抑鬱症所特有。你要記住抑鬱症並非是你矯情,也不是你懦弱,這是一種病,一個每個人都會得的病。

    如果想進一步確認自己是否患抑鬱症建議去正規醫院及時就醫,掛精神心理科。醫生會根據你的整體情況給你做出診斷,如果醫生覺得你的情況嚴重可能會讓你吃藥,要遵醫囑,不要擅自停藥或換藥。如果你覺得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嚴重的時候,要及時和醫生反饋,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來調整藥物。要按時複診,不要迷信一些偏方。堅持下去你早晚有一天會擺脫抑鬱症。

    恩恩醫生app是專業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如果有關於抑鬱焦慮、精神分裂、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的相關問題,可以在應用市場下載恩恩醫生,免費諮詢公立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

  • 17 # 大梁898

    在人的一生中抑鬱情緒是經常會發生的。如果自已感到不是簡單的情緒抑鬱了,而是覺得象是得了抑鬱症,那就到醫院找醫生。

  • 18 # 永信數訊BGA

    沒有軀體症狀的抑鬱情緒其實根本算不上抑鬱症!規律的生活和戶外運動就可以調節,假如有各種各樣的軀體不適症狀抑鬱症就必須靠藥物阻斷干預和心理調節!

  • 19 # QD石頭哥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型別。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 20 # 零點1008

    無望無助無奈、自卑自責自殺,早醒

    患者感覺自己活著是一種負擔,沒有生活的希望、沒有人幫助,凡事都不順利,做不好一件哪怕是小事情,也會自責的哭泣好久,常常別人無意識的一句話就會對他造成致命的打擊;抑鬱症患者的社會顏色永遠是灰暗的。

    當今抑鬱症患者已經成為社會問題,輕中度的心情抑鬱已經覆蓋了好多人群,成為精神學科中的第一疾患。雖然抑鬱症患者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和精神工作壓力、生活事件打擊等,有密切的關係。病理生理原因是腦內多巴受體的通路受阻(即興奮遞質)

    我還記得我們上學時精神課老師的一句話:只要試題題幹中有“早醒”兩字,答案選項勾選抑鬱症準沒錯。當然,抑鬱症的診斷有一套科學系統的標準,不能憑自己的判斷和網路上的調查而下診斷,也不能隨意服用抗抑鬱症的藥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大棚被別人家著火給燒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