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國賓1
-
2 # 野山cium
這種現象是延續了男尊女卑、重男輕女思想的體現。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是指一個家庭裡,侍妾和僕人最難養,對他們親近了,他們不知道遜讓,對他們疏遠了,他們又會怨恨你。而後人曲解了夫子的本意,也可能受理教影響故意曲解其本意,對女性進行歧視,將女性和家奴都視為男人的私有財產,不認可女性的獨立人格的表現。這種思想在封建社會程朱理學盛行下對中國影響很深,這種留毒在中國,尤其是農村生產力及家庭財產受家族、家庭以男丁的多少決定和繼承權的分配又很大的關係。在農村新思想和女性地位不得到徹底解決時,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改變。
在家裡有客人來時,總是男人作陪,請吃飯時,女人從不上桌,只是在灶間和飯桌前伺候。
全村不僅嚴格實行這樣的習俗,而且在觀念上,全村男女一致認為,女人就不應當和男人一樣平等地坐在桌子前吃飯。
一位農婦這樣說:“一般是男人陪客人,女人做飯,上桌讓人笑話。”另一位說:“女人做飯,做好飯後也不能上桌,不能進屋,在外面等著收拾桌子。男人陪客人。誰家的女人也不能上桌啊!”
這習俗甚至能夠強悍到超越親子關係順序的程度。一位丈夫已去世的單親母親說:“他(丈夫)活著的時候他陪,沒他了俺小子(兒子)陪。”
這習俗有時能達到荒謬的程度:村裡有個女強人,以一己之力搞起了全村最大的工廠,可就連她也沒法擺脫習俗的羅網。
她是這樣說的:“地毯廠是我開的,但有客人來,他陪著吃飯談事,我做飯做菜,端茶倒水。他講半天廢話,我趁機說幾句對工廠有用的話。他在廠子裡的任務就是:吃喝、抽菸、休息。外人都知道他現在成了老闆,我是他家不拿工資的保姆。”
女人吃飯不上桌這個習俗在形成之初,很可能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過程:因為在我們中國這樣的男權社會中,幾千年來做飯都是女人的事,在男人跟客人談話時,女人在忙著做飯上菜;在男人陪客人吃完飯後,女人還要忙著刷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樣一個習俗。
儘管如此,當女人不上桌成為一種固定的規則並帶有禁忌的嚴厲性之後,它就變成一種令人難以容忍的性別歧視了。
這個看上去很扎眼的習俗背後其實是“男主外女主內”時代的遺俗。 “男主外女主內”首先表現在勞動分工上:幾千年來,除了個別南方農村,女人是不參加社會生產勞動的,男人下地幹活種莊稼,女人在家裡做飯洗衣帶孩子。
這樣的勞動分工千年一貫制,早被視為天經地義,有人甚至為它找到了生理依據——因為女人要哺乳,所以只適合做家裡的事,根本不適合出去工作。
其次表現在社會交往上: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所有的待客作陪、社會交往就都是男人的事了。
最後還表現在道德觀念上:女人“拋頭露面”是不合適的,跟男人平起平坐也是不適當的,既怕有損於婦道,又怕給男子漢的權威造成威脅。
社會學的文化滯後理論(政治經濟變化在前,文化變遷滯後)在這裡找到了證據:雖然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廣大農村婦女已經開始大規模地參加到社會生產勞動裡去了,雖然女人早就參與到超出家庭範圍的社會交往中去了,但是她們在這個小村莊中還是不能拋頭露面,還是不能跟男人平起平坐,還是不能在家裡來客人時上桌吃飯。
夫妻平權模式雖然已經出現在不少農村夫妻的關係當中,但是,僅從陪客吃飯上桌的傳統習俗看,男權制的殘餘在我們的農村仍然存在,而且以一種不容分說的嚴厲性霸道地呈現出來,彷彿在炫耀它延續了幾千年的權威,為我們昭示男權制曾經的輝煌。值得慶幸的是,男權制的光輝已經黯淡下來,只剩下這一點點可憐的餘暉了。”
多買幾張桌子,你讓有些堅持這個習俗的地區的部分男性的男權優越感去哪裡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