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哼哼唧唧呀
-
2 # 短閱讀之家
隋文帝楊堅應該排第一。他是秦始皇以後,第二位偉大帝王。他又是最不善治家的帝王,錯信楊廣,廢了太子楊勇,結果自己也離奇去世,楊廣十幾年就敗光了大隋的萬里江山。
政治上,他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結束了中國上百年來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在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經濟上,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時全華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華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直到唐太宗死後,唐高宗繼位,計戶口380萬戶。唐玄宗時,全國760萬戶,4100萬人。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唐天寶十四年已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就有890萬戶,而唐太宗直到駕崩才有380萬戶,國力之差距可以想見。
國家管理架構上,大隋朝建立以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直到今天,基本國家管理體系仍是這個架構。
文化上,隋的統一標誌著胡漢文化嫁接的完成。楊堅拯救了漢文化。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幾百年來的混戰,因戰火焚燬、遺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
楊堅時期的隋朝,已經形成了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盛世。鼎盛時期的唐朝,太宗李世民只是恢復這個局面。
只是楊堅善治國而不善治家,錯信了楊廣,廢了楊勇的太子之位。結果所用非人,短短十幾年,楊廣就敗光了大隋的萬里江山,可謂最不善治家的皇帝。
回覆列表
1、康熙呀
康熙帝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擊敗權臣鰲拜,成年後削三藩、收臺灣、贏準噶爾、驅沙俄...也算是千古一帝。在位期間也算是國泰民安,西方傳教士更是嘖嘖稱奇。然而,大概是我們的“千古一帝”精力旺盛,生的兒子不僅多,一個個的也還都挺優秀,於是確定繼承人就成了問題。本來按著周朝傳下來的“嫡長子”繼承製辦的話,也沒啥問題,其他兒子就算再憋屈也不能說啥,畢竟祖宗規矩擺在那,而古人最很重視的莫過於“名正言順”了,造反奪權的畢竟是少數。但可惜所謂的嫡長子不爭氣,不能擔大任、挑大樑,廢了之後,其他兒子便開始虎視眈眈了,就希望爭個“名正言順”,於是一場暗潮湧動下的腥風血雨便開始了。康熙九子的結局可以參考電視劇《步步驚心》,可謂淒涼。要是康熙泉下有知,估計也不太能閤眼。
2、漢武帝
當年看黃曉明版的《大漢天子》,不知道掬了多少淚,尤其是第三部,簡直要淚崩。曉明版的漢武帝,對衛子夫也算是深情款款、相敬如賓,一如所有愛情劇的男主,無論人設多麼渣,對女主的心意還是蒼天可鑑的!但正史上的漢武帝,深情抵不過薄倖,對年輕肉體的追求還是蓋過了曾經共白首的約定回憶。先是阿嬌,再是衛子夫,之後還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李夫人。自古帝王多薄情大抵如此,到了漢武帝晚年,不僅大力打壓衛氏勢力,更是斬太子,逼衛子夫自縊。漢朝最偉大的皇帝終究也逃不過“妻離子散”的命運。
(不認識這樣的漢武帝)
我印象中的漢武帝是醬紫的。
當然康熙和漢武帝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帝王啦,他們治國有方,往往也讓人忽略了他們治家無方。但治家這件事,又能有多少帝王能處理得好呢。所謂雨露均霑,多子多福,帝王在情一塊往往也不能自己。誰說帝王不悲哀呢?或許他們更願當尋常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