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吟鳥唱
-
2 # 煙花三月醉紅塵
夢遊,確實靈異,奇怪
我們村有個婦女,常夢遊,她信耶穌教,她說她是神,是上帝的使者,農忙時,別人家麥子卻割完了,只剩她自已家沒割,村裡麵人替她著急,但她若無其事…她常夢遊,夜裡出來不知幹啥,早上起床,問她什麼也不知。
農忙麥子沒收割,正當人們著急時,奇怪事發生了,一天大早上,村裡人看到她家一塊田地麥子到掉了,且擺放的很整齊…人們問她是誰幫她割的她說不知道,再問她,她支唔說,我是神,是神割的…這事很奇怪,常人在夜裡看不見,且她的田地有一畝多,一夜一個人是割不完的
其實不管信與不信,夢遊好像是無意識行為的載體,或是潛意識,它可能通靈,具有神秘性,隨著現代醫學發展,一定會解開這個迷的
-
3 # 零六零六零七零七
我不知道叫醒夢遊的人會怎樣,但是我小時候有一次夢遊是自己醒來的,是夏天那晚月亮很亮,不知道怎麼跑到我奶奶家門上去叫門,然後沒叫開門我就醒了,醒了還在想我幹嘛來了怎麼來的都不知道,我就自己走回家了路上都嚇死了有700米的街,然後到家我爸爸都找出來了,以為我去院子裡上廁所了呢!就這一次經歷,記得鞋子都是穿錯腳的,真的一點印象都沒有到底去幹嘛了
-
4 # 祿福子
夢遊的規範病名是夢遊障礙(sleepwalking disorder),屬於睡眠-覺醒障礙的亞型。
夢遊是在熟睡中突然莫名其妙起床活動,一般發生於夜間入睡後主要睡眠期的前半程(通常為主要睡眠期的前三分之一時段)。
夢遊時面容呆板,面無表情,目光呆滯,目不轉睛,在室內外無目的走動,或者在桌上摸索,開啟抽屜拿東西。
在夢遊中對他人問話和溝通通常沒有反應,有時雖也能回答他人問話,但口齒不清,常答非所問;有時會自言自語,但不知所云;喚醒非常困難。
夢遊時間短則數分鐘,長則可達半小時,夢遊結束後即自行上床睡覺,或迷迷糊糊就地躺下睡覺。
夢遊有時也可表現為不下床行走而僅在熟睡中坐起,在床上做些拉捏被子或手勢等無目的的刻板動作,隨後即躺下恢復正常睡眠。
次晨醒來後對夢遊時的情景不能回憶。
應對夢遊主要是控制誘發因素,例如學習壓力、家庭不和、白天過勞、連續幾晚睡眠不足等,在夢遊時應將其護持到床上睡覺,以防止夢遊中發生意外 。
一
-
5 # 中華醫學科普
對於睡眠障礙,病因病理十分複雜,至今仍有許 多未明之處,目前主要有睡眠中樞學說、體液學說、晝 夜節律週期學說和遺傳學說,環境、軀體疾病、精神障 礙及藥物等也是重要原因。夢遊症, 可能是服用抗精神病藥物之後的副作用;腦幹炎性病變也會導致夢遊症;酒精攝入過量也會觸發夢遊症;經過睡眠剝奪測試,證明了睡眠不足 可能會導致夢遊症。
對於夢遊的患者或者家屬該怎麼辦呢?自己要調整心態,正確認識人是不能脫離客觀環境而生存的,要儘快從 抑鬱心境中走出來。 其次,樹立一種積極的情緒。 一種 能夠控制自己健康的感覺,有助於病人從抑鬱症中恢 復過來。 再次,尋求社會的支援。
-
6 # 大話精神
許多與大腦相關的精神障礙,包括夢遊,都被假說為大腦功能分離的結果。研究表明,清醒和睡眠可以同時發生在我們的大腦中,也就是說大腦可以進行“區域性睡眠”,這表明夢遊者的神經病理學是功能性的,至少目前的神經成像技術沒有檢測到夢遊者大腦的任何損傷或畸形。
除了可能的遺傳因素,神經成像研究已經開始幫助我們增加對夢遊症基礎病理學的理解,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睡眠期間大腦的狀態,大腦皮層在睡眠期間應該處於“停用”狀態。睡眠期間,大腦皮層的功能不是必需的,因為此時傳入的感覺刺激在丘腦就被阻斷或過濾掉了,根本不能傳達到大腦皮層。
Bassetti et al.對一名患有睡驚症的17歲男性進行了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神經成像研究,結果表明,在睡驚症發作時,患者的額葉皮質失活,但感覺刺激未被阻斷,依然有一些到達了“失活”的大腦皮層。
功能性的問題就涉及外來刺激沒有得到完全控制,導致大腦皮層不受抑制的喚醒。那在這種情況下,具體會發生什麼行為?基本衝動相關的行為,如飢餓、性以及攻擊等,都有可能發生。一些其他的行為,比如自動行為,也是可能發生的。
回覆列表
喚醒疾患包括夢遊(Sleep walking)、夜驚(Sleep terror)及意識不清的喚醒(Confusional arousal)等三種疾患。這類的疾病乃是病患從深度睡眠期覺醒,但卻無法完全清醒過來,而表現出一些奇怪的動作或行為。隔天醒來,對昨晚發生的事件一點都不記得。
夢遊(Sleep walking)夢遊又叫做睡行,在4 歲以後的小孩常見,特徵是在前三分之一的晚上,孩童從睡覺中坐起來,睜開眼睛,漫無目的的走來走去,但步伐緩慢且能避開障礙物,有時手上還把玩一些器具像廚房的器皿或浴室的水瓢等,衣衫不整且喃喃自語。如果試圖叫醒他,他可能會變得意識混亂並有躁動的現象。 通常孩童可以沒有困難的回到床上,很快繼續入睡,隔天早上醒來對昨晚發生的事毫無記憶。夢遊的孩童很少有作夢的報告,即使有亦是片段,殘缺不全,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成人的夢遊卻經常有活生生的夢發生。30%有夜驚(Sleep terror)的孩童,同時有夢遊的現象。夢遊並無男女的差異,但卻常見有家族史。據統計在所有的人口中,約有15%的人在他們的孩童時期,有過至少一次夢遊的經驗,發生的尖峰期在4至8歲,15歲後會慢慢的消失,只剩下約0.5%的成年人會有偶發性的夢遊發生。而誘發因子包括睡眠不足、發燒、過度疲倦、使用安眠藥和一些抗精神病的藥物。精神心理疾患跟孩童的夢遊無關,但跟成人卻有關,只不過即使您治療成人的精神症狀,夢遊仍然持續。當孩童發生夢遊時,應該引導他回到床上睡覺,不要試圖叫醒他,隔天早上也不要告訴或責備病童,如此會造成孩童有挫折感及焦慮感。如果發作次數實在頻繁,就應該求助醫師給予藥物的幫忙。 成人的夢遊大多源自孩童時未完全緩解的夢遊,當然成人的夢遊亦可發生於以前毫無夢遊病史的成人,大多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因此成人夢遊除了藥物控制外,精神治療也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治療夢遊症時,必須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同時進行。應該去除不良的精神因素,消除焦慮、恐懼和緊張的情緒,改善其環境,使之注意勞逸結合和體育鍛煉;同時,根據其不同年齡輔以適當劑量的鎮靜安眠藥物,如安定、眠爾通、利眠寧等。據報道,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於臨睡前口服丙咪嗪,也有較好的效果。在夢遊剛發作時,及時喚醒他,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
夢遊是一種病,因為大多數人都不夢遊。如果人人都夢遊,那麼夢遊就不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