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識真心
-
2 # 經丘尋壑
在合適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條件下,大氣降雨是最長出現,也是最普遍的一種自然誘發因素,相當多的滑坡都發生在雨季,或與降雨關係密切。
大氣降雨對斜坡穩定性的破壞作用主要表現在一下方面:
1.降雨除產生坡面徑流外,有相當部分滲人到坡體中,加大了坡體重量,增加了下滑力。
2.降雨滲透到隔水層頂面時,將在隔水層頂面聚集,並軟化層面物質或泥化,降低摩阻力,形成滑面或滑帶。
3.坡體中的孔隙水壓力增加將降低有效應力,最終導致滑帶摩阻力降低。
4.充斥於坡體裂隙中的地下水將對坡體產生靜水壓力,利於滑體下滑。
5.滑體部分或全部飽水後。地下水將對滑體產生浮力,降低滑體對滑床的正應力,使滑面摩阻力降低。
降雨對斜坡穩定性影響巨大,但比較複雜,有的還相互矛盾。總的來看,降雨對坡體穩定的影響是極為惡劣的。在豐富的物源條件、有利的匯水條件下,充沛的降雨為泥石流爆發提供有利條件,一方面能形成匯流沿途裹挾鬆散物質,順流而下;另一方面為巨石松散固體物啟動提供動力條件。
沒有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再多的降雨只能形成洪流。
-
3 # E生態eco
首先,降雨是容易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但比起降雨量,降雨的入滲量更重要。降雨量多的地方不一定會發生山體滑坡(存在地表徑流),但是降雨入滲到一定量極有可能引起災害的發生。
降雨會導致滑坡上的土石層水分飽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層上積水,從而增加了滑體的重量,降低土石層的抗剪強度,導致滑坡發生。
正因為這樣,傳統的滑坡監測對降雨的監測非常重視,對總降雨量、降雨時間與降雨強度多層把握。但在我們看來,比起降雨量,我們更關心降雨的入滲量,是雨水的大量入滲導致土石層水分飽和,從而極有可能導致滑坡的發生。
其次,雨水進入土壤之後,是如何進行變化的,結合山體的不同深度傾斜監測,是不是有可能研究出它具體是如何誘發滑坡發生的。因此,我們研發了一款土壤水分感測和傾角感測集一體的多重感測裝置,來探究土壤水分變化對滑坡的影響。土壤水分感測器可實時監測土壤水分變化情況,實時監測土壤中水分的變化情況。 傾角感測器實時監測山體的運動狀況。山體往往由多層土壤或岩石組成,不同層次間由於物理構成和侵蝕程度不同,運動速度也不同,所以部署在不同深度的傾角感測器也會返回不同的傾角變化資料。對於滑坡的監測及研究來說,資料的精準、穩定極為重要。它的傾斜角輸出解析度達到千分之一度,精度達到千分之五度;基於卡爾曼濾波數字訊號處理演算法,讓它的資料更加精準、穩定。目前,我們正和蘭州大學、西北大學聯合進行黃土高原滑坡的監測,在陝西西安、蘭州都有滑坡監測點。 以下就以西北大學在陝西涇陽的一個滑坡監測點為例:西北大學在涇陽的滑坡監測點滑坡後村民果園現場涇陽南塬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涇陽南塬,是關中盆地渭北黃土臺塬的組成部分。南塬橫跨太平、蔣劉、高莊 3 個行政鄉鎮,東西長達 27.1 km,塬區面積約 70 km2,塬面開闊, 高程 420~490 m,臺塬高差 40~90 m,直接與涇河 2 級階地相接。涇陽南塬分佈一系列滑坡群,其中東風滑坡是比較嚴重的一處滑坡群。東風滑坡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滑動,滑坡機率大,監測意義明顯。2018年5月中旬,東風滑坡在無明顯預兆的情況下又發生了一次滑坡,滑動近十米左右。據東風滑坡所在地東風村村民說,當時正在果園摘杏,聽到一聲巨響,回過頭,樹和筐子都不見了,大概滑下去了五六棵樹。2017年到2018年連續發生了四次滑坡。2畝多的果園滑到現在不足一畝;一百來棵樹的果園滑下去三十幾棵。以下是該監測點的一些資料示例:山境傾斜監測資料山境傾斜監測資料山境土壤水分資料實時、連續、精確度高的監測資料幫助科研機、高校、相關單位來研究降雨對滑坡的影響。
不一定,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是暴雨或者多次連續降雨,以及當地複雜的地質構造。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半乾旱地區或高原冰川區。有的地區降雨量不大但是降雨強度很大,也就是一次下很多,再加上地形陡峻,土質鬆軟,泥石流或者滑坡就容易形成。泥石流的現場是很令人恐怖的,山體滑坡倒是給人的感覺很平靜,不嚇人,但是當你看到好大一面山坡在緩緩移動時也是很震撼的,有時清理公路的剷車正忙著呢,看到山坡又滑下來了,也得趕緊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