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股權結構,不可以直接上市,但透過轉換後,可以上市。
1. 華為的股權結構如下
這個圖是根據華為2019年發行債券時,公開正式披露的資訊整理出來的。
2. 按證券會的檔案規定,工會持股不符合工會法的宗旨,不可以直接上A股。
3. 按科創板的規定,工會不可以作為控股股東,但是,如果工會作為子公司的股東是可以的。
華為工會持股高達98.99%,屬於控股股東,不可以直接上科創板。
4. 華為如果透過轉換後,也可以上市,我們研究了18家上市公司後,總結出工會持股的6種上市路徑。
4.1 員工持股全部退出後上市
比如湖南黃金,清理4000多人的員工持股後上市。
鼎泰新材(順豐控股借殼上市的公司),清理員工持股後,於2010年2月在A股上市。
宏達高科,1999 年 1 月員工持股會持股達到 49%,清算員工持股後,於2007年8月在A股上市
恆邦股份,清理300多的員工持股後,於2008年5月在A股上市。
九鼎新材,清理168人的員工持股後,於2007年12月在A股上市。
4.2 轉為員工直接持股後上市
金風科技、海得控制、雲海金屬都將工會持股改為員工直接持股後上市。
4.3 進行股權集中託管後上市
泰和新材,共有9000多名員工持股,將工會持股進行託管後上市。
粵傳媒,共有2000多名員工持股,將工會持股進行託管後上市。
全聚德,共1000多名員工持股,將工會持股進行託管後上市。
江特機電、紅寶麗也都是這麼操作的。
4.4 轉入持股平臺後上市
桂林三金,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員工持股平臺後上市。
國星光電,成立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持股平臺後上市。
4.5 溫氏股份先還原受監管後上市
曾是創業板第一股的溫氏股份,也是實行全員持股的公司,被稱農業華為。
公司從2002年開始謀劃上市,卻因工會代員工持股人數超過200人而上市受阻,不知道為何沒能採用全聚德那種集中託管後上市的模式呢?
直到2012年9月,證監會透過的《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後,迎來轉機。
2013年,溫氏集團工會與 6789 名自然人解除代持股關係,將股權還原至 6789 名自然人持有。
為加快上市程序,2015年,溫氏集團申請換股吸收合併已上市的廣東大華農動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獲准於2015年11月2日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實現整體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一股。
4.6 綠地轉入多層巢狀員工持股平臺後上市
至2013年時,職工持股會共包括982名員工,至2015年上市前的持股比例為29.09%。
綠地將員工持股轉入合夥企業的員工持股平臺
於2015年6月獲得證監會批覆,綠地集團實現借殼上市。
上市後綠地控股的前三名股東分別為:
第一大股東,格林蘭合夥持股28.83%。
第二大股東,上海地產集團(含子公司)共持股25.47%。
第三大股東,上海城投總公司持股20.58%。
如果華為想上市的話,也可以參照上面這些方式進行轉換。
華為沒有上市,不是不能,是不想上市而已吧?
也許是擔心上市後員工經不住成為千萬、億萬富翁的誘惑而人心離散,失去鬥志,所以沒上市?
上市有利有弊,上市也不是唯一的出路,看你追求什麼咯。
華為的股權結構,不可以直接上市,但透過轉換後,可以上市。
1. 華為的股權結構如下
這個圖是根據華為2019年發行債券時,公開正式披露的資訊整理出來的。
2. 按證券會的檔案規定,工會持股不符合工會法的宗旨,不可以直接上A股。
3. 按科創板的規定,工會不可以作為控股股東,但是,如果工會作為子公司的股東是可以的。
華為工會持股高達98.99%,屬於控股股東,不可以直接上科創板。
4. 華為如果透過轉換後,也可以上市,我們研究了18家上市公司後,總結出工會持股的6種上市路徑。
4.1 員工持股全部退出後上市
比如湖南黃金,清理4000多人的員工持股後上市。
鼎泰新材(順豐控股借殼上市的公司),清理員工持股後,於2010年2月在A股上市。
宏達高科,1999 年 1 月員工持股會持股達到 49%,清算員工持股後,於2007年8月在A股上市
恆邦股份,清理300多的員工持股後,於2008年5月在A股上市。
九鼎新材,清理168人的員工持股後,於2007年12月在A股上市。
4.2 轉為員工直接持股後上市
金風科技、海得控制、雲海金屬都將工會持股改為員工直接持股後上市。
4.3 進行股權集中託管後上市
泰和新材,共有9000多名員工持股,將工會持股進行託管後上市。
粵傳媒,共有2000多名員工持股,將工會持股進行託管後上市。
全聚德,共1000多名員工持股,將工會持股進行託管後上市。
江特機電、紅寶麗也都是這麼操作的。
4.4 轉入持股平臺後上市
桂林三金,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員工持股平臺後上市。
國星光電,成立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持股平臺後上市。
4.5 溫氏股份先還原受監管後上市
曾是創業板第一股的溫氏股份,也是實行全員持股的公司,被稱農業華為。
公司從2002年開始謀劃上市,卻因工會代員工持股人數超過200人而上市受阻,不知道為何沒能採用全聚德那種集中託管後上市的模式呢?
直到2012年9月,證監會透過的《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後,迎來轉機。
2013年,溫氏集團工會與 6789 名自然人解除代持股關係,將股權還原至 6789 名自然人持有。
為加快上市程序,2015年,溫氏集團申請換股吸收合併已上市的廣東大華農動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獲准於2015年11月2日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實現整體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一股。
4.6 綠地轉入多層巢狀員工持股平臺後上市
至2013年時,職工持股會共包括982名員工,至2015年上市前的持股比例為29.09%。
綠地將員工持股轉入合夥企業的員工持股平臺
於2015年6月獲得證監會批覆,綠地集團實現借殼上市。
上市後綠地控股的前三名股東分別為:
第一大股東,格林蘭合夥持股28.83%。
第二大股東,上海地產集團(含子公司)共持股25.47%。
第三大股東,上海城投總公司持股20.58%。
如果華為想上市的話,也可以參照上面這些方式進行轉換。
華為沒有上市,不是不能,是不想上市而已吧?
也許是擔心上市後員工經不住成為千萬、億萬富翁的誘惑而人心離散,失去鬥志,所以沒上市?
上市有利有弊,上市也不是唯一的出路,看你追求什麼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