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晨大白話
-
2 # 大膽說
看來對待工作的態度已經有了新的提升,五天制的工作並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更好的愉樂生活才是本質。這是對傳統的一種顛覆,能有此舉,也是標新立志,讓更多人的束縛當中解放出來。生活不僅僅是工作,還有休息。
-
3 # 蘇寧金融研究院
“週末plus”的腳步正漸行漸近。
近日,南京市召開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動員釋出會,提出“培育新消費,打造夜間經濟品牌,試行每週2.5天休息制度”。
在此之前,浙江、江西、甘肅隴南、河北等地也都發文鼓勵推行“週末2.5天”彈性作息,意在每週多給居民半天的閒暇時間。
1
每週多放半天假,自然不是讓人們“肥宅”的,而是為了促進消費。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整體向好,恢復經濟成為當前一大重要任務。這其中,除了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之外,提振消費市場同樣重要。
究其原因,就此次疫情來看,儘管線上消費需求全面爆發,但線下消費受到的衝擊不容迴避,餐飲、酒店、旅遊等眾多服務行業陷入困境。
雖然相當一部分人並非沒有消費需求或消費能力,但他們卻不得不將相關領域的消費延後,這便助長了市場短期有效需求的收縮。另外,一切生產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滿足消費,消費需求收縮勢必會制約行業復工復產的程序,以及國民經濟重回正軌的步伐。
為此,很多地區紛紛採取了發放消費券、提供購車補貼等措施。而週末2.5天休息的安排,則是為了激發出“假日經濟效應”,即人們利用節假日集中旅遊購物,以此來帶動市場繁榮和經濟發展,我們熟知的春節小長假和“十一”黃金週,每逢此時都會迎來一波消費小高潮,這也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
事實也正是如此。例如,江西省在《關於打好“組合拳”提振旅遊消費的通知》這一檔案中明確指出,要求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門,引導居民健康出遊,推行週末彈性作息,實行景區門票優惠等,營造良好旅遊消費環境,引導廣大遊客健康放心出遊,加快振興疫後旅遊消費。甘肅隴南市釋出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消費穩增長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裡也強調,“為了拉動消費,每週星期五下午,各行政事業單位在完成工作任務、安排好值班人員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其餘職工休假旅遊等”。
種種利好,都指向了旅遊業。
眾所周知,旅遊業是天生帶有出行和聚眾屬性的典型行業,受疫情衝擊是最嚴重的。雖然當前眾多行業都開始按部就班地復工復產,但絕大多數旅行社的復工之路遙遙無期,其中相當一部分更是面臨著現金流緊張、企業成本受損、員工收益受損、業務損失慘重、服務難度加劇、旅遊合同糾紛等困境。
而就旅遊業本身來說,不僅涉及到餐飲、酒店、交通、景區景點、商超、娛樂設施等諸多領域,還關聯到農業、園林、建築、金融、保險、通訊、廣告等其他配套產業部門,它貢獻了11%的GDP和近8000萬個就業崗位,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意義深遠。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旅遊消費能夠迎來回暖,勢必會帶動一系列行業的消費復甦。考慮到足夠的閒暇時間是出遊的必要條件,南京等地嘗試實行每週2.5天休息制度的做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
如果不考慮疫情的因素,延長週末假期至2.5天這件事本身,對於經濟增長也是頗為重要。
誠然,經濟的增長與社會的繁榮離不開人們的辛勤勞動和努力工作,“勞動創造價值”、“勞動最光榮”也是全社會普遍認可的理念。然而,現代社會生活一再證明:工作絕非財富和提升自身福利的唯一來源,閒暇時間的增加與合理利用,同樣對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用馬克思的話來說 “可以支配的時間,就是財富的本身”。
具體而言,足夠的閒暇時間對國民經濟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則,能產生“閒而優”效應。
科技的進步與現代化大生產的發展,使得腦力勞動佔比和強度越來越大。在實踐中,不僅常常需要勞動者處於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還會要求勞動者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此時,光靠吃飯睡覺斷然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足夠的閒暇時間作為保障。這既能幫助勞動者“休養生息”,更好地恢復體力和腦力,又能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其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進而以更加健康的體魄和更為充沛的精力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則,容易催生“閒中學”效應。
經濟學中有個著名的“幹中學”概念,是指人們在生產產品與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在積累經驗和知識。殊不知,積累經驗和知識絕不是隻能在工作中進行。而利用閒暇時間,勞動者除了恢復體力腦力之外,還可以接受教育或是進行職業培訓,甚至可以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這一切必然會帶來人力資本質量的提升,進而增進生產效率、推動經濟發展。
三則,可以創造出新的需求。
縱觀歷史,除了前文提到的旅遊、餐飲、酒店以及電影業、體育賽事、文藝演出等服務行業之外,因閒暇時間的增多而發展起來的行業還有各種工業產品,如電視機、錄影機、健身用品、樂器等等,這些都要得益於人們在閒暇時間中日益增多的新需求,而國民經濟也因此得以源源不斷地發展前進。
四則,為人們的“第二職業”營造了條件。
最典型的例證便是當今社會的“斜槓青年”,崇尚擁有多重職業身份的他們在都市中已成為一抹亮麗的色彩,不斷地嘗試和突破,充分挖掘了他們的潛力,在豐富自己工作經驗、生活閱歷的同時,還為社會經濟發展儘自己的力量。而這些能夠付諸於實踐,都離不開足夠的閒暇時間。
然而放眼全球,華人在職場上的“拼”可以說是出了名的,因為剔除週末的雙休,華人每年的法定休假天數為16天,且不說荷蘭、丹麥、瑞典等高福利國家與法國、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單說在亞洲地區,中國的法定假日也明顯低於日本、越南等國家(見下圖)。另外,從工作總時長上看,2018年華人均全年工作時長達2100個小時,僅次於墨西哥的2225個小時,遠高於其他國家的工作時長。
這當中,不少大城市中的“996”、“5+2”、“白+黑”等加班現象已是見怪不怪,即便是公務員隊伍,如今也是忙碌不堪。
基於上述考慮,此次疫情之下,一些城市提出嘗試實行每週2.5天休息制度,無異於釋放了一個積極的訊號。
3
話說回來,每週2.5天休假這件事究竟能不能“遍地開花”?
客觀地講,這一措施雖然對於忙碌的華人來說是個好訊息,對於提振消費市場也是一大利好,但真正落實起來恐怕還是有很大難度。因為就目前而言,疫情防控工作還遠遠沒到結束的那一天,不少地區依然面臨著較大的境外輸入壓力,而延長週末很可能就意味著增加疫情蔓延的風險。
另一方面,一季度中國經濟受到疫情的衝擊比較明顯,絕大多數地區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都不容樂觀,收入和現金流受阻、資金週轉困難、利潤減少、訂單合同違約等風險都不會立即消散。故而,從用人單位的角度看,當務之急必定是加快恢復生產經營,此時若是給予員工每週2.5天彈性休假,無疑會加重企業負擔。
跳出疫情,中國當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尚不足以支撐“2.5天彈性休假”的全面鋪開。從國外經驗看,無論是北歐高福利國家,還是歐美髮達國家的居民,幾乎都曾有過工作量大、上班繁忙的經歷。而高度發達的經濟恰恰是人們實現長時間休假的前提保障,正應了那句眾所周知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雖然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只有70名上下。回溯歷史,中國的週末休假制度曾從1天、1.5天調整到2天休假,這已經算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
所以,2.5天彈性休假很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在小範圍內試點和探索,不宜也不能操之過急。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從其他方面做文章,以滿足民眾客觀存在的閒暇需求。比如,適當延長“五一”與春節假期,以此來增加法定假日數量,縮短同發達國家的差距;同時,還可以透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家庭稅負等渠道,來切實提升民眾的幸福感——相比於延長假期,或許這些才是人們更為在意的事情。
閱讀原文:2.5天休假會不會全國推行?這些省份已經發文了
-
4 # 小魚遊
1、促進旅遊業發展,因為旅遊特別能刺激很多產業的消費,透過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同時旅遊業和相關服務產業需要大量人力參與,也可以提升就業。
2、淘汰落後產能,供給側改革blablabla,效率低下靠每週單休甚至更高強度勞動的企業在後面越來越無法吸引到人才,自然而然慢慢要淘汰掉。
3、真正能落實這個政策的還是會從政府、事業單位和國企開始,體制內的新福利,自然各地會響應。
回覆列表
說點洩氣的吧,2.5天休假的確促進旅遊業發展,拉動內需,有利於家庭和睦……但是,從目前階段來看,都是給事業單位的人享受的,給公務員享受的,變相的減少為人民服務的時間!
看到這個新聞,第一個反應“和我有關係嗎?”,第二個反應“這假是給事業單位的人放的。”,第三個反應“拿錢不幹活就算了,還給他們多放假。”。這就是最普通也是人數最多的社會基層人員眼中的2.5天,我們說,凡是都應從廣大人民利益角度出發,我們都是無產階級,但無產階級概念為什麼越來越被淡化?因為有了隱形的階級分層,隱形進而體現於顯性,收入有階級、權力有階級、政策階級,無產階級內部出現了階級鬥爭?這不是很可笑的一件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