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幼兒園中班開始,老師給孩子留了一些作業。不是最近都說不讓孩子搶跑了嗎?幼兒園應該留作業嗎?
6
回覆列表
  • 1 # 藍藍湖

    看幼兒園留的作業是什麼形式吧。我兒子學校的特色課程是剪紙,白天如果上了剪紙課,晚上老師會要求孩子在家裡和爸爸媽媽一起剪刀,既讓孩子加深白天學習的印象,又可以當做親子活動,讓孩子給父母當小老師,孩子非常的自豪呢,練習的效果也很好。所以類似的鍛鍊,或者背兒歌、跳舞唱歌之類的作業,只要任務不重,就挺好的。讓家長也可以瞭解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情況

    如果是書面作業,就要看量和要求了。書面作業是寫拼音、漢子之類,那就太早了。有可能讓孩子喪失學習興趣,還可能擠佔太多休息的時間,導致孩子的視力、骨骼等發育都受到影響。書面作業只是寫寫名字、畫個畫什麼的,每次不超過十分鐘還是可以,早一點培養孩子完成課後作業的習慣,可以為孩子上一年級以後打下比較好的基礎。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2 # brenda_x

    0-6歲是記憶的黃金年齡,正是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階段,幼兒的作業可以不用寫的,看圖書、聽磁帶、認地圖、做拼圖都可以,還可以進行有表情的朗讀和背誦,不用長,每天十分鐘就夠了,原則就是不強迫、不超負荷、家長要一起學。

    從幼兒園回家後,孩子應該多與家長做遊戲,或進行親子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於入學前的準備,只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鍛鍊小手肌肉,進行適應性的‘寫前準備’就夠了,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進行堅持性練習、注意力永續性練習,這些練習不一定是要讀書寫字,但要讓孩子習慣專注地做一件事,到一定的時間再休息。對於數學,老師們建議只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練習,而且最好是在和家長一起買東西或生活中進行。總之知識性教育其實是很簡單的,家長不要操之過急,對於幼兒來說,良好的行為習慣、個性培養及擁有一個身心愉快的童年更加重要。

  • 3 # 溫馨5

    專家觀點

    3-6歲不宜學過多死知識

    廣州市東方紅幼兒園園長王致青明確表示自己是反對者。

    讓我告訴你害處在哪裡,王致青說,對於學不會的孩子,過早灌輸過難的知識會使他產生挫敗感;當時學會的孩子,上了小學又要重複學習,容易心態浮躁,上課不認真,導致厭學;就算是很聰明的孩子,像海綿一樣教什麼會什麼,家長也不能一個勁地灌,因為在3-6歲階段,孩子如果學習太多‘死知識’,這些條條框框會束縛他的創造力想像力發展,學得越多,思維定式越明顯,孩子會感到自己容易犯錯,膽子越來越小,這樣的孩子將來發展後勁不足。

    幼兒學習可看圖書認地圖

    阿鳳、晨晨媽等家長都是玩樂派的主張者,認為幼兒的任務就是玩,什麼作業也不要做。

    華南師大附中的退休教師、多年致力於推廣兒童經典教育的鄭千一對此並不贊同:0-6歲是記憶的黃金年齡,正是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階段,幼兒的作業可以不用寫的,看圖書、聽磁帶、認地圖、做拼圖都可以,還可以進行有表情的朗讀和背誦,不用長,每天十分鐘就夠了,原則就是不強迫、不超負荷、家長要一起學。

    王致青則建議,從幼兒園回家後,孩子應該多與家長做遊戲,或進行親子活動和社會活動。

    對於入學前的準備,只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鍛鍊小手肌肉,進行適應性的‘寫前準備’就夠了,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進行堅持性練習、注意力永續性練習,這些練習不一定是要讀書寫字,但要讓孩子習慣專注地做一件事,到一定的時間再休息。對於數學,老師們建議只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練習,而且最好是在和家長一起買東西或生活中進行。

  • 4 # jollyswan

    作為一個被幼兒園虐慘了的媽媽,我曾一度認為現在的幼兒園就是為父母開的。且不說那些三天兩頭派生出來的家長任務,就連千奇百怪的寶寶作業,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們進的是一家公立幼兒園,因為管理規範,更是對花錢事宜小心翼翼——因為不敢向家長苛捐雜稅,於是很多時候顯得格外“窘迫”,有些該買的東西都沒買,缺了什麼東西,也全部落到家長委員頭上。小朋友的衣櫃、書桌、蠟筆,這些基本的配置,都得由我們這些家長委員自己去收錢,去購買。我曾經當過一屆家委,後來因為實在太複雜,便主動辭職。

    回到幼兒園的作業問題。

    兒子兩歲多的時候,小小班佈置了一個作業,讓把一頭大象填滿塗色,塗色不得少於四個,而且必須為相近的顏色。筆都抓不穩的寶寶,根本聽不懂我解釋的“相近顏色”。最後是我捏著他的手,用明黃、亮橙、橘粉、土黃四支筆教他。尾巴都還沒塗到,小傢伙已經嚷手疼,跑出去玩了。只剩為娘一個人,孤獨寂寞冷的獨自畫完了有A4紙那麼大的一頭大象。

    後來,幼兒園的奇葩作業就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了。

    讓小朋友們為爸爸媽媽做一張生日電子賀卡(拿豬腦子想想也知道是爸爸媽媽自己做給自己玩);讓小朋友自己縫一個小布袋裝糖果(對捏不住針的我來說,後援團上升到了外婆級別);讓小朋友帶自己做的吃的去幼兒園交換(對從來不進廚房的我和老公來說,後援團擴充套件到了外賣公司)……

    我想不通,難道現在的小朋友們是含著奶嘴就會倒背三字經的天才嗎?還是未滿月就能學會內褲外穿的超人?那些作業佈置的有什麼意義?給寶寶的,還是給為孃的?

    面對著每週兩三次的幼兒園作業,當媽的我幾度不堪其擾、煩不勝煩。但在罵罵咧咧半年後,我突然有了新發現。

    一天,兒子帶回來一本立體書,幼兒園要求小朋友拼完後第二天帶回。不用說,這又是我的事了。諾大一本立體書要照圖組裝成一列長達1125px的火車,別說一個三歲寶寶,連我都覺得有些撓頭。我讓他自己先琢磨著,自己去洗澡,想著洗澡出來再慢慢帶他做。而等我這顆“出水葫蘆”出浴後,被眼前的情景震動到,也感動到了——

    小傢伙可能自己也覺得無從下手,需要我幫忙,但是不好意思甩給我來做,於是,他用心的,盡己所能的,把所有零件都先從書上摳下來,一樣一樣歸類擺好,等著我去組裝。地上整整齊齊的擺了一摞火車輪子、一摞車窗、一摞軌道、一摞煙囪……全部歸類,絲毫不差。他奶奶告訴我,從我進去洗澡到出來,他整整半個鐘頭專心致志坐在地上,小屁股都沒有挪一下。這樣的專注力和責任心,讓我著實吃驚。問他,他說:“我怕我們來不及,老師說明天早上就要交了!”。

    這件事,讓我重新思考了幼兒園佈置作業的意義。回想孩子入園以來做作業的過程(懵懂——被動參與——主動參與——有責任感),我突然明白了一些從前忽視的道理。

    幼兒園作業之所以超出孩子能力,本來就不是讓孩子一力完成的,而是要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甚至情商。

    不可否認多數作業都超出了孩子的年齡段,而正是這樣的挑戰性,讓孩子不得不學會向家長求助,與家長配合。

    我看過一個國外影片,老師在地上放了一個呼啦圈,裡面擺了一塊大石頭,讓小朋友們把石頭搬出圈外。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的孩子,就只會累的哼哧哼哧的去搬大石頭,有的還砸了自己的手指。情商較高、交往能力較強的孩子,在嘗試幾次之後,就會轉而尋求他人的幫助。不是與幾個小朋友一起搬,就是求助身邊的大人幫忙。所以,孩子從小學會與父母溝通,適當的尋求家人幫助,對他今後客觀、冷靜的分析處理問題具有極大的幫助,也培養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參與度、配合度。家庭作業是孩子“金點子”的孵化器,可以促使孩子讓腦子轉起來。

    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觸:

    一件事情,不去“逼”一下孩子,他就會陷入慣性思維,而不會主動想辦法去解決。比如:夠不著按電梯,如果不急著回家玩玩具,他就不會想辦法去夠。我曾經嘗試過在兒子很想回家見爸爸的時候,不幫他按電梯。小傢伙扭著胖屁股去搬了個水桶來墊著,硬是按下了上樓鍵。幼兒園曾經佈置過一份作業,讓孩子學消防知識。小寶在懂得了各種消防常識和儀器名稱後,硬是學不會分清電話按鍵哪個是“1”,哪個是“9”。後來,他自己找出一支蠟筆,把“119”的鍵給塗綠了。我在旁邊看著,真是為他這個小腦袋驚喜!

    辛苦勞作之後,是另一番寶貴的收穫

    辛苦完成的作業面臨第二天的交換、分享,甚至損毀,可以鍛鍊孩子“由零歸零”哲學眼界,以及“千金復來”的豁達心胸。

    藏族的沙畫師們,常進行一種震懾人心的行為藝術表演,就是把歷經上百小時創作的的沙畫,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全部吹散、銷燬,進行歸零。親眼目睹過“歸零儀式”的人,無一不感受到直攝人心的深深震撼。世界由零起,到零至,本就是個“由零歸零”的哲學命題。

    這樣宏大的命題,如果從小就有一些慧根和記憶,對孩子長大後的開悟和智慧很有幫助。

    我幫孩子做過一份家庭作業,用吸管和氣球做了一根大棒棒糖。在佈置作業時老師就已交代清楚,氣球作業第二天是要帶進園與小朋友們一起分享的。第二天正好是家長接待日,我們看著孩子們把早上視若珍寶捧進教室的“作業”,全部“貢獻”到操場上,大家一起玩氣球玩到瘋,笑聲直衝雲霄。遊戲結束,孩子們一身汗,地上全是踩癟了的破氣球皮。沒有一個孩子為此哭泣,寶貝們都獲得了極大滿足,家長心裡泛起感動。

    生命重在體驗。學會分享,學會重視過程而不執著結果,學會“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豁達,是我們能夠引導孩子獲得重要的智慧!

  • 5 # 豆小米媽媽說

    幼兒園的小朋友有作業的,無非是做手工啊,在園裡學到的科學實驗,回家後給爸爸媽媽演示一下,學到的故事回家來給家人講講,看圖填色之類的。我們孩子也上中班了,基本就是這些作業。

    前段時間的作業是拍皮球,鍛鍊體能。孩子也非常喜歡拍。幼兒園小朋友現在書寫的作業比較少,大多就是親子手工,親子互動,需要孩子和家長一起來完成的。這樣也好啊,孩子幼兒園的活動回家來給家人分享,孩子學的二次複習了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整理手機桌面的app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