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見電視裡都說一大人物考上了狀元是多麼多麼偉大的,就想了解了解。
17
回覆列表
  • 1 # 暖暖線上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說的就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身份的神奇更迭,一場殿試之後,莊稼漢秒變狀元郎,正是這樣的神奇激勵著無數讀書人頭懸梁錐刺股、十載寒窗秉燭苦讀,等待著三年一次的身世大考。

    金榜題名、獨佔鰲頭

    是每個讀書人的終極夢想,

    但你可知道,想要考取狀元郎究竟有多難?\首先得積德投胎到富裕之家,很好理解,只有家境尚可才有餘錢、餘糧供孩子讀書,如果真的饔飧不繼,全家捱餓不說,沒錢給先生也沒人願教你啊;

    \花錢的不僅是學費,平時的衣食住行、交際應酬也都花費不菲,然後是大比之年的趕考,車馬路費、吃飯住宿、請客送禮等等,也要花錢是不?並且成年之後,你還得養家餬口啊,哪能夠像現在的學生似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一般是靠識得幾個字來先找個工作,比如教學、做幕僚,養家活口,備戰應考;

    \還得要有開明的父母,得捨得花錢、花時間去賭一個前途未卜的明天,登堂入室的畢竟是幸運兒,多少人窮其一生最後還是名落孫山之外;

    \話糙理不糙,你還得是讀書這塊料,誰誰誰曾說過,一個雞蛋經過孵化能變成小雞,而一顆石頭燒裂了還是碎石頭,這點要提醒好多父母,逢人都說,我家孩子不笨,就是不願學,只要他想學,什麼都是一學都會……這不廢話嗎!

    \還要算好週期,別誤會啊,是自己的智力波動週期,因為古代考試大都是三年一次,你不可能一直保持精神狀況、身體狀況都在巔峰狀態,所以要算好殿試的年份,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佳,才有可能取得佳績;

    \這才說到正題,你得是個學霸,就清朝舉例,每次全國參加鄉試的考生大概在16-18萬左右,從中選拔5000-6000人成為舉人,然後進京會試、殿試,最終選出的進士在300人左右,最後再由殿試確定出狀元、榜眼、探花等各個名次;

    \如今高考如果分數不太理想就調低志願,讀個二本也不錯,其實古代也同樣,文科考著著實太難,那咱就改弦更張去考武狀元,雖然從宋代開始,重文抑武的風尚就開始盛行,那也聊勝於無啊!

    \最後說說殿試,還是以清朝為例,清初在天安門,後改在保和殿。這時候能得到什麼名次就是純粹拼人品了:

    有的皇帝熱衷書法,那字型好的考生就有可能名次靠前;

    有的皇帝是顏值控,那就是靚仔的福音;

    還有的皇帝比較迷信諧音、寓意啥的,那名字就很重要了,科舉制度最後一個狀元就是因為名字的寓意被擢升的,他叫劉春霖。

  • 2 # 談古論晉

    想考上狀元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得是秀才才能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中第後為舉人,才能參加三年一次的會試,中第後為貢士,全國取三百名,才有資格參加殿試,得第一名叫解元,就是狀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龍彈之術為什麼結印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