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深見鹿deer
-
2 # 小刀三國
當然不想!歷史上哪個帝王會因為自己的孩子比較平庸,而讓臣下上位的?
劉備是個聰明人,託孤的做法考慮的可以說是比較完善的。
其一,給諸葛亮絕對的權力,劉備充分了解諸葛亮的治國才能,蜀漢要延續甚至發展,必須要靠孔明,還讓劉禪像對待父親一樣親近孔明。
劉備的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很有意思,一可試探,二可暗示孔明忠心輔助。
其二,給諸葛亮牽制的勢力。劉備託孤不止有諸葛亮,還有一個李嚴。李嚴是蜀漢重臣,被任為中都護,留下鎮守永安。
-
3 # 南方鵬
白帝城(永安)託孤爭議很大,甚至有人演繹想像出不亞於斧聲燭影的故事,除了讓人腦洞大開之外,與事實可能相去甚遠,對於當時史書記載的情況,有必要重溫一下,分析“取”是否有“取代”的意思。
據《三國志》載,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而《三國演義》為加重主旨思想而進行發揮,直接說“……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誤導了不少人。小說家言有爭議,只能從史書記載獲取原文,其中的關鍵點在自取的“取”字。
據後人考證,古文的“取”字意思較多,但恰恰沒有“取代”的用法。孫策這一句還有下文,“君便自取之”緊接後面是“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說“就算無法取得成功,您(放棄輔助孫氏)緩步向西回到故鄉,也不必有所顧慮”。 如果“取”有“取代”之意,換言之,孫策若有讓張昭成為東吳之主的用意,就沒必要說下一句。因為如果事不成,失敗那一天,東吳之主哪裡還有可能“緩步西歸”?
陳壽評價劉備託孤諸葛亮,“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
4 # 逍滛傑仔
當然不可能,劉備臨終,諸葛勢力已經很大了,劉備知道自己兒子懦弱,故意說出那番話,也是為了留住後人一命,可以參考為何諸葛想北伐,就是想建軍功,拿下長安,而廢了後主,大臣們也不會有什麼意見,諸葛比較注重個人名聲
回覆列表
劉備一生辛辛苦苦才打下荊州和益州這點基業,猇亭兵敗後,蜀漢的地盤只有益州和漢中了,換做你是劉備,你願意把這點江山讓給諸葛亮嗎?
我們來重溫一下白帝城託孤的情況,劉備當時病重,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三國志》記載是這樣的:“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備這樣的安排,可以說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首先以退為進,說劉禪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不行的話,你諸葛亮取而代之,逼諸葛亮表態。
其次,等到諸葛亮說出要心甘情願的輔佐劉禪後,劉備又打出親情牌,讓劉禪恭謹的侍奉諸葛亮,"事之如父"。這樣諸葛亮也不好下手篡位。
最後,拿李嚴這種益州本地勢力壓制諸葛亮。眾所周知,劉備入蜀靠的是關羽,張飛,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諸葛亮在集團中地位尊崇。現在劉備眼見不久於人世,關張二人也被殺了,荊州集團無人可以制服諸葛亮。劉備只能起用劉璋的舊部,在蜀中本就有威望的李嚴壓制諸葛亮,除此別無選擇。
看劉備這一氣呵成的安排,可知道他是不放心諸葛亮的,更不想把江山讓給諸葛亮,他的蜀漢,只能姓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