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雲霧山中繞清泉石上流

    明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外族入侵,戰亂不斷。在這血與火的廝殺中,湧現出一批有勇有謀的將領,他們用盡自己的智慧和謀略,想拯救當時奄奄一息的明朝。奈何明朝氣數已盡,人力再強也無法迴天。

    一:孫承宗

    孫承宗,明史中唯一一個獨自成傳的人,明末最偉大的軍事戰略家,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京城的保衛者,忠貞的愛國者,民族英雄。他本是一落魄秀才,後成為帝師。受命於危險之中,他獨自一人來到了遼東,在他的提拔下,袁崇煥、滿桂、祖大壽在內的一大批將才被啟用,和袁崇煥共同構築了一條堅不可摧的抗金防線——關寧錦防線,極大地延遲了清兵入侵的步伐,直至明朝滅亡也沒有被攻破。可惜的是,閹黨當道,受到魏忠賢的攻擊,孫承忠無奈之下致仕回鄉。後來清兵攻至孫承宗的老家高陽,孫承宗率全城人民抵抗,全家老小40餘人堅貞殉國,死後諡號文正。

    二:孫傳庭

    孫傳庭,字伯雅,明末名將,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明史記載:傳庭死而明亡矣,他是以一人之身寄託了天下興亡的人。正是在他的策劃之下,闖王高迎祥被引至黑水峽,陷入重圍被俘,送至京城處死。後來又和洪承疇一起圍剿李自成,設下陷阱擊潰了他的軍隊,李自成只剩下十八個兵馬逃竄到山裡,讓瀕危的大明王朝看到了一絲勝利的希望。柿園之戰,崇禎逼戰,他被迫出征,最終兵敗身亡。

    三:洪承疇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本是明朝將領,卻從明末折騰到了清朝,還寫入了清朝的《貳臣傳》。洪承疇的發家靠的是鎮壓農民起義,對於起義軍,他的方法就是殺殺殺,全部殺乾淨就好了。他利用暴力手段平定了山西的叛亂,是當時義軍是畏懼的明朝將領之一。松山之戰時,洪承疇帶上了明朝所有的家底和清兵一戰,可惜最終功虧一匱,十三萬大軍敗亡,他本人也被俘,並投降了清朝。

    四:袁崇煥

    袁崇煥,一個談明史繞不開的人,一個有著無數爭議的人。袁崇煥本一書生,卻受到孫承宗常識,提拔於行伍之中,並將全身才學相授,成為了一名偉大的戰士。他孤守寧遠城,用大炮打退了進攻的敵人,努爾哈赤在攻城中意外中炮身亡。在他的經營之下,寧遠城變成了清兵啃不下的硬骨頭。次年他又打敗了來為父親復仇的皇太極,取得寧錦大捷,讓朝野士氣大振。可惜的是,袁崇煥是一個不懂得政治的人,他擅自殺死皮島太守毛文龍,將清兵引至京城周邊犯了崇禎的禁忌,被捕下獄。後來他成為了黨爭的犧牲品,被處於凌遲之刑。

    五:盧象升

    盧象升,在當時的起義軍嘴裡,叫盧閻王。他本來只是一個地方知府,文官出身,卻在北京城危難的情況下自發招募了幾萬民兵前來解圍。看他這麼積極,朝廷真的任命他成了一名帶兵將領。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挑選士兵,訓練軍隊。在他的軍隊裡所有人都有相互關係,或親屬,或朋友,或師生,一旦有人陣亡,他們就會同仇敵愾,像甩不脫的膏藥,纏到你崩潰,後來這支軍隊被稱為天雄軍。清兵入侵,他臨危受難,雖然自知不敵,卻依然挺身而戰,並下了“刀必帶血,人必帶傷,馬必喘汗!違令者,斬!”這條歷史上最響亮的軍令,最終寡不敵眾,力戰而死。

    六:吳三桂

    吳三桂,清宮戲的常見主角,但在明朝之時,他僅是一位傑出的青年將領。吳三桂的父親叫吳襄,也是袁崇煥旗下關寧鐵騎中的一員。在當時,他幹了一件非常牛的事情,就是帶領二十多名家丁就把父親從四萬多清兵包圍中救了出來,因其孝勇,有“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譽。大淩河之戰以後,崇祖大壽降清,孫承宗罷去,吳襄下獄,吳三桂被提拔為遼東總兵官,鎮守山海關。史載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是明末最後一支有戰力的鐵騎部隊。

    七:陳奇瑜

    陳奇瑜,山西保德人,字玉鉉,被後人稱為明末第一猛人。陳奇瑜本是進士出身,為人剛正不阿,因為上疏彈劾魏忠賢被罷官。崇禎五年,因為鎮壓農民起義軍有力,被提拔為五省總督,負責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的軍務。在他的排程之下,各路明軍通力合作,將高迎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逼至漢中,困於車箱峽,差點全部殲滅。後來民軍使用詐降之策,從包圍圈裡闖了出來,平叛之事自此失敗,陳奇瑜也因此受到朝廷裡官員的彈劾,被罷官發配邊疆。

    八:曹文詔

    曹文詔,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號稱第一良將。在猛人頻出的時代,能被稱為良將之首,是需要幾把刷子的。曹文詔帶領的是明朝末年最猛的關寧鐵騎,在這些戰爭機器面前,一切起義軍都是紙老虎,經常幾千人就趕著十幾萬民兵跑。他憑一人之力就收拾了點燈子、李老柴、一條龍、掃地王等義軍首領。後來因為輕敵冒進,被民兵重重包圍,死於軍中。

    九:左良玉

    左良玉,字崑山,剛開始的時候只是明朝一個普通的將領,多次因為失職兵敗而受到處分。東林黨人侯恂極為看重左良玉,多方幫忙求請,並提拔他。左良玉也沒有辜負侯恂的信任,在後面與農民軍的戰鬥中,他率領軍隊把張獻忠打得屁滾尿流。不過左良玉是個非常自傲的人,有養兵自用之嫌,後來楊嗣昌派遣他去打張獻忠,出工不出力,被撤職。

    十:祖大壽

    祖大壽,袁崇煥手下最親近最忠誠的將領,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物。從受重用開始,他就沒有離開過自己駐守的地方—遼東。崇禎四年,祖大壽在蓋大淩河(地名)城牆的時候遭到皇太極攻擊。彈盡糧絕,假降,回來之後繼續守衛邊疆。袁宗煥被殺時,他帶兵叛亂,被孫承宗說服,重新效忠明朝。崇禎十四年,他駐守錦州被圍,本來想等待援兵,然而洪承疇兵敗投降,他也失去了最後的希望,彈盡糧絕之下投降清兵。

  • 2 # 剛剛看到一個名字居比我還長的人我表示不屑

    鎮壓流寇名將:曹文詔,左良玉,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五位蒙人! 遼東抗金名將:孫承宗及其學生,收下將領袁崇煥,祖大壽,趙率教,

    滿桂,何可綱,吳鑲和吳三桂也勉強算吧「前期」。

  • 3 # 一枚明粉

    什麼是名將?

    關於明末的名將問題,我們首先要釐清概念。在明朝中期以降,文武地位差距越來越大,文人統軍也越來越多。

    注:重文輕武不是政策,只是一種觀念。大致相當於就業傾向985學生,國家沒有政策承認這是合理的一樣。

    那文人能不能算名將呢?

    答案是顯著的,不能。接下來我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督臣排程靈州,武臣當督戰城下,督撫統制三軍,總兵以下俱當聽命,著葉夢熊嚴申號令,居中排程。

    這是寧夏作戰(萬曆三大徵第一徵)中兵部和皇帝的態度。文官負責截至武官,負責糧餉,軍事排程,軍務決策。武官負責執行事務,前線作戰。有點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區別。所以居於統帥的文官並不能算作武將。

    概念清晰後,就和大家談一談明末的名將。(從薩爾滸開始)。

    名將都有誰?

    第一代:薩爾滸犧牲諸將

    1618年,在山海關外賣山貨的奴爾哈赤反了,明朝將海內精銳都投入遼東。薩爾滸一戰,幾萬人像割草一樣沒了,其中有哪些名將呢?

    杜松:延綏將門,叔叔杜桐是萬曆時期的名將,表弟杜文煥也是一代將才。杜松秉性清高,廉潔奉公,不巴結上司,不籠絡權貴,他在奉命援遼師出潞河時,明告送者說:"杜松是個不識字的武夫,唯獨不學讀書人貪財怕死。"很驍勇,很廉潔。在與女真努力激戰竟日,陣亡。

    (更詳細的可以參看黃仁宇寫的薩爾滸之役;我們的《籌遼碩畫》也要點完了,會有更詳細的資料)

    (看杜帥大大的肚子,沒喝啤酒,怎麼這麼大呢?)

    劉綎:將門後代,父親抗倭起家,軍功大顯於西南。劉綎自己也很猛,在四川、雲南、貴州、北韓都有作戰經驗,而且主動請兵,帶了800家丁出山海關。而且有很多傳說,諸如劉大刀、拳打知府等。乾隆帝這麼誇他:“劉綎勳勞特著,膽略素優,奮勇爭先,捐軀最烈”。

    (這麼文雅,怎麼像一個殺人不咋眼的名將。)

    明朝在薩爾滸損失軍官314員,天下宿將損失殆盡。那以後的日子怎麼辦呢?

    第二代:與後金作戰崛起的第一波名將

    打仗生勇將:袁崇煥說過“回憶剿事,初舉時,以杜松之勇、劉綎之智、賀世賢之剛,及紏合西北數十年蓄餋之精銳未免逐北”。其中賀就是第一波崛起的名將。

    賀世賢:在和努爾哈赤開戰後,賀是少有的獲得軍功的將軍,正因為如此,兩年時間由遊擊將軍升為總兵。天啟元年(1621)三月,後金兵攻瀋陽,賀主動出擊拒敵陣亡。後來楊嗣昌在奏議中都評價說“勇似世賢”,就知道。

    尤世功:陝西延綏尤世將門,世威、世祿、世欽都位列大帥。天啟初,清兵逼城,出援賀世賢,戰死。贈少保、左都督。

    這時候明軍的大將經常與女真人野戰。是不是很吊。清人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就盛讚遼事初期,明軍諸將的驍勇忠烈。

    第三代:與清朝作戰崛起的第二波名將

    在廣寧丟失後,孫承宗、袁崇煥前後整頓遼東,毛帥也在東江建功立業。這時候出了幾位知名大將。

    滿桂:蒙古族人,年少從軍,跟著袁崇煥在兩次寧遠作戰立下大功。在1629年己巳之變陣亡。

    祖大壽:遼東人。履歷最為傳奇。一次出逃(1629年己巳之變袁崇煥被抓後),兩次降清,在明清都吃得開,也是名人吳三桂舅舅。

    (帥氣的祖帥)

    趙率教:陝西人,(1569—1629),兩次寧遠作戰升起的將星,在1629年己巳之變援救遵化陣亡。

    (略儒雅的趙帥)

    基本這一代的將軍們的命運在這裡發生了轉折,不是死亡就是遠離朝廷。

    第四代:與清、農民軍作戰崛起的第三波名將

    在己巳之變後的戰爭中,一批將領登上歷史舞臺。

    曹文詔:文詔忠勇冠時,稱明季良將第一。和女真、農民軍都有n次作戰經驗。

    曹變蛟:曹文詔的侄兒,時稱曹文詔和曹變蛟為大明朝的大小曹將軍。在松山諸總兵敗退後,帶兵突襲皇太極御營,受傷而退。(皇太極事後問責好多人)

    祖大弼:祖二瘋子,祖家將的一員。傳說狠多,其實他更多是西北戰場作戰。

    (祖大弼)

    金國奇:這人不怎麼出名,但打過出名的仗。1639年皇太極帶著諸將與三順王攻擊松山四十多天,步炮協調,愣是沒反應,皇太極的御營登城突擊,短時間被斬殺幾十人(要知道滅滿桂,清實錄記載都是兩人受傷)。後來在寧遠城外野戰中陣亡。

    還有比較傳奇的白廣恩、馬科等,總而言之,這些將軍們多數折戟於遼東。

    第五代:權力下放崛起的最後一波將星。

    恢弘的開封決戰與松錦決戰後,形勢一片惡劣,諸將的權力迅速擴大。

    左良玉:寧南左侯。在小說戲曲中也有很多故事。遼東系統軍官,主要時間在關內與民軍作戰,“以驍勇之材,頻殲劇寇,遂擁強兵,驕亢自恣,緩則養寇以貽憂,急則棄甲以致潰。”具體對左帥的評價兩極化,各執一詞。

    (左良玉)

    黃得功:靖南伯,遼東人。特點忠勇,這點的這時期諸將所不具備的。乾隆評價黃得功“材昭武勁,性懋朴忠,衛主殞身,克明大義”。

    吳三桂:這是名人了,估計拍吳的電影都能大賣。履歷也相當傳奇。

    一場戰役會產生一位名將,長期戰爭會產生幾代名將,一場決戰也可以毀掉諸多名將,名將也可以改變戰爭甚至改變國運。諸如“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論者咎其瑪瑙山之養寇、朱仙鎮之喪師。”左良玉對明亡影響就很大。

    在恢弘壯闊的歷史長河中,這無疑是精彩的,但背後是無數先血,妻離子散。這也告誡我們要更加愛好和平,而不是嚮往戰爭。宏大的歷史背後是更多流血的哭泣。

  • 4 # tangbanxie4072

    李定國,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滿清驚慌失措,準備同意和南明劃江而治。第三次若非手下洩密,吳三桂說不定都被他擊殺。實為明末最亮的一棵將星

  • 5 # 鐵男春秋

    歸順清朝的明末(1616年-1684年),字非熊,陝西咸寧(今陝西西安)人,清朝名將,河西四漢將之首。

    張勇原為明朝副將,後投降清朝,擔任遊擊,隨孟喬芳轉戰陝甘,鎮壓米喇印、丁國棟起義,升任甘肅總兵。後又隨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升任雲南提督。康熙二年(1663年),張勇改任甘肅提督,此後鎮守甘肅十餘年。三藩之亂時,張勇被封為靖逆將軍、靖逆侯,切斷甘肅叛軍與吳三桂的聯絡,加少傅兼太子太師。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張勇到丹山防禦青海蒙古,途中在甘州病逝,追贈少師。

    二、范文程

    (1597年—1666年),字憲鬥,號輝嶽,遼東瀋陽人。范家祖上幾代都曾做過明朝官員,范文程的曾祖父曾任明朝兵部尚書,祖父則出任過明朝瀋陽衛指揮同知。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從此追隨清朝,成為清朝開國功臣之一。

    三、洪承疇

    (1593年—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中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1644年(順治元年)四月,隨清軍入關。抵京後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

    四、吳三桂

    (1612年-1678年),字長伯,,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164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朝廷下令撤藩。吳三桂舉兵造反,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動員大軍北上,史稱“三藩之亂”。

    五、孫之獬(xiè,1591—1647),,山東省淄川縣人。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選為庶吉士,繼為翰林院檢討。天啟七年(1627年)充順天鄉試正考宮。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魏忠賢倒臺後,明崇禎帝下令毀掉由閹黨編寫的以排斥、誅殺異己為目的的《三朝要典》孫之獬曾抱著《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為士林所不齒,被革職為民。清入關後,召他入京,授官禮部右侍郎。英親王阿濟格定九江後,副都統佟岱留守,他自請前往招撫,遂命以兵部尚書銜招撫江西;最早奏請對漢族剃髮的,就是身為漢人的明朝降臣孫之獬。

    六、祖大壽

    (?—1656年),字復宇,明末清初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的父親祖承訓,是明朝萬曆年間鎮守寧遠的援剿總兵官祖仁的次子。隨遼東總兵官、寧遠伯李成梁東征西伐,因抵禦蒙古騎兵作戰有功,不斷得到提拔,出任遼東副總兵。祖大壽於1620年(泰昌元年)為官,授職靖東營遊擊,曾被經略熊廷弼上奏表彰。1621年(天啟元年)為廣寧(遼寧北鎮)巡撫王化貞部屬,任職中軍遊擊。1628年(明崇禎元年),祖大壽因守寧遠獲得“寧遠大捷”而升為前鋒總兵官,被派駐守錦州。祖大壽後來隨袁崇煥入關保衛京師。崇禎由於種種原因將袁崇煥下獄。祖大壽怕受到牽連,毀山海關逃出。崇禎命袁崇煥寫信招撫,祖大壽才返回明朝。1631年(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祖大壽糧盡援絕,於是詐降,後逃往錦州城對抗清軍。清廷屢次招降不從。1641年(崇禎十四年)農曆三月開始的松錦大戰中,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於是祖大壽率部降清。後隨清軍入關,1656年(順治十三年)病死於北京。

    四藩王: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吳三桂。

    然後就是續順公沈志祥、義王孫可望、孟喬芳、額駙李永芳、馬光遠、孫得功、金礪、鮑承先、祖澤潤、祖澤溥、祖澤洪、祖可法、祖澤遠、張存仁、李國英、劉武元、陳錦、劉芳名、左夢庚、田雄、馬得功、張天祿、許定國、劉良佐、趙之龍。

    還是明朝將軍

    一、曹文詔

    (?-1635),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末著名將領。

    前期,他助孫承宗和袁崇煥,征討遼東,屢次大敗後金部隊。後期,被朝廷調到西部地區,征討農民軍,屢屢大敗農民軍,經常以10倍的兵力差距擊敗農民軍,在姬家山,他被農民軍重重圍困,眼見無法撐持,最終自盡。追封太子太保,左都督

    二、李成梁(

    1526年-1615年),字汝契,號引城,遼東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明朝後期將領。祖上因躲避唐末變亂避於北韓,明朝自北韓內附。

    萬曆初期,滅建州女真首領王杲、子阿臺部,數次大敗插漢部酋長土蠻、泰寧部酋長速把亥;計殺海西葉赫部首領清佳砮、楊吉砮。李成梁有大將才。在整個明朝將吏貪懦,邊備廢弛的情況下,鎮守遼東30年間,先後奏大捷者十,邊帥武功之盛,200年來前所未有。但他位望益隆,奢侈無度,甚至虛報戰功,為言官所劾。萬曆十九年罷官。其後10年,遼東邊備益弛。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復職,年已76歲。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錯將萬曆初年時由他獻議興建,已"生聚日繁、至六萬四千餘家"的寬甸等六堡,以"地孤懸難守"放棄之,盡徙其民6萬餘戶於內地,以大軍驅迫戀家之民,雖為時論所譴責,但使遼東再次出現安定的局面。卒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歲,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

    三、秦良玉

    (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撫使(俗稱土司),馬千乘被害後,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皇帝朱由檢曾作詩四首讚頌秦良玉。秦良玉死後後世文人讚頌秦良玉所作的詩詞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對秦良玉大加稱讚,愛國將領馮玉祥也曾說到:"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明朝滅亡後,南明王朝追諡秦良玉為"忠貞侯"。

    四、袁崇煥

    (1584年-1630年),字元素,漢族粵人,民族英雄,抗清名將,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透過自薦的方式在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並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復遼,赴任後持尚方寶劍將東江毛文龍設計殺害。袁崇煥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都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皇帝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磔刑。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後明朝百姓爭相搶食他的肉,南明永曆皇帝率先為他平反,到了清乾隆時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讚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部隊軍醫都是高材生畢業,但有很多卻再沒有讀研,如何看待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