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迷樓

    高俅確實當過蘇東坡家的書童。

    據宋人王明清在筆記《揮麈錄•後錄》卷七中記載,高俅本來是蘇東坡門下的小史,也就是個小書童,“筆札頗工”,說明他還是有點文字功底的,能做些抄抄寫寫的工作。後來蘇東坡與新黨不合,要求外放,出任中山府知府,就把高俅舉薦給了駙馬都尉王詵。這個王詵喜作詞、善丹青,與東坡友善,是神宗皇帝的駙馬,哲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趙佶的姐夫。這個端王沒事也愛畫上幾筆,尤善寫瘦金體,所以跟王駙馬搞得很熱乎。

    據 《水滸傳》第二回記載,高俅本是東京開封府汴梁人氏,是個“浮浪破落戶子弟”,“自小不成家業,只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毬”, 所以人送綽號高毬,成名後才改名高俅。“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玩耍,頗能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只在東京城裡城外幫閒。”

    在在《水滸傳》中,高俅是個反面角色,把他說得十分不堪。真正的歷史記載是怎樣的呢?查《宋史》,雖然不見高俅傳,但在《續資治通鑑》、《宋會要輯稿》、《三朝北盟會編》、《宣和遺事》、《揮麈錄》、《雞肋編》諸多史料筆記中看,他還是有些英才的,最起碼在北宋六賊中就沒有他的名字。

    要不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呢。一日,端王正在園中蹴鞠(踢足球),頭髮亂了,對王詵說今天忘記帶篦刀子了,想借王駙馬的篦刀子梳梳頭。王駙馬從腰間取出一個,端王一看,說:“此款樣子不錯啊!”那王駙馬 一聽,馬上會意:“我新做了兩副,還有一副未用,我馬上讓小廝送來。”就遣高俅前往,回來時正值端王在園中踢得火熱。

    這就接上《水滸傳》了:恰在高俅一旁等待之時,看那氣毬騰地起來,端王接個不著,向人叢裡直滾到高俅身邊。那高俅見氣毬來,也是一時的膽量,使了個鴛鴦拐,踢還端 王。端王見了大喜,讓高俅下場來踢。他三回五次告辭,端王定要他踢,高俅只得叩頭謝罪,解膝下場。才踢幾腳,就博得端王喝采,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樣,這氣毬一似鰾膠粘在身上的。端王大喜,哪裡肯放高俅回府去,就向王駙馬要了跟在身邊。

    這高俅跟了端王后,每日跟隨寸步不離,陪著端王踢毬遊樂,深得端王喜愛。也算這小子跟對人了,不到兩個月,哲宗皇帝駕崩,因膝下無子,皇太后便提議立端王為帝,是曰徽宗。徽宗登基後對高俅“眷渥甚厚”,沒過半年便認命他為殿前都指揮使,相當於8341警衛部隊總司令的職位。沒想到吧,一個“鴛鴦拐”竟帶來這樣的好運道。

    據《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七年正月庚子,以殿前都指揮使高俅為太尉。”也就是在徽宗當上皇帝16年後,高俅正式榮任了國防部長職務。

    高俅跟著蘇東坡沒有發跡,跟著端王(後來的徽宗)就一路升遷,說明跟對人非常重要!

  • 2 # 邏輯文史游

    老水滸電視劇的第一集向大家介紹了下高俅的發跡史,有細心的觀眾發生唐國強先生在劇中客串了蘇學士一角,但從電視劇裡來看,高俅似乎真的在蘇軾家露過臉。歷史上的高俅基本坐實了奸臣的身份,也是造成之後靖康事件的罪魁禍首之一,但《宋史》內並沒有高俅的獨立傳記,更別說他的發跡史了,所以我們就從其他書中來研究下高太尉吧~

    最早記載高俅是蘇軾的“書童”的文獻是王明清的《揮塵後錄》,這一野史著作對高俅還是有諸多詳細“分析”的:

    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筆札頗工。東坡在翰苑出帥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布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這段話大致意思是說高俅曾是蘇軾的小文員,會來事,也會寫報告和會議記錄等,蘇軾欣賞其才華,覺得留在自己這裡會浪費,於是就把他介紹給了曾鞏他弟曾布,但曾布說我的小秘夠多了我可不要,於是蘇軾就把高俅轉介給了王晉卿。之後高俅也就在王府安頓住了,但隨著進一步的接觸,本來大家都認為高俅是個文藝青年,但沒想到他還是個運動健將:

    值王在園中蹴鞠,俅候報之際,睥睨不已。王呼來前,詢曰:“ 汝亦解此技邪?”曰:“能之。”漫令對蹴,遂愜王之意,大喜,呼隸輩雲:“可往傳語都尉,既謝篦刀之貺,並所送人皆輟留矣。”

    也就是說無論你有多大的本事,你要是沒機會展現那都是白搭,但高俅就很幸運,在給端王趙佶送篦刀時秀了一下球技,王大喜,就把高俅留了下來,之後趙佶成了宋徽宗,他的球友高俅也就開始步步高昇了。為官後的高俅雖然時不時的也陪皇帝踢上兩腳,但他已經不僅僅滿足提升球技了,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與朝堂文武百官的“爭寵”上。

    當然,《水滸傳》開篇也是先給大家講了一段高俅發跡的故事,這個故事大致就是參考了《揮塵後錄》中的記載,但是可能是為了彰顯皇家的威嚴,施公把送篦刀改成了送玉龍筆架和鎮紙玉獅子。其次,《水滸傳》中的引薦者由大學士蘇東坡變成了小蘇學士,姑且先認為他就是蘇轍,蘇轍看了下高俅的簡歷,一看是小混混出身,就表現出了極大的排斥,於是就抖了個激靈把他送到了駙馬王晉卿府裡,也能做個順水人情。王晉卿本來就是蘇轍的崇拜者,一看小蘇學士專門送人過來當然樂的不得了,於是高俅就在駙馬府留下來了。之後偶遇趙佶一起“踢毽子”而被賞識,之後的文字也和《揮塵後錄》裡記載的沒多大差別了。

    我們不妨再扯遠一點,施公為啥就把高俅“判”給了他弟弟呢?我們在《水滸傳》中可以看到本該是才華橫溢、博覽群書的高俅在施公的筆下變成了“胡亂學詩、書、詞、 賦”,而且這個人後來可是要變成我梁山好漢的大敵啊,如此可惡之人怎麼能後全名偶像蘇東坡扯上關係呢?於是可能施公就退而求其次,讓高俅在蘇轍府中出現了。其次,小說中蘇轍轉送高俅是因為高俅出身不好且沒什麼乾貨,把他送給王晉卿多多少少也有“摔鍋”的意思。你要是再仔細看施公機智的只寫了“小蘇學士”和“小王都太尉”,可並沒有直寫其名,或許這也是在有意的給讀者一些想象的空間,又或者是為了暗喻什麼,這就仁者見仁了。

    說到底,《揮塵後錄》裡的一些文章大多是野史傳聞,如果你覺得野史比正史更真實的話,那高俅老兒就真的當過蘇軾的書童,否則,你就當小說看看就得了~

    好像蹴鞠和現代足球的關聯也不是很大,高俅來了也白搭…

  • 3 # 巫女阿滿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結論:歷史上的高俅確實曾在蘇軾府上當過書童,而且兩人關係應該還不錯,蘇軾外調的時候還要特意給高俅找好下家。

    在中國古典小說名著《水滸傳》和《金瓶梅》中,高俅都是四大奸臣之一。其實歷史上的高俅記載不多,但可以確定的是確實是個奸臣,為大宋殉節的李若水就曾經罵過高俅是個倖臣,誤國誤民。

    在小說水滸傳中,高俅的出場其實涉及了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名氣大到爆的文化名人,有人看書不仔細可能就放過了。那人就是小蘇學士——蘇東坡。

    高俅投奔蘇軾,蘇軾不喜歡高俅這種浮浪子弟,就轉薦給了小王都太尉王晉卿的府上,然後因緣巧合又被端王(也就是未來的神宗)趙姬看上了,才有了日後的飛黃騰達。

    在小說中高俅和蘇軾最多是一夜情的關係,在歷史上可就不這麼簡單了。高俅是確確實實在蘇軾那裡做過事兒的,而且蘇軾是因為工作調動的原因不方便帶高俅上任,才把高俅轉薦給朋友王晉卿的。

    具體說法出自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帥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簡單介紹一下這段話。高俅本來蘇東坡家裡的書童,做的都是一些抄抄寫寫的活兒,可能和蔡京一樣,字寫得不錯。蘇軾從翰林侍讀學士外調為定州知州(定州是古中山國所在地,北宋徽宗時期,定州改中山府)的時候,開始是想把高俅轉送給同僚曾文肅(曾鞏之弟曾布),但是被曾布婉拒了。於是又把高俅推薦給了水滸傳書中的小王都太尉王晉卿王詵。

    順帶提一下,揮麈後錄的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就是曾布的兒子曾紆,所以這事兒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蘇軾外調,對高俅的工作如此上心。不是蘇軾平日為人向來如此,就是和高俅關係不錯,很願意為他的工作著想了。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 4 # 別酒流年

    我們熟知高俅,大部分是因為《水滸傳》。

    在小說中,高俅最初只是個混跡於市井的小廝,陪著別的公子哥,鬥雞玩馬,風花雪月的到處逛逛。

    後來機緣巧合,高俅成了蘇軾的書童。高俅為人機靈,蘇軾將其送給了王都太尉王詵。

    某天,王詵派高俅去給端王趙佶送東西,趙佶正在踢球。恰好高俅深喑此道,獻技之心癢癢,便上前踢了一腳。

    這一腳,高俅踢出了一條平坦的仕途之路。

    趙佶看高俅技藝高超,於是告訴王詵,東西收下了,人也留下了。

    之後高俅就陪著除了當皇帝啥都會幹的趙佶吃喝玩樂。

    宋哲宗駕崩後,趙佶即位,是為徽宗。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趙佶當了皇帝,高俅也成了朝廷重臣,一個市井小廝最後竟然當上了“國防部長”。

    很多人以為高俅的人生軌跡只是小說中杜撰的,其實小說的情節大體符合歷史真相。

    幾乎和高俅同時代的南宋官員王明清,在其《揮麈後錄》說:“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原來高俅果然曾是蘇軾的小史(也就是小秘書一類的角色),為人乖巧,擅長抄寫。

    元祐八年(1093),蘇軾從翰林侍讀學士外調到中山府,就尋思著給手下人安排個差事,於是將高俅推薦給了曾文肅。但是曾文肅婉拒了蘇軾。

    曾文肅就是曾布,“唐宋八大家”裡面曾鞏的弟弟,文肅是他的諡號。

    王明清的外祖父是曾紆,曾紆是曾布的兒子。王明清記載的內容應該是可信的。

    曾布婉拒後,蘇軾又把高俅推薦給他的朋友王都太尉王詵。

    王詵是宋英宗的女婿,宋神宗的妹夫,趙佶的姑夫。烏臺詩案發的時候,就是王詵給蘇軾報的信。王詵也是當時有名的書畫高手。

    有一次王詵要送趙佶一把修鬢角的篦子刀(或曰梳子),派高俅送過去。恰逢趙佶正在蹴鞠,高俅藉機大秀球技,因此深得趙佶喜歡,從此就留在了他的身邊。

    趙佶當了皇帝后,大肆啟用端王府的人。

    為提拔高俅,趙佶先讓高俅下放到基層,託給守衛邊境的大將劉仲武,以此來“鍍金”。

    《宋南渡十將傳》中:時(劉)仲武為邊帥,上以俅屬之,俅競以邊功至殿帥。

    也就是說宋徽宗為抬舉高俅,將其將其送到大將劉仲武軍中。高俅升遷的資本很可能出於在劉仲武軍中從軍的經歷,而劉仲武深知徽宗將高俅託給自己的目的,也有可能擴大高俅的功勞,做順水人情。

    憑藉著軍功,高俅登堂入室,最終成為“國防部長”,掌管禁軍達二十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路上碰到陌生的女孩,應該怎麼搭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