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初地羅漢

    如果你問的是釋迦摩尼佛,那麼可以有以下印證:一有燃燈佛的授記。二有照見本源自性的印證。三有傳於娑婆世界的教法理義。

  • 2 # Q好運2020

    誰聽見佛陀說自已成佛了,你聽見了嗎,這是後世弟子稱的,佛陀,大智慧,不要一切佛有關的事,說成佛陀說的,用你的大腦想想,佛家講的悟,你開悟了嗎

  • 3 # 雲說414

    釋迦牟尼誕生在大約3000年前的古印度十六國的迦毗羅衛國。在他出生之前就已有了沙門的存在。在那個時期,不乏有一些苦修的人士,他們都想透過修行來生天解脫(佛教則稱之成佛涅槃)。可為何最後只有釋迦牟尼成佛呢?

    釋迦牟尼佛在未成道之前,他是迦毗羅衛國王子悉達多太子,為了探索人生的和宇宙的真諦,到郊外苦行的森林中出家修道,為尋解脫之境,悉達多太子開始修習禪定,又開始極端的苦行生活,他靜坐思維,每日僅食一麥或一麻,堅持不懈達六年之久,身體已極度消瘦,但仍沒有找到真正解脫的方法。

    悉達多體悟到:自己只是一味的苦行是徒勞無益的,於是斷然改前日之行,浴於尼連禪河,洗去身上的汙垢。接受了村女奉獻的乳糜,坐在正覺山菩提樹下發誓言說:“不成正覺,誓不起坐。”入定了七七四十九日(一說七天七夜),悟得世間無常和緣起諸理,在菩提樹下成道,時年三十五歲(一說三十歲)。按照佛經的說法,成佛也就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跳出了生死痛苦的此岸,到達了不生不滅,涅槃解脫的彼岸,並同時獲得了十大尊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世間解、善逝、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天人師、佛世尊)。此據《佛說十號經》雲:“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悟道以後,打算到先去鹿野苑度化離去的侍者憍陳如等五人。在途中,他接受了諦婆沙和跋利迦等諸商人的供養,並接受諸人所請,為其授皈依。這是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的開始,這些商人也就成了佛教最早的在家信眾——優婆塞。

    釋迦牟尼佛到鹿野苑的時候,先前侍從太子的憍陳如、摩訶那摩、跋波、阿舍婆、跋陀羅五個人,以為太子是退轉淨行的沙門,初相約悉達多到時不起立問訊。及至釋迦牟尼佛到時,五人不覺地起立敬禮,或為敷坐,或執衣缽。釋迦牟尼佛就問:“你們已共約見我時不起立,現在又為何供我使役呢?”

    憍陳如等五人深感慚愧,就問悉達多說:“瞿曇,修道有進步吧!” 釋迦牟尼佛告訴五人說:“你們怎能對無上之尊而稱姓呢?雖然我心如空,無所分別,但汝等憍慢之心,將招不善之報啊!”接著又告訴他們說:“你們莫以小智輕量如來道成與否,我已捨棄苦樂,行於中道,內心寂定,遠離生老病死苦患,得成了正覺。”

    憍陳如等五人聞知,歡喜踴躍。釋迦牟尼佛得知五人皆已悔過。於是就初轉法輪,為他們說苦、集、滅、道四聖諦的修行法門,令五人離垢證果,成為佛之出家修道的比丘弟子。後人稱此五人為五比丘,這是世間有比丘的開始。 這時候,世間三寶,悉已具足。三寶就是佛寶、法寶、僧寶。佛寶是釋迦牟尼佛,法寶即四諦聖法,僧寶就是最初被度的五比丘。

    從此以後,釋迦牟尼佛與弟子等四處遊走,講說佛法,漸漸組成僧伽團體。早期追隨釋迦牟尼佛學習的比丘弟子等,一般多是善根純厚之人,所以其時並無有戒律(戒規)產生。釋迦牟尼佛只是勉勵僧眾“善護於口言,自淨其志意,身莫作諸惡。”或者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已。

    但隨著佛教影響日遠,僧團里人數逐漸增加,魚龍混雜、凡聖同居,其中有一心向道,求取解脫者;也有因貪圖供養而混跡於僧團者。這樣,佛教僧團裡成分日趨複雜,不如法的事件也時有出現,為護法安僧,避免世人之譏嫌,釋迦牟尼佛開始制定眾多戒條,以約束比丘眾的行為,並採納外道的方法於每半月布薩懺悔誦戒,以維持僧團的清淨與團結。這就是佛制戒律之緣起,即“隨犯隨制”。每條戒律的產生都有它特定的因緣,所以說:毗尼是因緣所顯。

    早期僧團吸收社會各階層的人入教,既沒有種姓出身限制,也不管先前有什麼信仰。相傳釋迦牟尼佛在摩揭陀國的途中,吸收了三個“事火外道”婆羅門,這是初創時期,佛教對婆羅門教鬥爭的首次勝利。此後,許多其他沙門派別的成員也陸續改信佛教,加入僧團。 傳說佛陀有十大弟子,排在前兩位的舍利弗與目犍連,曾是不可知論的信徒;而優婆離則出身於首陀羅種姓。教僧團向各種姓、各教派常開大門,促進了僧團的壯大。(王壽雲)

  • 4 # 祥雲飛掦通明

    《法華經》佛陀說:我久遠劫已在娑婆世界成佛。不學佛教經典,難以置信。我個人認為:佛陀講了過去賢劫,現在莊嚴劫,未來星宿劫有千佛萬佛。哪麼過去劫前還有不可思議過去劫,佛陀為教化眾生早在此世界成佛,度盡得度者而示涅槃,又有根基成熟者,又示成佛,當度者度盡又涅槃。如此重複。不知眾人如何認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5 # 麟吼

    在那個境界的知見,常人可以得而聞就很幸運了,很難了然於胸的,如果可以瞭然於胸,那麼境界也很高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用語言講述,很多真相實相,語言講述出來破綻很大,但是用心可以體悟的

  • 6 # 徐忠新

    佛者大智慧也,當修煉到宏觀通達宇宙,微觀通達量子的時候就會在宏觀微觀領域裡了了分明瞭,這種狀態就是具備了佛家的六神通狀態《超級特異功能》的狀態,當具備這種六神通《特異功能》的狀態時佛陀自然會認定自己已經成佛了。在這宏觀領域和微觀領域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佛陀在諸多的著作中有所論述,比如微觀領域的“一葉一菩提,一沙一世界”在宏觀領域裡“宇宙由三千個小世界組成一箇中千世界,再由三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宇宙有三千大世界”等等,雖然籠統但也算大體說明了宏觀領域和微觀領域的大體方向,要知道這種認知是在兩千五百年前哦,他的認知足以說明了佛陀具備了六神通《特異功能》,因此佛陀才說他自己成佛了,因為他自己知道他的認知跨越了時代,超出了當時常人的思維,具備了大智慧。

  • 7 # 三幹年出金輪王

    你成菩薩羅漢了,自己都知道!何況是成佛!!!提示:皇帝見萬臣跪在面前,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他不知道自己成皇帝了麼???

  • 8 # 水過重山

    佛~譯為正覺,即正確的認知生命,正確的理解生命,正確的指導生命,正確的人生,清心寡慾,放下情緒,思維安靜自在,~~~,就是佛,成為自在恬淡的人叫作佛,成了,成佛了

  • 9 # 順其自然逍遙遊

    他還說 眾生本成佛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佛陀和一切圓覺自性 平平等等~

    他老人家明心見性,即覺悟,眾生不覺而已~

  • 10 # 大智般若

    成佛就是覺悟者的意思,不要把成佛想象成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神,釋迦牟尼成佛還是一個人,有血有肉還要吃喝拉撒睡的人,他只不過是明白了一個真相,這個真相可以解除眾生的煩惱,這個真相就是四聖諦和十二因緣法。以此方法修行,就能解除煩惱。僅此而已。

  • 11 # 段食行者當智

    這叫當仁不讓,也是開口教化眾生的突破口,否則就不能把解脫之道傳與世人。哪個時候人們還不知道什麼是佛,更不知道成佛是為何物!釋迦牟尼說自己成佛了,就給了眾生請法的機會,人們就會去問什麼是佛?普通人能不能成佛?怎麼樣做才能成佛?佛才可以借題發揮以弘法利生,也就有了後來的八萬四千法門,三藏十二部經。後世學佛人不需要向他人表白自己的境界,因為即使你真的成佛也不能讓別人成佛,正所謂:佛不度人,唯人自度。反而會讓人迷信你,無論任何人只要按照佛之教法正解正行,都可以成佛,明心見性者隨緣點化就好了。若當今社會有人說自己成佛了,很有可能是未證言證的大妄語。其目的無非就是追求名利或豔欲!

  • 12 # 一時之音

    不說不足以立信,不說不足以顯智,不說不足以證德。我是講真話的,不講假話的,為了讓人有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有嚮往有發願求佛究竟圓滿智慧功德的心…

  • 13 # 微妙音生波羅蜜

    佛家是講不言而言的,文字與稱呼只是一種思想境界的傳達。

    佛陀是以太子之身的因緣出現於世間,出生就能周行七步,腳踏之處,現出七朵蓮花;且舉目四顧,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語:“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天性慈悲,成人後見到所有人都有老、病、死、苦的歷程,無論富貴與清貧都不能逃離。便離開皇宮尋求答案,後在菩提樹下立誓願:“不成正覺,不起此座”。七天後見啟明星而證道並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是親自證得而非妄語。

    成就後以“佛”作表述,是人能夠理解的正知正見。不是世間知識,是一種悲願雙運的智慧,有具體可操作的修行方法。

  • 14 # 0山鷹之歌0

    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成佛了?

    什麼是佛都不知道,成佛也不知道已經成佛。

    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不難。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不容易!

    不知道的就相當於不存在的,不存在的又如何能知道!

    佛真說過自己已經成佛了嗎?釋迦摩尼剛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你相信這是真的嗎?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你相信嗎?這都是馬屁精說的話!這樣的人只會起反作用,不合實際的“捧”是捧殺。

    佛說過什麼不重要,重要在於你能從佛說過的話中得到什麼。糊塗人,以錯為對不奇怪。迷信人,不迷信的東西他看不上。

    自古打著佛、道的幌子謀私的大有人在。

    人是決定一切的主要因素,一切都是人的事,是佛是道無所謂。

相關內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陳樂一的翻唱《青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