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插游擊隊
-
2 # 看遍山川
必須要知道的是《西遊記》在作者欄裡署名“吳承恩”只是近代的事,在清代以前的主流看法這部神怪小說的作者是元初名道士丘處機。
丘處機名氣很大,元太祖鐵木真都慕名請他去蒙古傳道,他率領十八弟子,前往蒙古草原覲見鐵木真,沿途佈道講法。在此期間,他以西行講道的經歷見聞為主要內容,寫成一本《西遊記》。
而這本《西遊記》只是一本紀實遊記,和平常說的神怪《西遊記》沒有關係,後人把這兩本書混淆了。
人們又把此書作者的焦點指向了淮安吳承恩,此人大致生活在1500年至1582年間,自幼喜歡野言稗史,鬼怪傳說。極富才華的吳承恩在科場卻不順利,四十歲才補得一歲貢生,好不容易做了長興縣丞又被人誣告,兩年後辭官,晚年以賣文為生。
以吳的才能,條件和時間來看,《西遊記》確實很有可能是他所作,科考的失意,對當時黑暗社會的認知,很能激發出落魄文人的創作慾望,透過志怪小說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
他去世四十多年後天啟朝《淮安府志》記載了《西遊記》是吳承恩的作品,小說中有很多蘇北淮安發言,也推斷作者應該是淮安人,書裡提到司禮監,錦衣衛,兵馬司等明代政府機構也證明此書是明代人所寫。
明確提出吳承恩是《西遊記》作者的文學泰斗魯迅和胡適,他們也提出了諸如上述的相關證據,由於他們倆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這個看法得到了廣泛認同。
從此以後,再出版《西遊記》時作者都署名吳承恩,所以這本小說的作者是後人推斷的,而不是一開始就明白無誤。
可是也有人指出異議,《淮安府志》只是把《西遊記》歸入地理遊記,而不是神怪小說,並且無論是吳的好友和他後人子弟文集裡都一點沒有提到吳承恩創作《西遊記》的事情,如果吳真的是創作了這本煌煌鉅著實在是不應該被人遺忘得一乾二淨的。
所以又有人提出嘉靖時期的宰相李春芳有可能是《西遊記》作者,理由是小說版本上有“華陽洞天主人校”字樣,而李曾經在華陽洞讀書。
由此可見《西遊記》的作者問題幾百年來還未有定論,小說署名吳承恩只不過是約定俗成而已。
回覆列表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這是每個華人在他的初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一種“文化常識”。遺憾的是,這個常識並沒有堅實的史料依據作為支撐。
百回本神魔小說《西遊記》,成書於明朝中後期。今天可知的百回足本最早刊本,是明代萬曆二十年由“金陵世德堂”刊印。上面的署名是“華陽洞天主人校”,開篇有陳元之的序,裡面說:
“西遊一書,不知其何人所為。……舊有序,餘讀一過,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
也就是說,在這個刻本之前,神魔小說《西遊記》已經有刻本了(但沒有流傳至今),世德堂的刻本,就是依據舊刻本而來。陳元之讀過舊刻本上的序言,裡面沒有寫作者姓甚名誰。
圖:世德堂刻本《西遊記》
其他傳世的明本,還有署名為“朱鼎臣編輯”者。到了清代,則有人依據《長春真人西遊記》,想當然地將神魔小說《西遊記》的作者認定為元代道士丘處機——這種想當然,無法解釋書中的“錦衣衛”“司禮監”這些名詞的由來,除非丘處機可以坐時光機從自己生活的元代,穿越到未來的明代。
《西遊記》被署名為“吳承恩著”,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才發生的事情。
最早考證認為百回本《西遊記》整理者為吳承恩的人,是魯迅和胡適。他們的主要依據,是天啟版《淮安府志.藝文志》。該書“淮賢文目”中寫有這樣一句話:
“吳承恩《射陽集》四冊□(注:有字已缺)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
魯迅、胡適還找到了一些其他的“旁證”,如清人吳玉搢的《山陽志遺》、阮葵生的《茶餘客話》。但是,這些“旁證”說吳承恩寫了《西遊記》,其依據也是《淮安府志》。比如吳玉搢說:
“天啟舊志列先生(吳承恩)為近代文苑之首,雲:‘性敏而多慧,搏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初不知雜記為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
對於這條孤證,俞平伯在1933年曾提出過質疑:
“吳氏作《西遊記》,根據《淮安府志》,志書上所謂《西遊記》,是不是這個西遊記呢?也難定。”
俞平伯如此說,是因為歷史上有許多叫做《西遊記》的著作:
“《西遊記》名同實異者甚多,元代有吳昌齡的雜劇,有丘長春的紀行,明初有《永樂大典》所引的《西遊記》,後來又有題作楊志和的《四遊記》本的《西遊記》。招牌既如此之多,何以見得這一次一定是了,而不再是冒牌的《西遊記》呢?”
圖:淮安吳承恩故居
另一位學者沈伯俊也認為,僅憑《淮安府志》裡的“西遊記”三個字,就認定吳承恩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是一種“想當然”的思路:
“按照考證的邏輯,在《西遊記》明代版本並無‘吳承恩’題署的情況下,要確認吳承恩是小說作者,必須證明兩點:第一,天啟《淮安府志.藝文志.淮賢文目》中著錄的吳承恩《西遊記》是小說,而且是以唐僧取經為題材的長篇神魔小說。第二,此《西遊記》即是大家研究的明代長篇小說傑作《西遊記》。然而,這兩點卻從來沒有經過證明!似乎這是不證自明的公理。這顯然是需要深深質疑的。”
有些學界中人反擊稱,質疑者需要拿出確切的證據來證明《淮賢文目》中記載的吳承恩《西遊記》不是神魔小說。沈伯俊認為,這種反擊“是把本應由自己證明的問題推給了別人,恰恰是倒因為果,顛倒了考證的邏輯”。
在沈伯俊看來,吳承恩《西遊記》不是長篇神魔小說的可能性非常大。理由如下:
(1)《淮賢文目》記載吳承恩所寫的《射陽集》有冊數有卷數,“而《西遊記》不僅沒有卷數,而且排在單篇文章《春秋列傳序》之後,應該說也是單篇文章,而不是長篇小說”。且無論是在吳承恩生活的時代之前,還是之後,流行的長篇小說都是分卷分回的。(2)有人試圖以《西遊記》書中“多淮安方言”來確定吳承恩為其作者。這個說法也站不住腳,“我在校注時發現,《西遊記》的語言,總的說來是明代白話小說的通行語言,其中雜用南北方言,很少有專屬性的‘淮安方言’。……書中的方言問題,甚至突破了吳語區的範圍”。另一位學者章培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於上世紀80年代撰文指出,在清初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的史部“輿地類”中,“吳承恩《西遊記》”,是與“唐鶴徵《南遊記》三卷”、“沈明臣《四明山遊籍》一卷”,並列在一起的。黃虞稷父子是清代江南屈指可數的大藏書家,其千頃堂藏書達八萬餘卷,依據這些藏書編纂的《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收錄了明代人所寫的著述一萬二千餘種。《千頃堂書目》將吳承恩的《西遊記》收在“輿地類”,可知據黃虞稷所見(或所考據),它應該是一篇文人遊記——有學者認為,吳承恩的《西遊記》,所記內容乃是他晚年西行,前往湖北蘄州荊王府擔任“紀善”(王府裡的教師)職務時的所見所聞。這也與“天啟舊志”將吳承恩的著作定性為“雜記”頗為吻合。
在方言問題上,章培恆的意見與沈伯俊相同,認為神魔小說《西遊記》中出現的方言,大部分屬於吳語,而非淮安方言。以方言佐證《西遊記》作者是淮安人吳承恩,是難以成立的。
此外,日本學者小川環樹、太田辰夫,英國學者杜德橋(Glen Dudbridge),美國學者餘國藩(Anthony C. Yu)等,均對“神魔小說《西遊記》作者為吳承恩”之說表示懷疑。
“這真不好說。作者是吳承恩和不是吳承恩的比例,我認為各佔50%吧。”
簡言之,因史料有限,目前沒人知道神魔小說《西遊記》的作者是誰。
參考資料
①章培恆:《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第4期。
②蘇興:《也談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第1期。
④沈伯俊,《「西遊記」作者補論》,《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