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春秋網
-
2 # 知常容
諸葛亮自己承認錯誤的應該就是馬謖失街亭,諸葛亮精心準備的北伐,包括聯合了吳國,策反了孟達 ,精心準備了好幾年的北伐事業,就因為失去街亭最後大敗而回。他在檢討的時候說自己識人不善所以自貶三級。其他的諸葛亮沒有承認自己犯過錯,所以應該不存在錯誤。
當然網友不是這樣評價的,網友認為諸葛亮犯的錯誤一大堆。比如諸葛亮出山的時候的成名作隆中對就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反而以形而上的錯誤,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荊州吳國也是勢在必得,所以等於說他的隆中對是廢策。
還有網友認為他在殺劉封這件事情上面犯了錯,殺彭羨這件事情上面犯的錯,但其實這兩件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我倒不認為他犯的錯,這可能是出於大局的考慮,比如殺掉了魏延,廢掉了楊儀,這其實都是從大局上的考慮。談不上對和錯,至於什麼假手殺掉了關羽那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
3 # 小周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更何況諸葛亮還不是聖人!
諸葛亮在三國裡是個鼎鼎大名的人物,三國有話:“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就足以證明諸葛亮的價值,後來諸葛亮果然不負眾望,隨劉備征戰四方,留下許多傳奇故事,如隆中定三國、火燒新野、舌戰群儒、凜然出師表、七擒孟獲等
但是,在我們津津樂道諸葛亮的才能時,我們有沒有想過,諸葛亮也是個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我認為諸葛亮有犯了兩次錯誤,一次是揮淚斬馬謖,一次是斬魏延。
馬謖何許人也?馬謖是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主要功績就是隨諸葛亮平定南蠻,馬謖這個人才智過人,好倫軍計,常常和諸葛亮談論軍計,一談就是白天到天黑,因此諸葛亮十分器重馬謖。
但是劉備卻不怎麼認為,劉備在世之時,對蜀地和身邊的人、事早已一目瞭然,因此,當劉備和諸葛亮談及馬謖的時候,諸葛亮稱讚道:“這是個人才,值得重用”但是到了劉備的眼裡卻不怎麼認為,劉備以為馬謖這個言過於實,即真正辦起事來沒有說得那樣,所以劉備也規勸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這個人,但是諸葛亮沒有聽從劉備的建議,在劉備逝世後重用馬謖。
果然,如劉備所料,馬謖這個人不堪重用,在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候,馬謖奉命鎮守街亭,但是馬謖沒有聽從別人的建議,只是按自己的想法行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一做法在山上紮營,結果反被張郃所帶領的魏軍給圍剿,結果導致諸葛亮的北定中原這一大計付之東流!
因此,後世流傳馬謖失街亭——言過其實
這便是諸葛亮的一個錯誤。
而諸葛亮的第二個錯誤就是沒有重用魏延,剛好與馬謖相反。
魏延何許人也?《三國演義》中記載道: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重棗;乃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也被人們稱為“小關羽”
魏延這人早年隨劉備入川,屢建奇功,而被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而劉備對魏延也十分看重,曾記載劉備當年把漢中交給魏延時曾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這足以看出劉備對魏延的看重
但是諸葛亮卻不怎麼認為,因為他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認為魏延遲早有一天會反叛蜀國,因此始終沒有重用魏延,而魏延這個人也十分狂傲,曾有文獻記載到他狂傲的事蹟“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
這就是魏延的性格特點。
後來魏延確實是反了,如諸葛亮所料的一樣,但是我卻想:“這難道和諸葛亮沒有任何關係?”如果諸葛亮生前能重用魏延,安撫人心,而不是一直打壓魏延,那麼魏延會造反?魏延造反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被諸葛亮打壓造成的,但是諸葛亮在 蜀中地位十分尊貴,沒人敢動,所以魏延只能忍氣吞聲了。
這就是諸葛亮的第二個錯誤。
誠可見,諸葛亮在看人這一方面不及劉備啊!
-
4 # 紅色星河
諸葛亮主要是在第一次北伐時犯了大錯。在關鍵時刻用人不當,錯用馬謖做主將去據守無比重要的街亭,導致奪取隴右的這一最大目標未能達成。當時諸葛亮應該親自率兵據守街亭,親自應對曹魏張郃援軍。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風險極大、不可控因素更多的所謂“子午谷奇謀”,而是聲東擊西,進取隴右。
諸葛亮先是命令趙雲鄧芝率數千疑兵揚聲走箕谷,假裝攻擊郿縣,成功吸引曹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陷入崎嶇難行的箕谷。與此同時,諸葛亮以七萬之眾,號稱三十萬,突然兵出祁山,聲勢浩大,關隴震動。隴右五郡中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風歸服,曹魏雍州刺史郭淮退守上邽待援。
訊息傳到洛陽,曹魏朝廷震恐,魏明帝曹睿大舉出動,坐鎮長安。 鑑於曹真大軍深陷箕谷,曹睿於是命令張郃帶領五萬精銳的中央騎兵軍團前往隴右救援。諸葛亮命令魏延帶領二萬部隊圍攻上邽,並命令馬謖為主將、王平為副將帶領二萬軍隊作為前軍去據守街亭,同時讓高翔帶領五千軍隊把守列柳城,以阻斷隴西郡、魏廣郡等其他魏軍對街亭張郃的接應。
諸葛亮在安頓各種事務的同時,派遣少數軍隊去招降隴西郡,未獲立即成功,答覆一個月後投降。
而馬謖率軍緊急行軍到達街亭後,卻拒不接受王平的勸阻,違背此前軍事會議上諸葛亮安排好的防守方案,不下據城,擅自駐軍南山,意圖採取攻勢防禦:若此後張郃軍隊長時間圍山,則必然會疲憊不堪,己方以逸待勞,可居高臨下、一舉擊潰魏軍。但是由於馬謖缺乏實戰經驗,忽略了取水通道的重要性,使得幾天後山上的蜀漢軍隊被魏軍截斷取水通道而乾渴難耐,只好提前下山去衝擊尚未疲憊的魏軍,結果潰敗,街亭被張郃軍團成功突破。
此時,郭淮帶領一支數千人的軍隊突出上邽,衝出魏延的包圍,殺奔列柳城,驅走高翔。魏延率軍追擊,途中被已經突破街亭的張郃騎兵截住,魏延退走。這個時候,曹魏涼州刺史徐邈帶領數千軍士開始攻打南安。
當時諸葛亮親自率領的大概一萬五千後軍已經緊急趕往街亭,距離街亭只有數里路程,得知街亭已失,進無所據,只好迅速退兵,遂收拾部隊,拔天水數千戶居民返回漢中。
第一次北伐期間,魏延負責率兵攻打上邽,這個攻擊性任務只能魏延做。趙雲鄧芝在箕谷抵擋曹真大軍。王平官位低於馬謖,並且此前也是降將,還沒有表現出能力和忠誠。這個時候除了馬謖,諸葛亮實在沒其他人可用。此外,在諸葛亮南征前,馬謖給出的“攻心為上”的建議,實際上與諸葛亮是不謀而合,諸葛亮覺得馬謖跟自己“英雄所見略同”,由此覺得馬謖並不是劉備所說的那種不堪大用之人,開始高看馬謖,準備好好培養他。在街亭之戰中重用馬謖,既能增加馬謖的實戰經驗,又能輕易完成任務。但是,諸葛亮沒想到馬謖居然擅自違反事先定下的軍事部署,而且一意孤行,不聽王平勸阻,最終街亭大敗,導致諸葛亮進無所據,被迫退兵,歸服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得而復失。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蜀漢最有希望奪取整個隴右的一次軍事行動。而街亭是第一次北伐時的最重要最關鍵的戰略節點,在當時的情況下,諸葛亮應該親自率兵趕往街亭阻截張郃援軍。
當然從總體上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算失敗。雖然因馬謖失街亭而最終未能達到佔領曹魏隴右地區的最大目標,但使得魏明帝曹睿移駕長安,耗費巨大,迫使曹魏大軍疲於奔命,將曹魏隴右地區攪動的天翻地覆,嚴重破壞了曹魏經濟發展,極大地消耗了曹魏國力。蜀漢雖然在街亭之戰中有所損失,但王平很快收攏了部隊,損失不是很大,而且諸葛亮收降了隴右不少曹魏人馬,得到了包括姜維在內的不少人才,還將天水等地數千戶老百姓遷至漢中,充實了蜀漢國力,彌補了街亭之戰的損失。而曹魏是純損失,沒有得到任何補償。
-
5 # 逆水裡的魚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智者和忠臣的代表人物,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我認為諸葛亮生前犯過以下幾點錯誤!
第二,北伐無功!三國時期以蜀漢最弱,而劉備死後,一心想完成先帝遺願,舉全國之力六出祁山,無功而返不僅沒能實現,反而拖累了百姓,使得國際日漸衰退!這個違背了他之前隆中對的戰略,發展經濟,培養人才,靜觀天下局勢,一旦有變在趁勢而下!
第三,用人不當!首先是留關羽守荊州,雖然劉備有意關羽留守荊州,但諸葛亮勸阻必定有效!明知道關羽的性格,雖然智勇雙全,但藐視一切,如果能另選一位穩重的大將留守荊州,雖然不敢保證荊州不失,但至少可以暫緩多日!到時取下西川后就大不相同了!
其次是留馬謖守街亭!馬謖只會紙上談兵並沒有太多經驗,把這麼關鍵的位置交給他也是一大錯誤,劉備生前也曾告誡諸葛亮此人不可重用!失去街亭使得蜀漢失去主動形式!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諸葛亮一生也犯下過許多錯誤,但這並不影響他在世人心中的偉大形象!(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
6 # 平棘墨者
夷陵之敗未阻止,數次北伐不顧民生,失荊州,人才匱乏,專權等。這樣看來一切責任都應該有諸葛亮負責了,大家思考一下,劉備入川后相信諸葛亮嗎?對了待北伐其實是對魏國不停騷擾這尚且不能成功,坐等魏國富民強再行之成嗎?專權尚且解決不了派系之爭,宦官干政。蜀國後期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帥才,有執行能力的人。謝邀。
-
7 # 異木棉君
人孰無過?諸葛亮雖是智者,但畢竟不是神仙不是妖,諸葛亮一生犯過許多錯誤。諸多錯誤中,比較突出的錯誤有:
堅持隆中對,不因時因勢改變國策,使弱小的蜀漢縱跨益州、荊州,得隴望蜀,自顧不暇。三國鼎立的理論本沒有錯,按照設想,先奪取荊州,再入川蜀,聯吳抗魏,成三足鼎立之勢,再加強內部建設,強兵富民,等待時機,再爭取天下。但在鎮守荊州的人選上,劉備和諸葛亮重用了剛愎自用的關羽,破壞了吳蜀聯盟,聯吳抗魏變成了兩面迎敵,強蜀變成弱蜀。
三國實際是世家的天下,世家掌握著絕大多數土地、人口、財富,得不到世家支援的政權是無法立足於天下的。比較曹魏是得到荀彧為首的潁川世家的支援,東吳有江東世家的支援,但蜀漢倚重的人才大都是荊州系的,荊襄等外來戶在蜀國佔據著高位,沒有團結蜀地本土的世家大族,導致蜀地世族在掠奪土地的同時,隱末大量人口,對蜀漢也沒有歸屬感,缺乏忠誠度,所以在世家天下的三國,得不到世家支援的蜀漢最先滅亡。
沒有建立起人才培養機制。上至後主,下至將帥,諸葛亮都是事必躬親。後主劉禪年幼時由諸葛亮執政還猶可說,但劉禪長大成人後,諸葛亮依然把軍政大權控制在自己手中,滿朝文武都是諸葛亮的親信,造成劉禪只好信任宦官黃皓。諸葛亮事必躬親,不僅劉禪無事可做,下面的人也形成對諸葛亮的依賴而得不到鍛練,毎次都讓五虎上將奔東跑西,活活累死,就連他自己也是活活累死。很多優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如趙雲老死蜀中。不處理好內部矛盾,為魏延造反埋下禍根。不培養人才,所以,他們一死,就人才青黃不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有人說諸葛亮最大的錯誤是窮兵黷武,五出祁山,連年北伐,造成民疲國弱。其實,諸葛亮並沒有給蜀國留下一個爛攤子,到他去世時,蜀漢還是一個國豐民富,深得民心的國家。據史載,蜀國在亡國前依然有著充沛的物力、財力和一支超過十萬的大軍。
諸葛亮治蜀,稅賦是三十稅一,也就是說,老百姓種的糧食,三十分之一交稅後,其他都是自己的,這樣的稅賦是很低的。而且蜀國還為屯田的百姓提供耕牛、農具等生產資料。那時候,魏國的政策是交百分之五十的稅賦,用國家提供耕牛的更要交百分之六十的稅賦。所以說諸葛亮窮兵黷武,造成百姓賦稅沉重,國家滅亡,這個理由是不成立的。
諸葛亮錯誤還有很多。但根本錯誤還是國策上的因循守舊、根基上忽視本土勢力、人才培養上的短視。
當然,我們今天來看諸葛亮,很多方面都是事後諸葛亮了。對比諸葛亮這樣的智者,我們是渺小了。
-
8 # 紅色一立
諸葛亮生前犯過幾次錯誤?
終生為蜀,最終毀蜀。
諸葛亮在隆中對時以明確分析到將來的漢朝是三國鼎立,他為了劉備稱帝四十多年的生涯中,建立了蜀國,真是鞠躬盡瘁。
一個人再有智慧在一生中難免有愚智,當愚智產生了就是自己的錯誤。戰爭上的錯誤就是失敗,失敗毀了一個戰略的計劃,最終毀掉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諸葛亮生前的錯誤
一:諸葛亮私事錯誤,不該遺棄自己的親生兒子。在帝制時代,自已親生不要,去收養別人的兒子,〈我一直查詢資料,想看個究底,卻沒見到答案。知道的是養子叫張魯,親生兒叫陳潛,兒媳叫景姝,但沒有父子相認〉,所以手致了下一代永建蜀國的方向,沒有把握好未來。
二:在北伐中不該親信馬謖,馬謖是個什么人,他只會紙上談兵,自稱才氣卓絕。在守街亭中,張鄶知道是馬謖,就被掌握了他的命昹一樣。說他是背棄正道,專走旁門的人。雖然諸葛亮再三交代,‘’在謂水旁佈陣‘’,他背馳而道。連禆將王平力勸馬謖下山,他非要在山上佈陣,總說沒關係,敵人是不會圍山,結果終被張郃圍山……。在主要的街亭輕易相信把責任重擔交給馬謖,導致整過作戰計劃失敗,這就是錯誤。
三:在漢中召開軍事會議,諸葛亮沒有接納魏延的作戰計劃,穿越子午道。總說是冒險,危險,最後是拒絕。這也是錯誤。……蜀國滅亡,鄧艾不也透過子午道打到成都。
總的來說,蜀國不該北伐,自已的國家太小了,多了戰爭出資不起。只能慢慢地把國家富欲強大,在有生年培養好下一代班子最為主要,才能達到有實力與魏較量。
-
9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此是諸葛亮所犯的最大的過錯。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第一次北伐,攻打曹魏。諸葛亮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縣,而諸葛亮則親率諸軍進攻祁山。
由於自夷陵之戰後幾年間,蜀漢都沒有大的軍事動作,但憑險固守而已,曹魏關中地區守備鬆懈,諸葛亮大軍出動,措手不及的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響應,關中震動,魏明帝更親身到長安督戰,並派張郃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諸葛亮放棄魏延子午谷奇謀,違眾提拔馬謖,令其統管諸軍。結果,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揮排程,軍事行動混亂無章,放棄水源上山駐紮,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蜀軍潰散。
街亭失敗後,蜀漢軍隊進退無據,只能匆匆班師,第一次北伐草草收場。第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最接近取得勝利的一次,在戰役發起的突然性、士兵人數、糧草準備都是以後的數次北伐所不能具備的。
如果街亭得手,則蜀漢軍隊獲得了進軍關中的一個重要據點,就好比韓信的暗度陳倉一樣。馬謖只要正常佈置即可,因為諸葛亮自帶15000後軍略陣,正在趕往街亭的路上。
所以,街亭之戰失利,諸葛亮痛心疾首,非國力弱小,戰力不行,而是純粹人為之禍。敗退回成都後,諸葛亮殺了馬謖等三將,其他路線的將軍,如趙雲也被貶官,諸葛亮自請降官三級,被劉禪任命右將軍兼領丞相事。
除了街亭之戰,諸葛亮排程無功之外,在荊州戰守問題上,諸葛亮委派個性傲嬌的關羽作為荊州軍政一把手。以關羽之傲慢,怎麼能執行東聯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部署呢?即使當初無人可用,但是成都被打下來後,一時間劉備身邊能人很多,法正、黃權都堪為一代人傑,諸葛亮卻遲遲不換將。關羽守荊州有8年之久,劉備打漢中時,關羽作為名震華夏的將軍沒有參戰,嫉妒跟隨劉備的各位將軍立下的戰功,讓關羽悍然發動北伐,最終兵敗身死。
荊州之失時,蜀漢集團管事的還是劉備,諸葛亮也有責任,但不是主要責任。可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千里分兵,很難做到彼此呼應。實際上,東吳也與蜀漢成功打過幾次配合,可是依然沒有撼動曹魏分毫。
四川到湖北一帶,道路難行,無法組織整體的軍事行動。劉備奪取漢中,諸葛亮鎮守成都,關羽屯兵荊州,本就不多的兵力被三處使用,犯了兵家大忌。因此,劉備重兵集團如能再進一步就往北攻佔關中,遷都長安。再不濟,就固守葭萌關,將兵東出,與關羽合兵一處,自湖北北伐中原,逼迫曹操遷都。
漢中一帶道路崎嶇難行,在西北進行大規模的戰略機動的空間很小,因此,蜀漢集團把戰略重心放在西北實際上是不明智的。以四川盆地為依託,以荊州為前出堡壘,經略中原,迫江東內附,此為上策。
合兵一處,戰略機動,逐鹿中原,此為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之正道。
回覆列表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但人無完人,他畢竟沒有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隆中對也成為“紙上談兵”,只完成了一部分,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綜合其一生,他也犯下了許多無奈的錯誤。
與劉備錯選關羽為荊州的領導人。荊州重地,失之不得,但諸葛亮作為軍師,卻任由劉備任用關羽為荊州領導人,關羽其人,剛而自矜,性頗自負,怙恃勇名,作軍無法。諸葛與劉備不是不清楚。如果此時任用他人為將,比如魏延、趙雲等,很有可能失不掉荊州。
第二,諸葛亮錯看了孟達這個人,孟達,反覆無常小人也。但諸葛亮一度非常信任他,結果這個該救關羽時不救,投降曹魏後又反覆,如果諸葛亮看準了這個人,可能不會被司馬懿取巧,殺死孟達,失去上庸。
第三,眾所周知的,街亭之戰,錯用馬謖。馬謖其人,是趙括式的人物,當參軍可以,但獨擋一面還欠火侯。劉備曾經提醒過他,但諸葛亮自負不聽,結果錯失街亭,損兵折將,釀成重大失誤,給國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損失。
第四,不注意培養人才,不放手重用人才。蜀漢最後人才短缺,與諸葛亮的選人用人有直接的關係。諸葛亮事必躬親,二十杖以上自己親自動手,最後把自己累死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實際是諸葛亮的用人制度造成的。
第五,謹慎有餘,魄力不足,未用魏延子午谷之謀,錯失良機,結果一事無成,最後還造成魏延被斬,蜀國痛失最後一員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