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馬讀財
-
2 # 國筠
銀保監會出拳罰沒違規銀行一些款項是在當前進一步規範基金管理和理財業務、強化風險防範的情況下做出的。應該說很及時或者說早就應該這麼做了。近年來,一些P2P平臺打著融資的幌子,做著非法集資的事情;一些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利益的驅動下忽視市場風險,放鬆風險控制,專案把關不嚴;包括銀行的一些理財產品和業務,受業績和利益驅動下,沒有嚴格按規定執行,盲目擴張。這些做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暴露出來大量風險。大量的P2P關閉、老闆跑路,上訪群體事件時有發生,百姓的集資款打了水漂。雖然銀行的相關業務比較規範,但國家對銀行的風險管理要求更高。所以,加強銀行風險管理更加重要。至於說是不是最多的事件我覺得並不重要。
-
3 # 翅膀君來了
目標很明確,嚴格規範理財業務,劃定紅線,立好規矩。
之前的銀行,因為太過注重賺錢通道費用了,用好銀行這個信用背書,又輕鬆,又不擔責。結果什麼單子都接,什麼P2P,信託等等,恰恰最應該做好的風控關,沒有把住。隨著近幾年P2P暴雷,信託違約,這時候銀行想甩鍋了,告訴老百姓我這只是代賣,不是我的產品,結果老百姓不幹了,出現了幾次群體事件。
所以為了以後少出現,不出現這些亂象,該罰得罰。但也不一棍子打死,這不又允許銀行自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幾大行紛紛響應上馬,快速跟隨政策,到公募市場裡發揮一下,以後用理財資金可以做證券直投業務了。
有堵有疏,正經的很。
-
4 # A亞特斯
被罰的6家銀行並不全是因為理財業務,但卻都涉及理財業務違規。
主要原因是資管新規落地後,很多銀行依然沒有改變理財業務的銷售管理模式,違規銷售和違規投資的問題依然存在,部分銀行可以說還是我行我素。
理財產品銷售違規在提及的諸多理財業務的違規操作中,多數受罰銀行都存在“為非保本理財產品提供保本承諾”,包括民生銀行、渤海銀行、中信銀行。
其中光大銀行的一個受罰案由是“以修改理財合同文字或誤導方式違規銷售理財產品”,浙商銀行的“理財產品銷售文字使用誤導性語言”,都突顯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產品銷售存在的問題。
自資管新規推出以後,銀行不得不面對一個難題,那就是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低與打破剛性兌付之間的矛盾。
資料顯示,2017 年,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量為144.51萬億元,佔銀行理財產品全市場募集資金總量的83.25%;而風險等級為“四級(中高)”和“五級(高)”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量為0.28 萬億元,僅佔0.16%。
也就是說83%的產品都是“保本的”,但是合同不能寫,也不能說,否則就是違規。
雖然有2年的過渡期,但不允許新發,銀行只能發淨值型的產品,那就得向客戶銷售。
這其實是習慣問題,就比如餘額寶。支付寶推出之前,很少人知道這產品,也不相信居然有遠高於銀行活期收益的同時還能隨時存取??
但餘額寶在合同也是沒寫保本的,但實際上14年的執行中,幾乎沒有虧損,這是市場教育的過程,投資者需要慢慢了解。
理財產品違規投資銀行理財違規操作的另一個“重災區”就是理財資金的違規投資,其中又以違規向房地產行業“輸血”較為普遍。
其中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的理財資金都存在違規繳納土地款的情況。民生銀行的同業投資、理財資金違規投資房地產,用於繳交或置換土地出讓金及土地儲備融資;浙商銀行則為客戶繳交土地出讓金提供理財資金融資;渤海銀行除理財資金外,自營投資資金也違規用於繳交土地款。
這是明文規定的紅線,踩到是必然要被處罰的,尤其是政府三令五申的情況下,必須配合政府推行的房地方調控政策。
但是總的來看,銀行理財產品違規銷售是主要原因,因為資管新規使得銀行以往的產品結構發生改變,銷售方式也得調整。
可市場的投資理念和風險意識還是沒跟上,這種天然的矛盾在短期內是沒法一下子改變的。但這也是勢在必行的了,包括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也是為了隔離風險,規範執行。
銀保監會出重拳:6家銀行被罰沒1.56億元,理財業務“雷”最多:其中民生銀行被罰3460萬、渤海銀行被罰2530萬、光大銀行被罰沒1120萬、浙商銀行被罰5550萬、交通銀行被罰740萬、中信銀行被罰2280萬。
回覆列表
最近銀行特別熱鬧,招行、中行、中信相繼出現各種狀況,這不又有新情況了。5月9日,銀保監會網站一口氣公佈了9則行政處罰資訊,此次9張罰單涉及國有六大行和兩家股份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
我們在之前的直播中一直向大家提示中小銀行的風險,但現在六大國有銀行也被處罰了,是不是意味著大銀行也有風險了呢?給我們帶來什麼風險啟示?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銀行風險問題。
【為什麼被處罰?】
以工商銀行為例,存在以下違法違規行為:理財產品數量漏報、資金交易資訊漏報嚴重、信貸資產轉讓業務漏報、貸款核銷業務漏報、分戶賬明細記錄應報未報、分戶賬賬戶資料應報未報、委託貸款業務應報未報、關鍵且應報欄位漏報或填報錯誤。
從上面可知,除存款資料外,該違規的都違規了,這是為什麼呢?有兩個原因:
1、有些資料,銀行不想讓監管知道細節,比如中行原油寶風險事件,能隱瞞多少就多少;
2、銀行業務體量龐大,裡面擁有相當多的尋租空間,如果什麼都上報,豈不是少了很多收入?
所以,銀行就是這麼幹了,平時監管也沒那麼認真,但這次銀保監會來真格的,這幾個銀行總計被罰了1900多萬。
【正確認識銀行】
在大家眼中,國有六大行是比較權威的,那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情況呢?說白了,銀行也只是一家企業,為了利益總會有點小動作,具體邏輯如下:
1、銀行等金融機構本身也是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也會陷入法律糾紛,經營不善;
2、金融機構具備所有機構的法律風險;
3、金融機構表內業務屬於中介業務,受制度保護。
在這裡,銀行沒有隱瞞存款業務資料,因為這是表內業務、尋租空間少;而表外業務如原油寶等理財產品,裡面隱含的手續費、對賭收益的資料不可告人啊,還不如被罰幾百萬!
【風險警示】
1、警惕高息攬儲的銀行,這表明該銀行極度缺錢,問題多多;
2、買表外理財時,注意資金流向是否清晰、風險和收益是否匹配等。
一般來說,普通人玩不過銀行,他們所要做的切勿貪心,警惕被銷售人員蠱惑買了自己不懂的產品。
【總結】
綜上,國有六大行有貓膩,不敢把真實資料上報給監管。這表明銀行也只是一般的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也會犯錯陷入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