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傑談史

    我舉個例子,皇太極剛登基的時候,出現過題目中所說的這種情況,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臣子都是與皇帝平起平坐,只是四大貝勒平起平坐,但是皇太極登基不久後廢除了這一規定。

    皇太極是四大貝勒之一,除了皇太極之外,還有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其中代善是努爾哈赤次子,莽古爾泰則是努爾哈赤五子,阿敏是努爾哈赤親侄子。

    努爾哈赤晚年,採用了四大貝勒輪流執政的方式,所以這四個人地位都很重要。除了四大貝勒,還有四小貝勒,也即多鐸、多爾袞、阿濟格和吉爾哈朗。這八個人基本控制了努爾哈赤晚年、皇太極剛上位的朝政。

    這樣子來看,顯然,皇太極的皇權是受到了相當之大的限制。所有的決定需要諸貝勒討論透過,那麼皇太極只不過是其中稍微有分量的一位而已。因此,皇太極在1631年,逐步採取了系列措施,削弱了四大貝勒中阿敏和莽古爾泰的權力,直至將他們殺死,而剩下的代善則對皇太極言聽計從。至此,四大貝勒平起平坐的局面終結。

    要說皇帝與臣子平起平坐,一般是歷史的變態,而非常態,通常存在於新政權初步建立那段時間,尤其是透過起義獲取政權。一旦政權穩固,那對不起,皇帝一定會逐步限制削弱之前與他平起平坐的那些人,毫無疑問。

  • 2 # 元鶴玄

    從地位上講,皇帝和臣子無論哪一時期都不可能平等。但是從權勢上講,有很多特殊時期,臣子權勢比皇帝要大。西漢中期霍光廢立皇帝,東漢末期董卓亂政,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東晉初期,王馬共天下。明朝後期張居正。這些都是權勢威脅到皇位的臣子。

  • 3 # 雄州霧烈

    王與馬,共天下

    王匯出身於魏晉望族“琅邪王氏”,與琅玡王司馬睿一直非常親密友善。王導見中原政局動盪,力勸司馬睿渡江南下,建立基業。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朝廷任命司馬睿為安東將軍,司馬睿以王導為安東將軍司馬隨他移鎮建鄴(今南京),一切軍政謀劃,都與王導商量。

    司馬睿為晉室支脈,地位不高,江南世家大族對他的到來非常冷淡。史載:“及徙鎮建康,吳人不附,居月餘,士庶莫有至者,導患之。”一個多月沒有人來拜訪司馬睿,王導對此憂心忡忡。正巧王導的堂兄王敦前來建鄴,王導與王敦安排了一場盛大的遊行,“乘肩輿,具威儀”,王導、王敦和眾多北方名士對司馬睿前呼後擁,聲勢浩大。南方的望族紀瞻、顧榮等“見其如此,鹹驚懼,乃相率拜於道左”。終於樹立起司馬睿的威望。(此事的真實性飽受歷代史家的吐槽和質疑)

    在王導的支援和輔佐下,司馬睿在南方站穩了腳跟。司馬睿禮賢下士,勵精圖治,得到了南北兩方世家大族的衷心擁戴,司馬睿在江南的統治日益穩固,威望不斷提高。王導居功至偉,司馬睿對王導非常尊敬器重,稱王導是自己的“蕭何”,像齊桓公稱呼管仲一樣稱呼王導為“仲父”。

    建興四年(公元316年)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即位晉王,建號建武(東漢光武帝年號),東晉建立。司馬睿拜王導為“右將軍、揚州刺史、監江南諸軍事,遷驃騎將軍,加散騎常侍、都督中外諸軍、領中書監、錄尚書事、假節,刺史如故。”可謂位極人臣,權傾朝野。

    東晉初年,王導、王敦兄弟,位高權重,掌握東晉朝廷的內外軍政大權,幾乎到了和晉元帝司馬睿“平起平坐”的地步,“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由此產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諾是日本車還是法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