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檔案館
-
2 #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礦產資源和普通民眾實際上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礦產權一般都屬於國家所有,即使一些私人領地發現的礦藏也都和普通民眾一毛錢的關係也沒有。有良心的礦老闆還象徵性地交一交稅,無良的礦老闆全都是靠偷稅漏稅大發橫財,國家管理基本上形同虛設,在這些方面非洲尤甚,礦產資源一般都掌握在權力集團手裡,有些國家的礦產資源直接被國家獨裁的領導人直接掌控。至於礦產資源的開發所需要的大量勞工對所在國家就業的支撐,實際上對普通民眾來說不僅不是福利,可能還是一種盤剝,惡劣的勞動條件,微薄的報酬,生命被視同草芥,飢寒交迫,疫病流行就是一些礦區的一般情景。伴隨著惡劣的勞動條件,微薄的報酬的還有黑社會和當地軍閥的暴力盤剝,所以非洲很多國家的礦業開採是伴隨著血腥的。這就是為什麼來自非洲一些國家的鑽石叫做“血鑽”,從此可見一般。
有一個攝影大師拍攝的金礦開採專題照片之所以引人注目,引發人們的共鳴,就是如此。雖然這個攝影專題拍攝的是南美洲的巴西,但是場景同非洲的一些礦區極為相似。
2016年我在探訪東非大裂谷時,在坦尚尼亞南部礦區姆貝亞就曾採訪拍攝過當地的一個規模不大的金礦開採,我們通過當地很多關係穿過叢林到達礦區的時候,儘管之前對此有思想準備,但還是被一些場景所震驚。
2016年7月,東非大裂谷,坦尚尼亞,姆貝亞的一處金礦的女工和童工 攝影:王武
這個礦區基本都是當地人手工操作,礦脈已經深入地下20多米,工人們鑽在狹小的地洞裡掘採礦石毫無保護,只要上面滾落一塊小小的石頭,下面的人就會有生命危險。礦區的主要勞動力不是男人,婦女們才是主力,一些哺乳婦女在烈日下揹著孩子勞動,塵土漫天,碎石四濺。後來仔細問了一下礦老闆,像這樣一個哺乳婦女,辛勞一天只能得到相當於二元人民幣的報酬,一個童工一天的工錢也就是幾毛錢,而這個有著當地黑社會背景的礦老闆卻是穿金戴銀的。我們採訪的這個礦區並不是非洲大型的礦區,但就此可見一斑。
回覆列表
同樣的道理,非洲擁有鑽石大礦的國家也不少,事實上許多國家都是礦產富有大國。但是本身缺乏技術,資金開採,加工,只能作為原料出口。要靠礦產發達前提是國家長期穩定,這是第一要素,成功的國家如中東石油富國,澳洲等,伊拉克,利比亞這些國家就是因為內憂外患導致由小康返貧。非洲這些國家常常戰亂,好不容易搞的工業裝置被摧毀,被迫停產。
第二,國家要有長遠規劃,不能坐吃山空,依賴單一產業。成功的還是中東富國,比如沙特不僅發展了本國的旅遊業,金融業,還進行了國際資本投資。失敗的如委內瑞拉,靠石油價格高時,瘋狂提高國民福利,沒有廣泛投資,未雨綢繆。
第三,本國要發展基本的工業,進行基建,建成工業體系。成功的國家比較多,最典型的如中國,中國擁有最全面的工業體系,沒有之一。還有俄羅斯,重工業強大,同時也是礦產輸出國。還有澳洲。連南非,巴西也能算上,好歹也是金磚國家,擁有比較強大的工業,前者航空業比較牛,後者軍工業不錯。失敗的國家就是非洲這些戰亂國家了。
第四,國家民族要有事實上的獨立,至少不能被操縱。成功的如中國等。
總結下來,這些擁有黃金卻沒有富有原因如下
1非洲缺乏自身的工業體系,基建落後。
2政治不穩定,戰亂。
3缺乏長遠規劃。
4國家民族未有真正意義上獨立,政權受國外勢力操縱。
5長期被殖民剝削帶來的嚴重後遺症。
6許多礦產都被西方資本控制,當初以很廉價的條件獲得了礦產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