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漂老胡
-
2 # 喜歡美好事
首先是人的素質已經發生質的改變,其次媒體的引導方向,最後是習慣,已經聽過的旋律當再聽在特定場鏡傾聽時,會比新的更容易得到共鳴。或許現在的音樂在將來的某一天,您再聽到時會感覺不一樣。
-
3 # 幸福美滿千萬家
其實不止現在,流行音樂總是大不如前的。
比如布魯斯的鼓,打出味道來的話,就比搖滾要難很多了,然後硬搖滾的難度又比搖滾小——也許速度和力量要求大了,也許節奏感要求有提升了,但是那種韻味,力度對比的藝術處理層面來看,老風格要細膩得多。
至於說金屬啊速彈啊什麼的,確實以前沒有,但是爵士樂時代很多吉他手手速其實一點也不虛,掛上效果器看的話,你大爺還是你大爺。更何況爵士樂本身也不是拼速度的風格,速度本身也不是技術的全部。音樂又不是體育運動
而且整體看,大方向的看的話,只看比較流行的風格的話,在這些前提條件下,音樂確實有著越來越簡單的發展趨勢。
為啥,簡單的音樂刺激強烈易於接受啊,歷史上除了嬉皮時代有點反常之外,大方向基本就是越來越簡單了。
而且,有時候,放棄對某些方面技術的追求,其實也是放開了一個枷鎖,不去追求演奏細節的話,還可以追求其他東西。比如電子樂的演奏細節,和古典樂、布魯斯相比是肯定比不上的,布魯斯那個吉他,一個顫音都融著多少感情,電子樂當然也能做顫音,但是把一個顫音彈得可歌可泣,肯定比不上布魯斯風格那幫妖怪。
但是電子樂音色多豐富啊。有時候甚至可以說,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窗戶,但是給你拆了一面牆。如果按照老的眼光來審視新音樂,很多新的優點被忽視了,老的方面又比不上,那這麼比較肯定新音樂吃虧不是。
至於歌手水平,以前那個時代科技不發達,登臺的歌手必須有不錯的實力,偶像小鮮肉也必須有一定水平,現在確實出現了一幫根本不是歌手的“偶像”本質上來講他們啥也不會,那麼用這些人來代表流行樂的話,肯定比不上正經的歌手。
可以說這是兩個職業的對比了。現在也不是沒有靠譜的音樂人。比如華晨宇,我覺得他真沒多好,一個靠譜的音樂人水平唄。但是你放在現在的大環境裡一比較,那他在中國就屬於鳳毛麟角的出了名的還認真做音樂的新生代了唄。
這說明什麼?沒好音樂人嗎?不是,但是市場不認啊。討喜的作品從來不等於優秀的作品。
說到底,喜歡好音樂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
4 # z桃子媽媽
看個人怎麼看了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
還有不排除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節奏比較快,快餐快食品,娛樂影片也開始壓縮時間,進行拼接,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比較浮躁 ,人心浮躁,很難靜下心來去專注的做一件事,好的音樂一般都需要時間的醞釀
回覆列表
現在的音樂為何不如以前了,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應該與當下的快消有關
小時候我們想聽歌,除了偶爾在電視上能聽到,大部分我們都會去買盜版磁帶、CD,然後日日夜夜都播放著這張磁帶,雖然是想用隨身聽裝X,但一旦是你花錢獲得的東西你就是比免費得到的東西會更珍惜,慢慢的,這張磁帶裡所有歌曲它們之間那些很小的差別你都能聽出來。
唱片公司和音樂人越來越聰明瞭,光洗腦還不夠,開始打音量的主意。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開始了一場“音量暴走大戰”,製作人們都在做比對方還要大聲的音樂,只有更大沒有最大。
但是音量再大,我們聽的時候還是可以調小聲啊?
所以,聰明的製作人開始使用壓縮效果。
為什麼他們做音樂的時候,還是要用這些重複性地旋律、傻X一樣的歌詞、爛到掉渣的音色?
這一切都跟風險有關。
在以前,唱片公司都會收到大量的DEMO,少數的頂尖的音樂人才也能順利簽約,而且營銷推廣的費用也不貴,如果有市場那就發了,如果沒人喜歡,那這些音樂人就會消失,對唱片公司來說是無關緊要的,掉不了幾根毛。
在那個年代,聽眾是用耳朵去決定什麼樣的音樂能夠誕生的。
然而,今天要推廣新的音樂人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燒錢。據國際唱片協會(IFPI)寶島,現在的成本在50萬美元到300萬之間,所以如果是你,你敢賭嗎?唱片公司已經已經不在乎做真正的音樂的了,一個選秀節目,一個小鮮肉,然後幾首洗腦神曲,就夠了。
這些並不只是我一個人這麼覺得,還有一些人認為流行音樂爛主要是――
“我真的希望AutoTune被禁止或什麼的,沒有它也可以唱歌,沒有它也不會傷害你的肺部或任何東西。”
“我發現我聽到的大多數流行音樂都是關於愛情的。我不喜歡寫這種型別的音樂。”
“那是因為現代人太無知,不去尋找一些真實的,真正的音樂。”
“大多數流行歌星都是假的,假胸部,假屁股,假鼻子,假一切..”
現在絕對也有好的音樂人,但是在這個行業裡,他們很難被發現,因為風險太高,而且他們不適用於唱片公司的套路,他們是不同的。
但是,不同是重要的。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消失,幾乎已經被娛樂取代了,它只是一次性的商品,能掙錢才是重要的。
這不能不說是時代的悲哀是音樂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