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讀書筆記《雨巷》戴望舒
再次讀起這篇作品,來自內心深處的喜歡啊。戴望舒,“雨巷詩人”,早期創作注重浪漫,注重音樂美,後期創作,更注重內心卻沒有了早期那種柔情,繼而,是一種對現實的悲憤。
《雨巷》是一首寫得相當有情調的詩,讀起來,讓人印象深刻,畫面感很強,同時也給予了讀者無限的想象力。在詩的開頭,“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勾勒出了一幅很優雅,很美妙,很有情趣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反應出了詩人的孤寂無聊。但是,一句“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哀怨的姑娘”這句的出現,體現了詩人的希望,也給了讀者眼前一亮的感覺。特別是這樣的姑娘和這樣的雨巷結合在一起是多麼地切合啊。雨巷是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姑娘是像丁香一樣結著哀怨的。“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這樣的姑娘多多少少都能夠引起無數男子的興趣和保護欲。詩中還寫了詩人對丁香姑娘相遇的希冀。這樣的天氣,這樣的雨巷,作者的心情也是相當低落的,而丁香姑娘的出現一定能夠給他帶來慰藉,能遇到一個能懂自己的人。詩人還是跟這個丁香姑娘相遇了,“她摸摸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起晚迷茫,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這麼短暫的相遇,詩人卻是看得那麼清晰,像夢一般的美妙。在詩的最後,詩人繼而又重複了詩中開頭的那一段,但是這次不一樣的是他希望再次遇到這個丁香姑娘,把夢境變成現實。
這首是一首現代詩,所以,姑且不討論裡面的押韻問題。這首詩的感情欺負都表現得很好,描寫得也比較細膩。希望,相遇,相離,消失,再希望。因為這首詩也相當具有音樂美,讀起來,神經很舒緩,帶著淡淡的憂傷。詩中還運用了很多修辭手法,最明顯地也莫過於把這個雨巷裡的姑娘比作丁香花了。
第二篇 戴望舒詩集讀書筆記
前些日子,我剛帶著孩子們學了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時候》。在詩人筆下,泥路、小草、小白菊等都是鮮活的、有生命的。從那一行行的詩句中,我能感受到的是詩人心中的那一絲絲愉悅,那對生活的真切的愛。我雖說不會寫詩,但很喜歡讀詩,便從學校圖書室借了《戴望舒詩集》來讀。
很喜歡讀戴望舒的詩。從詩集中,我感受到戴望舒是一個感情至上的人。他寫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對時光流逝的感嘆之情,對祖國名山的嚮往之情,對昔日戀人的愛戀之情,都讓人為之動容。“表現一種意思或思想,就去表現一種幽深而又細微的感覺或情緒。”受這種詩學思想,他的詩也無不把感情放在首位。這種觀念使得他的作品大多意境迴腸,但卻缺乏應有的現實態度。尤其詩人面對抗日戰爭的殘酷現實,雖然有《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反映現實的詩作,但也不能完全反映出詩歌直面現實。這或許是因為詩人多年來徘徊在自己的感傷世界,或許因為詩人盛年早逝,還來不及抒寫更多的作品。
但不論怎樣,戴望舒仍不失為一個正直的優秀詩人。他的詩歌中所包含的多種思想,都預示著新詩的發展種種動向。他不斷探索的足跡,為年輕的中國新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珍品和一筆藝術財富。
第三篇 我底記憶讀書筆記
戴望舒的《我底記憶》是其藝術詩歌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同於前期的《雨巷》一類詩歌,《我底記憶》拋棄了華麗的意象表現手法,而採用了一種親切、樸素的語言敘述方式。
在《雨巷》中,詩人描繪的是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全詩的語言正如江南的雨巷一般淋淋漓漓,飄動著綿雨的惆悵。而《我底記憶》則是側重於內心感悟的敘寫,用各種日常事物去表達內心一種抽象的情感,將這些無形的記憶表現在象徵的意象之中。詩中“燃著的菸捲”,“繪著百合花的筆桿”,“破舊的粉盒”等一系列普通意象的組合,既十分形象的表現出記憶紛繁豐富的特點,同時也烘托出了詩人記憶的廣闊與微妙的結合。
在詩中,作者將自己的記憶賦予了鮮活的生命,成為了“我”“忠實的好友”。而第二段詩文中,那些意象的排列組合也是恰到好處的拉近了記憶與自己的關係。這些意象有遠有近,有從前的有現在的;這些時空的錯落組合,更是給記憶增添了親切、生活的氣息。“在一切有靈魂沒有靈魂的東西上,它在到處生存著,像我在這世界一樣。”這句話其實正是對以上所有意象的概括,詩人的記憶正是詩人存在這個世界的憑證,是詩人那顆不斷咀嚼過去美好而酸楚生活的靈魂。
而第三段詩文,則是描寫了當記憶到來時的感受。“它膽小,它怕著人們底喧囂”,它是我寂寞的朋友,“在寂寥時,便對我來做密切的拜訪。”我認為在這一段的記憶中,有很大程度上是詩人對愛情的記憶。“愛嬌的少女底聲音”是一處十分明顯的對愛情記憶的象徵。除此之外,“它底聲音是沒有氣力的,而且還夾著眼淚,夾著太息”也隱隱的透現記憶中青澀少年時那有笑有淚的愛戀。同時,將記憶認定為“寂寞”時的拜訪,是對記憶湧現時總是在安靜獨處的環境中。
第一篇
讀書筆記《雨巷》戴望舒
再次讀起這篇作品,來自內心深處的喜歡啊。戴望舒,“雨巷詩人”,早期創作注重浪漫,注重音樂美,後期創作,更注重內心卻沒有了早期那種柔情,繼而,是一種對現實的悲憤。
《雨巷》是一首寫得相當有情調的詩,讀起來,讓人印象深刻,畫面感很強,同時也給予了讀者無限的想象力。在詩的開頭,“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勾勒出了一幅很優雅,很美妙,很有情趣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反應出了詩人的孤寂無聊。但是,一句“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哀怨的姑娘”這句的出現,體現了詩人的希望,也給了讀者眼前一亮的感覺。特別是這樣的姑娘和這樣的雨巷結合在一起是多麼地切合啊。雨巷是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姑娘是像丁香一樣結著哀怨的。“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這樣的姑娘多多少少都能夠引起無數男子的興趣和保護欲。詩中還寫了詩人對丁香姑娘相遇的希冀。這樣的天氣,這樣的雨巷,作者的心情也是相當低落的,而丁香姑娘的出現一定能夠給他帶來慰藉,能遇到一個能懂自己的人。詩人還是跟這個丁香姑娘相遇了,“她摸摸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起晚迷茫,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這麼短暫的相遇,詩人卻是看得那麼清晰,像夢一般的美妙。在詩的最後,詩人繼而又重複了詩中開頭的那一段,但是這次不一樣的是他希望再次遇到這個丁香姑娘,把夢境變成現實。
這首是一首現代詩,所以,姑且不討論裡面的押韻問題。這首詩的感情欺負都表現得很好,描寫得也比較細膩。希望,相遇,相離,消失,再希望。因為這首詩也相當具有音樂美,讀起來,神經很舒緩,帶著淡淡的憂傷。詩中還運用了很多修辭手法,最明顯地也莫過於把這個雨巷裡的姑娘比作丁香花了。
第二篇 戴望舒詩集讀書筆記
前些日子,我剛帶著孩子們學了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時候》。在詩人筆下,泥路、小草、小白菊等都是鮮活的、有生命的。從那一行行的詩句中,我能感受到的是詩人心中的那一絲絲愉悅,那對生活的真切的愛。我雖說不會寫詩,但很喜歡讀詩,便從學校圖書室借了《戴望舒詩集》來讀。
很喜歡讀戴望舒的詩。從詩集中,我感受到戴望舒是一個感情至上的人。他寫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對時光流逝的感嘆之情,對祖國名山的嚮往之情,對昔日戀人的愛戀之情,都讓人為之動容。“表現一種意思或思想,就去表現一種幽深而又細微的感覺或情緒。”受這種詩學思想,他的詩也無不把感情放在首位。這種觀念使得他的作品大多意境迴腸,但卻缺乏應有的現實態度。尤其詩人面對抗日戰爭的殘酷現實,雖然有《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反映現實的詩作,但也不能完全反映出詩歌直面現實。這或許是因為詩人多年來徘徊在自己的感傷世界,或許因為詩人盛年早逝,還來不及抒寫更多的作品。
但不論怎樣,戴望舒仍不失為一個正直的優秀詩人。他的詩歌中所包含的多種思想,都預示著新詩的發展種種動向。他不斷探索的足跡,為年輕的中國新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珍品和一筆藝術財富。
第三篇 我底記憶讀書筆記
戴望舒的《我底記憶》是其藝術詩歌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同於前期的《雨巷》一類詩歌,《我底記憶》拋棄了華麗的意象表現手法,而採用了一種親切、樸素的語言敘述方式。
在《雨巷》中,詩人描繪的是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全詩的語言正如江南的雨巷一般淋淋漓漓,飄動著綿雨的惆悵。而《我底記憶》則是側重於內心感悟的敘寫,用各種日常事物去表達內心一種抽象的情感,將這些無形的記憶表現在象徵的意象之中。詩中“燃著的菸捲”,“繪著百合花的筆桿”,“破舊的粉盒”等一系列普通意象的組合,既十分形象的表現出記憶紛繁豐富的特點,同時也烘托出了詩人記憶的廣闊與微妙的結合。
在詩中,作者將自己的記憶賦予了鮮活的生命,成為了“我”“忠實的好友”。而第二段詩文中,那些意象的排列組合也是恰到好處的拉近了記憶與自己的關係。這些意象有遠有近,有從前的有現在的;這些時空的錯落組合,更是給記憶增添了親切、生活的氣息。“在一切有靈魂沒有靈魂的東西上,它在到處生存著,像我在這世界一樣。”這句話其實正是對以上所有意象的概括,詩人的記憶正是詩人存在這個世界的憑證,是詩人那顆不斷咀嚼過去美好而酸楚生活的靈魂。
而第三段詩文,則是描寫了當記憶到來時的感受。“它膽小,它怕著人們底喧囂”,它是我寂寞的朋友,“在寂寥時,便對我來做密切的拜訪。”我認為在這一段的記憶中,有很大程度上是詩人對愛情的記憶。“愛嬌的少女底聲音”是一處十分明顯的對愛情記憶的象徵。除此之外,“它底聲音是沒有氣力的,而且還夾著眼淚,夾著太息”也隱隱的透現記憶中青澀少年時那有笑有淚的愛戀。同時,將記憶認定為“寂寞”時的拜訪,是對記憶湧現時總是在安靜獨處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