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程式精準養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特徵,不同的性格特徵有不同的行為方式和處事風格,又會影響到各自的命運。

    性格一般伴隨人一生,無所謂好壞,每個性格的人都需要去尋找人生的價值,不斷探索生活的樂趣。如2號助人型性格一般考慮別人,照顧別人的情緒,很少考慮自己,總體委屈自己;但在生活中2號能博得很多人的同情,能換來真誠。當然,有時得不到別人理解,讓自己受傷,活明白了就不在意了。

    記住一句話,人生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人類文明就會更近一步。

    相信一句話,在真誠面前,任何套路都是為零0⃣️

  • 2 # 知非國

    首先我來回答“一個人太過老實好嗎”的問題,字典里老實本來就有褒義和貶義兩種解釋,褒義的解釋是:誠實的;坦率、不掩飾的和規規矩矩的的意思,貶義的解釋是:不聰明的意思,所以單從字面上解釋來看老實就存在褒義與貶義的兩種意義。在朋友之間,老實和誠實相待是相處的基本原則,這是他的褒義部分;但在壞人面前,老實往往會受傷害,是不聰明的,這也是老實的貶義的部分,太過老實其實就是指老實的貶義部分。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太過老實的人,確實無害人之心,這是好事。但無防人之意,你就會吃虧。這種人最開始還好,還能擺正心態,但到後來,難免就有些心理不平衡,牢騷滿天飛的現象時有發生,到最後老實人甚至會改變最初的本性演變為大奸大惡之人,康熙王朝裡的李光地不就有這樣的經歷嗎,初入仕途的李光地是一個正直而大有作為的能臣,因為太老實不懂朝中世故被明珠和索額圖陷害差點殺頭,後重出政壇,變得是不是有點大奸大惡而被康熙貶為臺膨知縣。同時一個人太老實了,就不能知曉和了解人心,不懂得變通和謀劃,也會直來直去不懂得照顧他人的感受,同時也分不清好人和壞人,這樣他往往會屈從壞人的過份要求,滋生不善與邪惡。總之,做人要老實,但太老實就不好了。

    現在我再來回答“大過照顧他人的感受好嗎”的問題,每個有素質有教養的人,都懂照顧別人的感受!他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評價這件事會對別人造成的可能影響,也就是說每個有素質有教養的人都懂得換位思考。

    比如,你跟別人吵架時你髒話罵人,別人肯定會髒話罵回來,你聽到髒話肯定會傷心,如果事前你想到你髒話罵人會傷害別人,別人會罵回來同樣讓你受傷,你還會髒話罵人嗎?你還會受到傷害嗎?

    再比如,在大街上你把垃圾隨手一扔,在扔之前你想想假如你是環衛工人,別人亂丟的一個垃圾讓你在烈日下工作好幾分鐘,你還會亂扔垃圾嗎?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多照顧別人的感受是一個良好的表現,是素質和教養的結合體現,它不存在過與不過的問題,你所說的太過照顧他人的感受應該理解為屈從他人的過份要求,我認為對於他人的不善要求我們應堅決拒絕,對於他人邪惡的要求應堅決鬥爭,這也回到了一個人不能太過老實的問題,太過老實的人就會屈從他人的過份要求,正是這種太過老實的人縱容了不善,滋生了邪惡。

    綜上所述,我認為一個人太過老實不好,而照顧他人感受是一種良好素質和教養,照顧他人感受沒有過與不過的說法,太過照顧他人的感受應該理解為屈從他人的過份要求,那是一種對人生對現實生活不負責任的表現。所以人應該不能太過老實,但應多照顧他人的感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可以克服自己性格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