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諾木洪文化遺址
諾木洪文化遺址位於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南部的諾木洪鄉,是中國解放以後新發現的一種古文化遺存,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因首先發現於柴達木盆地都蘭縣諾木洪,故考古學上稱之為“諾木洪文化”。 該文化遺存相當於中原地區青銅器時代晚期文化,是青海高原特殊環境下的土著文化。諾木洪文化主要分佈於柴達木盆地東南部的諾木洪、他裡他裡哈、巴隆他溫陶亥、香日德下柴克、上柴克、察漢烏蘇夏日哈、可兒溝等20餘處。
2、塔溫搭裡哈遺址
塔溫搭裡哈遺址:位於青海省都蘭縣巴隆鄉西南約10公里的塔溫搭裡哈(蒙語地名,即五個山頭的意思),由於該地區降雨量極少甚至多年不遇,遺存儲存相當完整,面積約20萬平方米。遺址由四個大山包和三個小沙包包圍成一圈,中間是一塊黃土鋪墊的廣場,長約250米,寬約150米,廣場上沒有發現遺址和遺物,這樣獨特的佈局在全國還是首次發現,是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
3、外星人遺址
外星人遺址在距德令哈西南邊100公里處,在當地非常有名。遺址位於託素湖東邊的白公山上,一個巖洞的周圍。巖洞外散落著一些鐵管、鐵片似的東西,巖洞裡有直徑大小不一的鐵管穿入山體,與岩石緊密吻合,就像將管子直接插入岩石一樣,管子呈鐵鏽的褐紅色。在巖洞外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石頭都站立著,有些甚至立在旁邊的湖中。
4、諾木洪遺址
諾木洪是新發現的一種古文化遺存,也是青海考古最西邊的一個發掘地點,它的文化內涵有其獨自的特徵,因此,它的發現,在考古學上佔有一定的地位。諾木洪遺址位於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南部,遺址範圍約五萬多平方米。這個遺址是由三個小沙丘組成的,呈品字形排列。並在三個沙丘之間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廣場。
5、阿力騰德令哈寺
阿力騰寺院始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塔爾寺賽多-建立,法名“丹巴培吉林”,意為“佛法興旺洲”。寺院總佔地面積2383.2平方米,經堂一座(165平方米),寺內藏有珍貴的文物、琳琅的法器、千姿百態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獻藏書,是一座佛教藝術的寶庫。經歷了重重劫難後,現遷於德令哈市河東幸福路北側,座向朝東,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地處幽靜,是德令哈市的人文景觀之一,也是各族信教群眾拜佛燒香進行各項宗教活動的聖地。
6、都蘭寺
都蘭寺都蘭寺位於縣城以東20公里的他延山上,屬清朝遺蹟,1988年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寺院後面茂密的森林佈滿山坡、雲杉、柏樹遮天蔽日,目前都蘭寺有僧侶46人,房屋87間先後有8名-在此轉世。現在有九十處座禪前均有大量的柏樹遮蔽。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八進津呼圖克圖,座禪前有一株圓柏樹,樹冠極像心臟,微風吹拂似心臟在卜卜跳動,全樹青翠欲滴,生意盎然,是信徒朝拜的聖物。
7、熱水古墓群
熱水墓群位於中國西部青海省都蘭縣熱水鄉熱水溝的西岸,是一處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墓葬群遺址。熱水墓群分佈在熱水、扎瑪日、沙爾塘、斜歪四個村境內長約7公里的區域內,包括各型別墓葬165座,其中大部分已被盜掘。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發掘整理。墓區內的墓葬主要分為梯形和圓形兩種。墓冢以夯土築成或堆滿礫石後蓋以夯土,夯層間鋪有沙柳枝條。
8、香日德寺
香日德寺格魯派寺院中的香日德班禪行轅由六世班禪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落於戈壁綠洲之中。歷來為接待班禪等宗教界上層人士往返於西藏居住的地方。九世十世班禪均有在這裡居住過。
9、塔裡他裡哈遺址
時代:商至周塔裡他裡哈遺址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諾木洪鄉諾木洪農場二大隊三中隊駐地南。遺址面積約250×250米,塔裡他裡哈蒙古語是火燒過的山或灰山之意,遺址由三個小山包組成。1959年,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及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試掘。
10、天峻石經寺
位於天峻縣城東北方,離縣城約18公里處。1957年建成,在石板上鐫刻藏文關角(即甘珠爾)大經108部,莊嚴經200部、佛像324尊。石經牆為高2米、寬1米,周長320米的正方形經院。整個鐫刻線條清晰、工整大方、清秀流暢。人物構圖準確,線條自然、精細,動靜表情各異,具有藏傳佛教藝術造型的特點和很高的文物價值。
1、諾木洪文化遺址
諾木洪文化遺址位於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南部的諾木洪鄉,是中國解放以後新發現的一種古文化遺存,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因首先發現於柴達木盆地都蘭縣諾木洪,故考古學上稱之為“諾木洪文化”。 該文化遺存相當於中原地區青銅器時代晚期文化,是青海高原特殊環境下的土著文化。諾木洪文化主要分佈於柴達木盆地東南部的諾木洪、他裡他裡哈、巴隆他溫陶亥、香日德下柴克、上柴克、察漢烏蘇夏日哈、可兒溝等20餘處。
2、塔溫搭裡哈遺址
塔溫搭裡哈遺址:位於青海省都蘭縣巴隆鄉西南約10公里的塔溫搭裡哈(蒙語地名,即五個山頭的意思),由於該地區降雨量極少甚至多年不遇,遺存儲存相當完整,面積約20萬平方米。遺址由四個大山包和三個小沙包包圍成一圈,中間是一塊黃土鋪墊的廣場,長約250米,寬約150米,廣場上沒有發現遺址和遺物,這樣獨特的佈局在全國還是首次發現,是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
3、外星人遺址
外星人遺址在距德令哈西南邊100公里處,在當地非常有名。遺址位於託素湖東邊的白公山上,一個巖洞的周圍。巖洞外散落著一些鐵管、鐵片似的東西,巖洞裡有直徑大小不一的鐵管穿入山體,與岩石緊密吻合,就像將管子直接插入岩石一樣,管子呈鐵鏽的褐紅色。在巖洞外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石頭都站立著,有些甚至立在旁邊的湖中。
4、諾木洪遺址
諾木洪是新發現的一種古文化遺存,也是青海考古最西邊的一個發掘地點,它的文化內涵有其獨自的特徵,因此,它的發現,在考古學上佔有一定的地位。諾木洪遺址位於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南部,遺址範圍約五萬多平方米。這個遺址是由三個小沙丘組成的,呈品字形排列。並在三個沙丘之間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廣場。
5、阿力騰德令哈寺
阿力騰寺院始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塔爾寺賽多-建立,法名“丹巴培吉林”,意為“佛法興旺洲”。寺院總佔地面積2383.2平方米,經堂一座(165平方米),寺內藏有珍貴的文物、琳琅的法器、千姿百態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獻藏書,是一座佛教藝術的寶庫。經歷了重重劫難後,現遷於德令哈市河東幸福路北側,座向朝東,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地處幽靜,是德令哈市的人文景觀之一,也是各族信教群眾拜佛燒香進行各項宗教活動的聖地。
6、都蘭寺
都蘭寺都蘭寺位於縣城以東20公里的他延山上,屬清朝遺蹟,1988年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寺院後面茂密的森林佈滿山坡、雲杉、柏樹遮天蔽日,目前都蘭寺有僧侶46人,房屋87間先後有8名-在此轉世。現在有九十處座禪前均有大量的柏樹遮蔽。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八進津呼圖克圖,座禪前有一株圓柏樹,樹冠極像心臟,微風吹拂似心臟在卜卜跳動,全樹青翠欲滴,生意盎然,是信徒朝拜的聖物。
7、熱水古墓群
熱水墓群位於中國西部青海省都蘭縣熱水鄉熱水溝的西岸,是一處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墓葬群遺址。熱水墓群分佈在熱水、扎瑪日、沙爾塘、斜歪四個村境內長約7公里的區域內,包括各型別墓葬165座,其中大部分已被盜掘。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發掘整理。墓區內的墓葬主要分為梯形和圓形兩種。墓冢以夯土築成或堆滿礫石後蓋以夯土,夯層間鋪有沙柳枝條。
8、香日德寺
香日德寺格魯派寺院中的香日德班禪行轅由六世班禪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落於戈壁綠洲之中。歷來為接待班禪等宗教界上層人士往返於西藏居住的地方。九世十世班禪均有在這裡居住過。
9、塔裡他裡哈遺址
時代:商至周塔裡他裡哈遺址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諾木洪鄉諾木洪農場二大隊三中隊駐地南。遺址面積約250×250米,塔裡他裡哈蒙古語是火燒過的山或灰山之意,遺址由三個小山包組成。1959年,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及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試掘。
10、天峻石經寺
位於天峻縣城東北方,離縣城約18公里處。1957年建成,在石板上鐫刻藏文關角(即甘珠爾)大經108部,莊嚴經200部、佛像324尊。石經牆為高2米、寬1米,周長320米的正方形經院。整個鐫刻線條清晰、工整大方、清秀流暢。人物構圖準確,線條自然、精細,動靜表情各異,具有藏傳佛教藝術造型的特點和很高的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