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愚伯

    如果按照史記的說法,張良救過項伯的命,所以才能求助項伯,還幫劉邦項伯牽線做媒,得到項伯的保護。

    鴻門宴中也是張良留下殿後。

    所以沒有張良,估計劉邦是回不去的。

    當然,歷史沒有假設,而且司馬遷寫的也是一家之言,後人亦可開腦洞~

  • 2 # 方圓歷史

    根據史實記載,項羽之所以擺設這鴻門之計策,其出發點是很明確的:這王只有我來當,劉邦你想稱王,怕是不把我西楚霸王放在眼裡。在項羽心中,其實他在就有這個稱王的念頭,只是時機尚未成熟,所以一直伺機而動。然而無風不起浪,劉邦軍中司馬曹無傷在只是就暗中派人向項羽告發稱,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

    曹無傷為何要向項羽告發呢?而劉邦也如曹所言那般有稱王的念頭?還有項羽為何要相信這曹無傷?在我看來,劉和項兩人內心都是有稱王的念想的。江山都已經打下一大半,勝利在望,聰明人都該考慮應該由誰來稱王這件事了。而歷史有時候就需要小人物來推波助瀾,曹無傷的告發恰巧成了導火索,這既給了項羽充足的理由,同時又是一個可以藉此除掉劉邦的機會,明眼人都應該明白這個理。

    但我們知道。項羽可以說就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壯士,要說兵法還略懂些,計謀是一竅不通了,全靠他身邊的謀士,范增在這裡面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司馬遷寫的《鴻門宴》一文中,范增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說好聽的是謀略,說難聽點就是慫恿。

    另一方面,劉邦這人本身還是有些智慧的,而且為人豁達大度,喜愛人才,這點說來跟曹操有些相似之處,但也不排除他也有很大的私心,此處不過涉略。而這關鍵人物張良可以說是劉邦人生大業上的一貴人了,假如沒有張良,歷史上可能真就沒有漢高祖劉邦。鴻門宴上劉邦能全身而退基本上全歸功於張良。

    為什麼這麼說呢?張良本就是一個傑出的謀士,智慧超乎常人。而在鴻門宴這件事上,還有一關鍵人物就是項羽的叔父項伯,這人與張良素來交好,是一個重感情之人。在聽聞項羽準備要攻打劉邦後連夜趕往劉邦軍營私會張良,勸說張良隨其一起離開。而張良也是個重情重義之人,最後此事一五一十告訴了劉邦。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要是劉邦不知情,最後就不堪設想了。

    這其中也有個細節不可忽略,就是劉邦與項伯約定結為兒女親家。這既能成了一件好事,又可以完美避免項伯的有可能再向項羽透露的可能性。而現在既然已經結親,雖說是項羽的叔父,但能有自己兒女親?所以這結親完美除掉了這後顧之憂。

    最後在這鴻門宴會之上,張良也巧妙地略施計策,以假裝送碧玉為由成功爭取到足夠的時間,這才讓劉邦借如廁成功逃回了軍營中。

  • 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來回答:不能。原因如下:

    一、劉邦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和項羽的叔父項伯做內應密不可分,而沒有張良,打死項伯也不會吃裡扒外。

    鴻門宴的緣由很簡單:兩雄爭霸,沛公駐軍霸上,未能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討好項羽告狀(當然所言不虛!):他說劉邦要稱王關中,收繳秦國所有珍寶佔為己有。項羽亞父軍師範繒添油加醋,說劉邦現在不愛美人財物,改愛江山啦,而且有天子氣!趕快乾掉!我的個乖乖,這下項羽惱了!把劉邦劉亭長騙來幹掉!

    誰知內部出了奸細,這個奸細還是項羽的叔叔。他叫項伯,他這個奸細做得很特別:他不是圖什麼榮華富貴,(跟侄子剛剛打勝鉅鹿之戰的項羽,顯然前程無限),他只是想報恩,報張良對他的救命之恩,當年作為殺人犯的項伯,曾得到好友張良的相救才逃得了生。他和劉邦一毛錢關係沒有,他連夜趕到劉邦軍營只是想勸張良趕快逃命!

    就這樣,歷史在這兒發生驚天逆轉,劉邦這隻範繒以為已經煮熟的鴨子飛走了!

    先是張良說他受韓王命為劉邦保駕,私逃不地道。隨後,向劉邦通報險情,授以妙計。劉邦在張良老師的指導下,和項伯一拜為兄弟,二拜為親家。這樣劉邦很快就在項羽陣營有了個可靠的內應。

    《史記》裡留白的部分應該很好補充:項伯和沛公約定第二天親自登謝罪後,項伯連夜回到侄子身邊,在侄子面前替劉邦說了幾籮筐的好話!解釋了老半天,使得項羽就像被灌了“迷魂湯"。

    所以才有開始的項王大怒,到聽劉邦在鴻門的謝罪解釋後的心平氣和,留沛公喝酒。甚至範繒這個假爹多次暗示假兒子項羽抓住大好時機殺劉邦,項王“默然不應"。

    範繒就是範繒,老奸巨猾、心狠手辣,三句話就勸得部將項莊借舞劍名義,趁劉邦身邊只有文臣張良一人幹掉劉邦。誰知項伯這個伯父吃裡扒外,也拔劍起舞,舞劍是假,當親家公兼盟兄弟劉邦保鏢是真!沒有這個緩衝,愛吃狗肉的劉亭長早給項羽吃了狗肉!

    二、項伯只能擋一陣子,劉邦的腦袋仍然系在褲腰帶上。急難中,又是張良臨危不亂,找樊噲撞擊項羽的衛隊,衝進項羽中軍寶帳,使得劉邦第二次脫了險!

    樊噲以他的勇猛贏得了同樣愛武的項羽的尊重,送他的一條生豬腿就是明證!樊噲又灌了一通“迷魂湯",使混人項羽一腦袋漿糊!心又軟了!

    三、劉邦這個老滑頭見勢不妙,招樊噲以上廁所的名義開溜,又是張良留下成功斷後。

    劉邦帶了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從酈山逃跑,等估計劉邦逃回自己的軍營,張良才進去謝罪,告訴項羽:劉邦不勝酒力,回家歇歇去了。隨後又拿出兩件寶物行賄:玉璧送給項羽,玉杯送給範繒。範老頭用劍劈開玉杯,吹鬍子瞪眼睛罵假兒子項羽腦袋被驢踢了!可項羽喜滋滋地接過了玉璧(在他眼裡玉璧就是皇權的象徵,玉璧在手就儼然成了貨真價實的天子!卻不知,他只是被劉邦當成了玉璧的保管員,不!應該還是咸陽的保管員!

    綜合上述,沒有張良這個厚黑老師,十個劉邦也死翹翹啦!

  • 4 # 陳彪213246566

    鴻門宴只敢通知劉邦,不敢通知各路諸侯,是想私下做樣子警告劉邦的。

    當時項羽才40萬軍隊,劉邦才十萬,而各路諸侯有80萬鐵騎。項羽要統治那80萬虎狼之師才能做皇帝。要麼武力統治,要麼靠軍師說服。以防要動武,項羽只是在動手前警告劉邦不要加入那80萬大軍來對抗他,項羽根本就不會殺劉邦。也不能殺。殺了劉邦就背殘暴的罪名,那80萬大軍就不容易被項羽的軍師打仁義牌而收買人心而說服了。那麼就只能打了!要是打,項羽沒有把握。

  • 5 # 薛白袍

    這事兒真的不好說,很可能沒有張良劉邦也會借尿遁而走,因為總會有李良或者王良替他奔走。

    要知道劉邦是真正的職業政客,為了保命甚至連兒女都能捨棄,老爹要被人烹了,他都能厚著臉皮要分項羽杯羮喝,為了保命在鴻門宴他會用盡力氣的,而且未必不能成功。

    但是因為有了張良,這場鴻門宴的大戲才唱的如此精彩,甚至成為中國第一宴。

    鴻門宴歷史的真相如何已經模糊,我們只能從太史公的筆下去領略當時的精彩。

    司馬遷寫史記和鴻門宴發生的時間,中間相隔100多年,司馬遷難免把那段故事傳奇化。

    所以從曹無傷告密,到項伯夜訪張良,鴻門宴的序幕拉開,故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跌宕起伏煞是好看。

    在史記中,劉邦是個流氓形象,但是身邊卻聚集了很多當時天下最牛的一幫人為他服務。

    如謀略過人的張良陳平,如將兵多多益善的韓信,這些天下牛人甘心為漢王奔走,足見劉邦本身其實有過人之處,才會讓這些人心甘情願追隨。

    本是客卿的張良自從跟隨劉邦後,可謂盡心盡力小心翼翼,大漢建立以後劉邦每次出征,即使在病中,張良也必跟隨,正是這種忠誠讓他倖免於像韓信一樣的下場。

    坐了劉邦這趟馬車,就為他心甘情願的奔走。

    軍師這種人,自己是不能成功的,他們沒有開拓的精神,他們可以指點江山,但是無力開天闢地,張良後來輔助韓王成就沒有成什麼大事,而在劉邦這一遇風雲才化成了龍。

    劉邦和張良是互相成就的,就像很多年後他孫子劉備和諸葛之間的故事。張良也和諸葛一樣在民間成神了,但是劉備點背,輔助他的最後只剩下諸葛亮,法正龐統等人早早的就死了,所以天下三分他只取了一份,但是劉邦運氣好,張良陳平等人一直對他不離不棄,他死了他們還在為他的大漢江山鞠躬盡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央行推出數字貨幣取代紙幣,是否會取代現有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