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居山南

    【從廣外落選雙一流看語言類院校的未來發展方向】

    (首先澄清一下:本文意在與大家探討語言類院校的未來發展方向,985/211和雙一流有關係,但不是重點。廣外落選雙一流,只不過是這個話題的起因,但如我文中所談,即便沒有985/211和雙一流,語言類院校也會歸於平淡。探討語言類院校的未來發展方向,才是重點。)

    原國家教委直屬的三大外語學院之一廣州外國語學院,原外經貿部直屬的四所外貿院校之一廣州外貿學院,1995年合併後起了個民營野雞大學的名字,原來的貴族血統蕩然無存。這是原外語學院老校友心中永遠的痛!原分管教育的國務院副總理也忍不住調侃:別的學校校名都是越改越短,你們怎麼越改越長?

    名稱難聽不說,江湖地位亦是每況日下。80-90年代,廣州外國語學院的錄取分數線很高,外語類超過中大,整體絕對超過華師、暨南。廣州外貿學院雖然是第二批招生,但錄取分數線卻超過很多第一批招生的學校。

    合併後的廣外,從單科性大學往綜合性大學發展,方向其實還是對的。但奈何光是外語和外貿,撐不起一個綜合性大學的架子。合併後改為省屬,大肆擴招,本省學生佔8成以上,生源質量急劇下降,已經埋下廣外衰敗的主因之一。自從落選211,就更是江河日下,錄取分數線一年比一年低。這次再落選雙一流,可謂雪上加霜,廣外未來的路在何方?

    客觀來說,廣外當時的高分數,得益於那時侯的外語熱和外貿熱。即便沒有985/211,廣外也會慢慢迴歸平淡。外語只是一門工具。廣外的高階翻譯,在全國排名算是領先的,但也只限在幾個文科領域。讓你去做工程、通訊等技術領域的翻譯,你做得了嗎?北外、上外,也好不到哪裡去。

    六、七十年代,中國外語人才奇缺,尤其是南方。所以才會把中大、武大等大學的外語系全部集中起來,組建專門的外語院校。經過幾十年的全民外語教育,加上大量學生留學海外,中國的外語水平有了很好的發展,專門的外語院校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另一方面,外語院校學生懂外語、不懂專業的問題卻日漸突出。

    長遠來說,語言院校未來的路越走越窄,廣外是否應該謀求和中大或是華工合併?

    先說中大。廣外和中大外國語學院算是同根同源。廣外的底子其實是中大外語系。1970年,中山大學外語系、暨南大學外語系、外貿系以及廣州外國語學校都併入當時的廣州外國語學院。等於中大整個外語系都調到廣外了。廣外的幾任院長和很多知名教授,其實都是中大外語系的。

    而當時的中大外語系,又是由華南和中南地區的外語系合併而成的。當時武大外語系的學生和部分 教授,和中南區的幾所高等院校的外語系都一起合併到中山大學外語系。這些老師最後都被隨中大外語系到廣外了。比如戴鎦齡、梁宗岱、桂詩春、黃建華。可以說,那時的廣外,集中了華南和中南地區最好的外語教授。

    在《中山大學外語學科90年史稿(1924—2014)》中,曾做過這樣的記載:(1970年)9月,除少數教師留在中山大學擔任公共外語教學任務外,外語系其他教師連同行政人員一起,全部調往廣東外國語學院(廣外當時的名稱)。

    中大外語系最終共77人被調往廣外,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大批裝置及圖書均隨人員同時調出。

    戴鎦齡教授在整個華南外語界的資格很老,是中國翻譯界的泰斗。戴鎦齡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至今仍然被公認為是最好的莎翁十四行詩譯作之一。20世紀30年代,他從英國留學回到中國,在武漢大學任教10幾年,50年代初隨武大外語系一起被併入中大外語系,又隨中大外語系到了廣外。中大後來重新設外語系,戴鎦齡又回到中大,擔任中大外語系主任,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英語語言文學專業首批博士生導師,接著便培養出中國第一位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如果戴鎦齡留在廣外,這個博士點就是廣外的了。

    梁宗岱、桂詩春、黃建華則留在了廣外。

    梁宗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集詩人、理論家、批評家、翻譯家於一身的罕見人才,可謂名滿文壇。莎士比亞、歌德、里爾克、瓦雷裡等世界文學大師的詩歌作品之所以能在中國風行,與他的大力譯介息息相關。28歲從法國留學歸來,出任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和系主任,先後執教過北大、南開、復旦。1956年,他在中山大學籌辦法語專業。1970年隨中大外語系轉至廣外,任廣外法語教授,之後廣外便成為他最終的棲息地。

    廣州外國語學院和廣州外貿學院合併後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首任校長黃建華,就是梁宗岱的學生,確切地說是梁宗岱在中大任教時的學生。黃建華在中大畢業後留校任教,成為梁宗岱的同事,1970年也隨梁宗岱調入廣外,1989年做了廣外的院長。

    廣外另外一位老院長桂詩春,1950年考入武漢大學外語系。在院系調整後,隨武漢大學外語系進入中山大學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1970年,中山大學外語系併入廣外,彼時已在中大英文系有15年教齡的桂詩春,也隨同該系一起來到了廣外。

    桂詩春在廣外創辦了全國第一個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專業。到現在為止,這仍然是廣外在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學科,在全國排名第一。高考的英語標準化考試,也是由桂教授主持,從廣東開始實驗,最後推廣到全國。

    廣外併入中大,也算是迴歸本源。但中大後來自己重新辦了外語系,現在的發展也很好。雖然廣外的外國語言文學,2012年在教育部學科評估高校排名第五,中大排名第17,但中大的外語學院自帶名校的光環,是廣外無法比擬的。廣外迴歸中大,也不會受到多大的重視。

    更好的選擇,可能是併入華工。華工有相當一部分也起源於中大。廣外和華工也另有淵源。廣外剛創辦時,校址就在華工華農隔壁。後來廣外搬到白雲山後,原校址移交給了華工,現在是華工的工商管理學院。

    華工作為工科名校,文科相對薄弱。仍以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為例,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全國具有“博士一級”授權的高校共34所,有30所參評;還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級”授權和碩士授權的高校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92所。廣外排第五,中大第17。榜單中不乏工科名校:上海交大排第10,華科第37,連太原理工、長春理工都榜上有名。而華工外國語學院沒有博士點,僅有幾個碩士點,沒有參評。

    廣外的外語優勢,可以補足華工在文科方面的弱項,再加上華農的農學,三家從中大分出來的專業院校,可以再加上原來的第一軍醫大學、現在的南方醫科大學,四校優勢學科互補,可以互相促進,合併組成新的綜合性大學,校名:華南大學。假以時日,在雙一流大學建設中應該可以佔據不錯的名次,與中大可以比肩。

    當然,新的雙一流大學發展方向,更注重一流學科的培育,而不是像原來搞985/211一樣,合併成為巨無霸。四校合併,旨在重新整合跨學科優勢,打造更多世界一流學科,在5年後的雙一流重新評估時,有更多學科進入雙一流名單,提升廣東在全國雙一流大學版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這裡不得不離題吐槽一句,廣東的高等教育,與廣東經濟大省的地位嚴重不符啊。廣東進入雙一流的學科,實在太少了。華工也只有4個學科入選。)

    各校的原有學科,都應該深度融合到新的大學。以廣外為例,在新的華南大學下,做以下整合:

    1、組建新的外國語學院,名字可以考慮“華南大學廣州外國語學院”,在某種程度上保留原廣外的品牌,留下廣外的歷史和傳承衣缽。以廣外現在外國語言文學學科排名全國第五、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的水平,與全國各大高校比都不遜色於誰。新廣外應該以研究生教育為主,以高精尖為特色,培養頂尖外語專業人才,減少專業外語人才培養規模,特別是減少本科規模。專業的外語研究人才和翻譯人才本來就不需要多少。

    1)保持原來在應用語言學的全國領先地位。

    2)提升英語、法語等原有外國語言文學優勢學科在全國的排名,並以東南亞小語種為突破口,藉助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整合政治學、法學、社會學、外交學等學科群,加強對東南亞政治、法律、文化的研究,打造在全國領先的東南亞研究學科群。

    3)結合華工的理工科優勢,打造新的高階翻譯學科群,特別是滿足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外語+建築、外語+通訊、外語+法律、外語+商務、外語+金融等高階翻譯人才。

    2、發揮廣外的外語優勢,全面提升新的華南大學所有學科的公共外語水平,打造新型“專業+外語”國際化人才。外國語學院以高精尖為特色,減少專業外語人才培養規模。富餘的外語師資分流至全校的公共外語教學。

    分流的老師也不用自卑。因為提升全校所有專業的公共外語水平,甚至比培養專業外語人才更重要!

    復旦大學教授、全國學術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蔡基剛極力反對擴大翻譯專業,他認為:中國要全方位地實現走出去,要真正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靠翻譯人才、靠英語精英是要誤大事的,帶來的只能是更多的被動和遺憾。我們可以這麼說:什麼時候我們的科技文獻翻譯人員找不到工作了,世界舞臺活躍的是由科技、工程、軍事和法律專業的畢業生而不是翻譯和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是我們科技經濟外交真正崛起的時候了;什麼時候停止大規模翻譯招生、停止語言服務了,就是中國英語教育走上真正健康發展道路的時候了。只要我們調整英語教育方向,把主要的教學資源從英語專業和培養翻譯人才轉到公共英語,致力於培養大學生用英語從事專業研究和工作的能力,他們一定能在較短時間裡成為活躍在各自專業領域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科學家和技術工程軍事人員。

    我贊同蔡教授的觀點。中國正在崛起,中國的跨國企業正在成長,急需懂外語和外國文化的專業人才。華工要提升在雙一流大學建設中的地位,需要發揮廣外的外語優勢,提升所有專業的公共外語水平,培養真正的國際化人才。

    教育部設有“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其中,英語專業分委員會由廣外擔任主任委員,對全國高等學校英語類本科專業(含英語、翻譯、商務英語)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理論研究、諮詢、指導、評估。作為全國英語專業教學的主委單位,廣外對提高華工各專業的公共外語教學水平,應該是綽綽有餘的。

    3、其他經管等學科,全面與華工華農現有學科融合。

  • 2 # 楊老五157714146

    語言院校未來的路越走越窄、有可能只因大的企業假如和外資合作那麼就會用到外語人員聯絡、談合資所以說外語學院以後的路子越走越廣。

  • 3 # 行者潘

    廣外+廣大+華工=華南科技大學。廣外專注“本土國際化”和“國際本地化”相容幷蓄的Glocal發展規劃,與企業需求高度融合,包括科技外語、語言文化、企業文化等;廣大專注“廣博通識”類定位,比如哲學與宗教、商科與貿易、歷史與政治等院系發展方向;華工則繼續專注理工類及前沿科技(對標麻省理工學院)。五年的整合梳理、精益發展,可以進入全國20強,廣東三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迪瑪希和張傑高音到底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