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代社會還像這樣嗎? 三世請佛不知有,顛狂普化翻筋斗。 狸奴白牯卻知有,寒拾相逢開笑口。 野幹鳴,師子吼。 八兩鬥斤,十升一斗。 不從他覓,須還自有。 犬不擇家貧。子不嫌母醜。
1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好人後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作者 李鴻永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指的是:封建社會人們的道德觀念和人與動物的活諧相處。但在當今社會不一定相符!不會再流傳下去。

    先解釋“子不嫌娘醜”的原意。在封建社會里,尤其在儒家思想統治下的社會里,上層統治者用仁義道德,禮儀亷恥來約束廣大人民,使百姓對上,對祖宗先人,對父母無上尊重,提倡孝弟,以孝為先。這當然也無可厚非,作為一個人,有情感的血肉之軀,自母體懷孕開始,要經歷姙娠反應期,十月懷胎,到嬰兒呱呱墮地,中間經九死一生。三歲之前,以母乳為主,擦屎刮尿,嚼鏌餵飯,娘睡溼兒睡幹。剛會走步,怕兒跌倒摔傷,能大跑又怕跌坑掉井,野狗咬傷。剛上南學又怕兒受先生體罰捱打……。將兒養大操碎娘一片苦心。

    兒子離開母親,在那個社會多數人自身難得溫飽,那有餘力去養別人家的孩子,兒子將無法生存。加之社會大環境提倡孝道,提倡感恩,提倡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所以不會產生兒嫌母醜的不良社會現像。

    狗不嫌家貧,更是狗的本姓,也是人與動物活諧相處的表現。狗有同人性,守家園,護主人的習性。當然主人對狗也視為家庭一成員,一日三餐,剩多剩少總要餵狗,冬天鋪狗窩,放暖草,防雨雪。在這環境下,狗自然不願離開,所以呈現出狗不嫌家貪。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在當今社會不一定符合現實。自西方“文明”傳入中囯後,這句話已不符現實。就“兒不嫌娘醜”說,在民國時期,一位中學生,母親去給他送學費、寒衣,當同學指著他母親問道:這位老婦人是誰?他竟答曰:這是我家傭人,打發她來給我送寒衣!他嫌她母親破衣爛衫丟他的人。像這樣嫌娘醜的已經不是個例,普遍存在。

    現在的養狗,一是不需要它看家護院,因家家都有防盜門,監控頭。二也不需與動物活諧共處。不需要時可到貓狗市場出售交易,甚之賣於狗肉店,任人宰殺。狗也不存在不離不棄,死守家門,誰有錢就跟誰去!

    所以“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不會再留傳下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袁紹真得像三國演義中那麼無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