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裡論君

    不是小編咬文嚼字,劉備在演義中確實表現的寬厚,但真實情況未必如此,最表現待人以寬的事件就是,三請諸葛亮。可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自劉備創業以來,屢不成事,抱過不少大腿,但就是自己獨立不了,思來想去,是缺了一位CEO,聽人介紹恰好有這麼一位待業家中,自己公司又沒實力,所以不管對方擺什麼譜,自己都得接著。所以說:待人以寬不是他的性格,而是他僅有的方法。最明顯的事例就是:劉備混壯之後,對待來應聘的龐統,儼然一副老總的派頭。

    說完這些,我們來切入正題,臨終之時,為什麼特意提了提馬謖,是老皇帝臨死預見了未來?

    應該不是,老皇帝撒手人寰之際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皇帝,最不放心的當是眼前的這個CEO,而馬謖無論才、學、氣都特別入諸葛亮的法眼,換句話講,此人就是諸葛亮有心栽培的心腹。說馬謖有才無實更多是託辭,主要是不讓你重用自己的心腹,一是看你聽不聽話,二來點撥一下別發展自己的勢力。劉備死後,為什麼劉禪一直對這位功勳卓著的老臣深懷戒備,大膽猜測一下,想是劉備曾經囑咐過什麼。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焦點人物——馬謖,這老兄也是“仁義”,偏偏就被劉備說中了: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本該抓住機遇的時刻,卻在駐紮街亭的時候異想天開,放棄水源,致使北伐大計流產,諸葛亮想不殺他都難。

  • 2 # 一小菜一

    所為歷史是後人為前朝修歷,用文字把前朝發生過的事情表達出來。所以曆書中記載的前朝人之間的對話未必是真實歷史中人的原話。史書中這段話和事後孔明說劉備早己叮囑馬謖不能付己重任,只是修史人為了更能突出劉備的識人的眼光。劉備從一小販到建立蜀漢,肯定有過人之處。他特別能識人並知道怎麼用此人。他也知道馬謖是有本事的,但缺乏獨當一面的經驗和䁛力。劉備臨死前可能會因馬謖名氣很大諸葛亮就委以重任。出於提醒孔明慎用馬謖。還要多煅練與考察。馬謖曾跟隨孔明平定南方,因南方地理位置複雜,馬謖為諸葛亮給出戰略方針,用兵為輔,安撫為主。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孔明採用。因為安撫和攻心徹底平定南方,讓南方人死心塌地永不再反。可謂眼光獨到。孔明也因此很欣賞馬謖。出師北伐益州本土貴族和官員是持反對態度的。而諸葛亮為了平息內部矛盾和樹立政治形勢執意北伐,性格謹慎的孔明在用人方面選擇自己培養的馬謖。失利以後為了給開始就持反對北伐的益州派們一個說法,來平息內部矛盾就犧牲了馬謖。馬謖也是倒黴。此戰中也正中下懷。

  • 3 # 小鴻哥

    因為劉備知道諸葛亮太過欣賞馬謖。就如成績好的同學睡覺和成績不好的同學睡覺。犯的錯是一樣的,但老師眼裡就不一樣。劉備就是害怕諸葛亮太欣賞馬謖,當局者迷。馬謖也確實是人才。馬氏五兄弟並有才名,白眉最良。馬良最有才,跟諸葛亮關係非常好。好到稱兄道弟。馬謖好論軍機,經常跟諸葛亮聊到天亮。諸葛亮準備南征,跟馬謖說雖然我們一起計劃了幾年了。馬謖跟諸葛亮講攻城為下,攻必為上。說明馬謖做參謀還是可以的。但缺乏實際領軍,所以第一次北伐。馬謖領了守街亭的重任。諸葛亮也跟馬謖交待了此戰重要,怎麼打的計劃。但馬謖自負根本沒有按諸葛亮佈署(違亮節度),不聽部下規勸(王平連規諫謖)指揮失誤(舍水上山)戰敗逃跑。諸葛亮為平息眾怒把馬謖下獄,還沒執行就死了。臨終馬謖寫信給諸葛亮:明公(諸葛亮)待謖如子,謖視明公如父。然後拿舜殺了禹的父親,依然任用禹治水。馬謖死後,十萬之眾哭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程式設計師都是用Mac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