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花16256545010
-
2 # 中醫養生鄭芝環
中醫有痰溼體質之說,溼就好理解,但是痰是什麼?很多人就不太懂,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這方面。
中醫認為痰是體內水液代謝障礙形成的產物,由水液凝聚而成痰。
痰有兩種形式存在:第一個是有形之痰,這個是我們能看得見的,比如從喉嚨氣管吐出來的,咳嗽咳痰的痰;還有一種是無形之痰,可以理解為體內的雜質廢物,能夠流竄四肢、經絡、官竅,導致人體出現多種多樣的症狀。
所謂“痰迷心竅”、“百病多由痰作祟”,都是無形之痰在影響人體。
中醫認為脾是生痰之源,多數是因為脾胃運化功能差,水溼內生,凝聚成痰;或者因為其它臟腑的問題,比如肝氣不暢、腎陽虧虛,間接影響脾胃,也能生痰;或者火熱傷津、凝聚成痰等.......
有形之痰,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咳嗽咳痰、呼吸氣喘等等;但是無形之痰,流竄人體四肢、經絡、面板、內臟,出現的問題就多種多樣。
第一:痰影響人體的氣血運暢。所謂痰阻經絡、阻礙氣血,所以很多人會出現四肢麻木、胸悶、腹脹、噁心、反胃等問題;
第二:痰能影響水液代謝。痰溼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面板鬆軟、臃腫、腹脹等問題,因為痰飲、痰溼、水溼停留在人體的面板、臟腑之間,出現的症狀。
第三:痰容易矇蔽心竅。痰是濁物,而心神清靈;所以如果痰濁矇蔽心竅,那便會出現胸悶頭暈、精神不振、心煩失眠、甚至心神錯亂等問題。
第四:痰跟可以跟火、瘀、溼等夾雜存在。這些致病因素,在人體不同的部位發病,便表現為該部位的症狀,變化多端,病症錯綜複雜。
中醫調養的關鍵在於,健脾化痰去溼,如果有痰熱的要清熱化痰,有痰瘀的需要化痰祛瘀;
日常要注意健脾,少吃寒涼、少吃肥膩,以杜絕生痰之源。
中醫祛痰的經典配方是二陳丸,主要藥物是半夏、陳皮、茯苓;這個方子多跟其他方子配伍,根據不同的症狀調理治病。
-
3 # 春意養生說
脾虛痰溼體質:平日喜歡肥甘厚味、飲食不夠節制、缺乏運動、體形肥胖的女性,體內多有痰溼,導致氣血雍滯,易發生月經遲來,甚至閉經。痰溼體質還容易犯困、疲勞、便溏、面板不緊緻、眼泡浮腫、腹部贅肉、白帶過多、
-
4 # 蔡笑英
懶是痰溼體質的典型特點,如果還有下半身胖,舌苔膩,大便粘或白帶過多的症狀,月經推遲和量少是痰溼壅滯,經脈阻滯,血行不暢,經血減少。
痰溼體質注意事項:
1.加強運動,強健身體機能,健康脾胃功能。
2.不宜在潮溼的環境裡久留,在陰雨季節要注意避免溼邪的侵襲.這類體質的人平時還應定期檢查血糖,血脂,血壓。
3.嗜睡者應逐漸減少睡眠時間,多進行戶外活動,讓日光使得身體機能活躍起來。
4.洗澡應洗熱水澡,適當出汗為宜;穿衣儘量保持寬鬆,面料以棉,麻,絲等透氣散溼的天然纖維為主,這樣有利於汗液蒸發,祛除體內溼氣。
5.注意保暖。溼遇溫則行,遇寒則凝。寒涼的天氣不利水溼在體內運化,常傷及脾胃,因此痰溼體質在寒涼的天氣症狀較為明顯。
痰溼體質養生方法:
環境調攝:不宜居住在潮溼的環境裡;在陰雨季節,要注意溼邪的侵襲。
飲食調理:少食肥甘厚味,酒類也不宜多飲,且勿過飽。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溼、化痰祛痰的食物,更應多食之,如白蘿蔔、荸薺、紫菜、海蜇、洋蔥、批杷、白果、大棗、扁豆、薏苡仁、紅小豆、蠶豆、包菜等。
運動鍛鍊:痰溼之體質,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散步、慢跑、球類、游泳、武術、八段錦、五禽戲,以及各種舞蹈,均可選擇。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疏鬆的皮肉逐漸轉變成結實、緻密之肌肉。氣功方面,以動樁功、保健功、長壽功為宜,加強運氣功法。
-
5 # 果蔬食健康
總感覺渾身倦怠、乏力?
動不動就拉肚子,腸胃功能差?
天沒那麼熱,虛汗還是止不住的冒?
經常無故水腫,小腹肥肉堆積……這是脾虛引起的!
這些都是脾虛溼氣重的外在表現!溼大很傷身
一溼不除,百病滋生
說到溼氣,一定會說脾虛,這是中醫上常講到的,它不是簡單的指脾臟,而是說我們人體整個的運化系統,是人體五個重要的臟器之一,且一般脾虛的人,腸胃很差,因此常說脾胃虛弱,兩者相輔相成。
【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常表現為:病程長,經常洩瀉,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容易腹脹,尤其是食入過度,大便多,食慾不振,面色萎黃,疲憊倦怠,瘦弱亦或虛胖,舌苔白。
【脾氣虛】
脾氣虛常表現為: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瀉,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髒白。
【脾陽虛】
脾陽虛常表現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
【胃氣虛】
脾陽虛常表現為: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
【胃陰虛】
脾陽虛常表現為:虛火上炎,口乾、容易飢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
其實,脾胃虛弱除了自己吃中藥熬製中藥,還可以用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來健脾養胃,比如中藥健脾去溼茶——沁元茶
它對去溼熱有很好的效果,是市場上比較認可的一種中藥祛溼茶。比如一些食療方法,也一定程度上健脾去溼,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日常飲食哦。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健脾去溼粥:
1、適用於消瘦、食慾不振的脾胃虛弱者——蓮子山藥粥
材料:蓮子30克,山藥80克,粳米50克。將蓮子去皮及心,加山藥、粳米及水煮粥食用。
2、適用於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虛者——紅棗小米粥
材料:紅棗10個,小米30克,先將小米清洗後上鍋用小火炒成略黃,然後加入水及紅棗用大火燒開後小火熬成粥食用。
3、適用於手足心熱、便乾的脾陰虛者——沙參麥冬扁豆粥
材料:取沙參10克,麥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將沙參、麥冬加水煮20分鐘取汁,將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
4、日常需注意養護脾胃,改變脾虛體質!
從飲食方面入手最關鍵!飲食要以清淡為主,要忌食肥甘厚味生冷之物,戒菸酒,注意多吃點生薑、蔬果等富含纖維、維生素的食物。
宜吃:一些具有健脾益胃、驅寒排毒、利水消腫的食物,比如白蘿蔔、荸薺、紫菜、海蜇、洋蔥、白果、扁豆、紅小豆、蠶豆、包菜、香菇、海帶、冬瓜,芥菜、韭菜、包菜、大頭菜、香椿、辣椒、大蒜、生薑、木瓜、山藥、栗子、薏苡仁、玉米鬚、芡實、豇豆、牛肉、羊肉、狗肉、雞肉、鰱魚、鱒魚、帶魚、泥鰍、黃鱔、河蝦、海參、鮑魚;杏子、荔枝、檸檬、櫻桃、楊梅、檳榔、佛手、鵪鶉、栗子等。
忌吃:油膩、酸澀,肥甘厚味,戒酒,且最忌暴飲暴食及進食速度過快,肥甘厚味、酒類也不宜多飲,且勿過飽。
-
6 # 百世樂活
痰溼:溼氣有內溼—體內水分由於機能損傷無法正常排出體外而形成;
外溼—外部溼氣環境給身體帶來的水溼。
痰—體內多餘的脂肪、廢物、水分由於功能失調沒有被正常代謝出去的產物。
痰溼體質形成原因
1,飲食不規律、食量大、偏肥厚油膩、攝入不均衡造成脾胃失調而形成。多脾虛
2,膳食不均衡、作息不規律、熬夜等破壞正常生理規律造成內分泌紊亂而形成。多陰虛
3,缺乏運動、久坐久臥、水溼凝聚、代謝減慢影響了體內廢物的排洩而形成。多氣虛
痰溼體質主要表現
1)形體肥胖、腹部肥滿鬆軟、多出現胃腸不適;四肢痠痛沉重,愛打呼嚕、慵懶常感到睏倦。
2)口中粘膩,喜食肥甘甜黏;舌胖有齒痕,苔白膩;面色暗黃、面部面板油脂較多,汗多且粘,或不出汗。
3)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於忍耐;口渴時候很少;對溼環境及梅雨季節的適應能力差。
4)大便不爽,便溏,拉不乾淨、小便渾濁;女性白帶多,下體分泌物異味比較重,下焦溼熱比較重。
痰溼體質如何祛痰
1,飲食多清淡,多吃粗糧,戒酒、減少食鹽攝入量、不宜吃得過飽;忌暴飲暴食,忌進補。
2,合理睡眠,避免嗜睡;避免潮溼環境對身體的傷害,多曬太陽;不愛出汗者想辦法促進排汗比如多喝薑茶,多泡熱水澡。
3,最關鍵一點,這一點做好了,祛痰效果最明顯,就是鍛鍊。只要你動起來了,對體質的改變非常有利,祛痰也就不是難事了。
建議大家有不吃藥能解決的問題,儘量不去吃藥,畢竟都會有副作用。所以我很少去推薦藥物治療某些身體不適,既然運動就能解決的問題,何必去吃藥。
-
7 # 悅楊
痰溼體質人多肥胖者居多,痰溼容易導致血稠度高,容易往心腦血管方面疾病發生。常見體徵總結:大腹便便,油光滿面,聰明絕頂,汗如雨下。常見舌象:舌體肥厚膩,多苔。通常可以多吃山楂,陳皮,茯苓等消脂化濁,理氣燥溼,利水。
回覆列表
人的體質分為五種:1,陽虛體質,2,陰虛體質,3氣虛體質,4痰溼體質,5溼熱體質。痰溼體質就是其中一種。
什麼是痰溼體質?痰溼體質是指水液內停,痰溼凝聚,以粘,滯,重,濁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其主要症狀為:
一,身體沉重,四肢浮腫。
二,胸悶憋氣,痰多,懶動嗜睡。
三,面板出油多,面色黯淡無光。
四,肌膚麻木,關節痠痛。
五,頭暈目眩,鼾聲如雷。
六,舌體胖大,舌苔滑膩,舌邊有齒痕,出汗過多,或者無汗,大便不成形,小便清如水。喜熱怕冷。性格溫和,穩重,多善於忍耐。女性白帶過多。
痰溼體質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而其中又與脾關係最為密切。所以要預防和改善痰溼體質,就要著重調補好脾臟。
那麼調理脾臟最好的辦法,就是“飲食有節”:多食清淡,少食油膩,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膏粱厚味。透過這些減少脾臟的負擔。同時痰溼體質的人還應少吃酸和甜的食物,因為酸甜食物會轉化成津液,從而痰溼狀況會更加嚴重。痰溼體質的人平時要多吃祛溼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紅豆,鯉魚,荔枝,櫻花等食物,少食鴨肉,海鮮,蚌肉,梨,李子,山楂,柚子,白糖等助溼的食品。
另外痰溼體質的人,平時一定要多洗熱水澡,堅持體育鍛煉,因洗熱水澡,可令全身毛孔張開,將體內的水溼消散出去,預防和改善了痰溼體質。體育鍛煉,可改善身體狀況。因一般痰溼體質的人多形體肥胖,皮下脂肪堆積。剛開始可選擇一些活動量較小的專案,如散步,慢跑,鍛鍊一段時間後活動量應逐漸增強,比如打球,登山等。
此外,有痰溼體質的人居住環境一定要乾燥。衣服布料要選棉,絲,麻等透氣散溼的天然纖維,平時穿衣服要寬鬆,要經常曬太陽。只有這樣偏痰溼體質的人,身體才會逐漸得以改善,達到五臟平衡,少得病,不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