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假設光子質量存在。
7
回覆列表
  • 1 # 二次元的流星雨

    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理論光速(有質量的物體)不可被超越,但有幾張情況例外。1.宇宙大爆炸時物質以超越光速擴張。當然支援相對論的學者提出了另一種看法,是空間在以超光速擴張,物質仍以光速擴散。

    2.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糾纏

    小知識:量子糾纏

    在量子物理中,相互糾纏的量子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絡,即使距離隔得很遠,也能影響彼此的行為。這意味著,如果你測量出,一對光子中的其中一個的自旋方向為“上”,那麼過了一瞬間之後,另一個的自旋方向將是“下”。即使兩個光子分處世界的兩端,也會出現這一現象。這一理論被愛因斯坦成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他並不喜歡這一理論,因為該理論認為資訊傳播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臺北時間11月17日訊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人們近日又一次證明,愛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錯誤。最近開展的一項實驗顯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確存在,併為其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證據。

    愛因斯坦用這一概念描述量子力學,即組成物質和光的最小粒子具有的一系列奇特表現。更具體來說,他指代的是量子糾纏——這一概念認為,在量子力學中,一對亞原子粒子可以以一種看不見的形式,跨越時空,相互聯結在一起。

    然而,在近期發表在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給出了迄今為止最可靠的證據,證明量子糾纏的確存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們製造了數對兩兩相同的光子,並將它們分別送往不同的地方進行觀測。該研究團隊成功堵住了此前貝爾實驗中的三大“漏洞”,最終取得了卓越的實驗成果。

    “你無法證明量子力學的正確性,但定域性和我們的實驗結果確實是互相矛盾的,”NIST的克里斯特·沙爾姆(Krister Shalm)說道,“我們的實驗結果和量子力學方面的預測一致,都證明了互相纏結的粒子間的確存在著‘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與NIST的論文同時提交給該期刊的,還有由維也納大學提交的一篇論文。後者使用了類似的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器,得到了相同的實驗結果。不過,NIST的研究人員認為,自己的研究結果比此前由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發表的研究結果更具說服力。在NIST的研究中,光子源和兩臺探測器被分別放置在三個房間裡,這些房間位於同一座實驗室大樓的同一層上,彼此之間相隔很遠。兩臺探測器之間隔了184米,與光子源各隔了126和132米。

    光子源以正常方式產生光子,即用一道鐳射束擊中一種特殊的晶體,從而激發出成對的光子流。這一過程可以產生成對的、相互糾纏的光子,每對光子中,其中一個的偏振方向與另一個具有一定的聯絡(偏振方向指的是光子的特定方向,如垂直或水平)。每對光子被各自分開,然後由光纜發往遠處的兩臺探測器。在光子的傳輸過程中,一臺隨機數產生器會隨機從兩種偏振狀態中選出一種,對兩臺探測器分別進行配置。如果到達探測器的光子滿足該探測器的設定,它就會有90%的機率被探測到。

    在情況最好的一次實驗中,兩臺探測器在30分鐘內,同時檢測到成對光子的次數共計6378次。而在其它實驗中,如在只有一臺探測器工作的情況下,在總共12127次相關事件中,探測器只檢測出了5749次。

    研究人員透過計算得出,如果局域性理論成立,能得到這一實驗結果的可能性只有1.7億分之一。因此可以認為,NIST的實驗成功堵上了貝爾實驗的三大漏洞。由於NIST使用的單光子探測器,該實驗的效率很高,可以保證受到探測的光子和測量結果能夠代表實際的整體情況。實驗中使用的探測器由超導奈米導線製成,效率高達90%,整個系統的效率約75%。

    目前還沒有比光速更快的通訊。這兩臺探測器之間所隔距離需要光速執行幾百納秒時間,但最終測量結果比光速通訊還快了40納秒,說明超光速通訊是可能存在的。由於探測器配置是由處於光子源之外的隨機數產生器進行的,因此該實驗杜絕了人為操縱的可能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美國政府沒權利發行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