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城觀點

    唐朝似乎還沒有“春節”一說,大年初一在唐時稱為“元旦”或“元正”等。當時也有七天假日,唐玄宗《假寧令》曰:“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這七日是除夕及之前三天,加上初一(即元日)、初二、初三。白居易曾寫道:“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頻。”

    還有一種說法,慶新年節假日是“前二後三”,敦煌寫本鄭餘慶《大唐新定吉凶書儀》中說:“元正日,冬至日,右已上二大節準令休假七日,前三後四日”,意思是新春元正的假期從除夕前兩日開始,而到正月初四結束。

    唐朝的詩人崔道融在《元日有題》中也寫道:“十載元正酒,相歡意轉深。”元正大唐百姓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除夕夜,在習俗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稱為“驅儺”,家家戶戶的人們透過吹笛擊鼓,驅趕疫鬼,祈禱新年健康平安無災禍。在驅儺結束之後,隨即放爆竹、點篝火,開始進行除夕守歲。除夕在唐時亦稱“歲除”。在這個節日之夜,無論家裡還是街市上,有各種歡樂的節日活動,大唐人幾乎整夜無人入眠。街市上篝火通明,節日活動通宵達旦,歡樂氣息瀰漫於各處。

    “歲除”之後,迎來次日的“元正”,家家戶戶聚餐喝花椒酒,既驅寒祛溼,又加添節日的溫暖氣氛,同時,家家戶戶換上新桃符,“辟邪”迎新,大唐人在一片祥和與歡樂的氣氛中接來新的一年。

    依照唐朝禮俗,在“元正”之日,皇帝有他最忙碌的一天,他舉行大朝會,在皇宮正殿召見文武百官,同時也接見地方進長安的使者以及各國使使節。在節日覲見皇帝,使者們自然是要帶來了各地的奇珍異寶,而作為喜慶氣氛中的回禮,皇帝也要對使者進行賞賜,對官員進行獎賞。節日氣氛中,當然更要表示皇恩浩蕩、澤被九州、關心大臣。

    皇帝在舉行大朝會之後,皇帝還要舉行“大陳設”,所謂的“大陳設”即是在皇宮正殿裡展出能各種隆重而盛大的寶物大展示,特別是顯示那些能顯示大唐宏大氣度的“國器”。這些“國器”是殿中省(即負責管理宮中事務的機構)把歷朝歷代最珍貴的寶物集中起來,在“元正”之日於大殿展示,用以表示大唐王朝的的威儀和氣派。

    在“大陳設”之後,皇帝一般都要按照“元正”節日的慣例,頒佈大赦令,雖然說大赦令並非每年“元正”之日都有,但至少在重要年份一般都是要頒發的。大赦令不赦免罪大惡極的囚犯,但其他的大多數囚犯都可以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與家人“正元”的節日快樂生活。“元正”大赦令表現了大唐王朝的寬容情懷和宏大氣度。

    儲光羲在詩中寫道:“闔門守初夜,燎火到清晨。”這表明,唐朝時民間吃團圓飯和守歲的情景。

    過“元正”時,唐朝人喜歡吃甜食,比如,吃“膠牙餳”,“餳”相當於現在所說的“麥芽糖”,即古人用大麥、小麥或者糯米制作出來的甜食。“膠牙餳”比較粘軟,甜度不像蜂蜜那麼甜,一般是用現在所說的蔗糖做的,在當時蔗糖叫“石蜜”,從國外傳入的,當時是比較珍貴的,甜蜜的味兒,所表示是生活甜甜蜜蜜之意。

    過“元正”時,也吃餃子,餃子在唐朝已經有了,其做法是用麵皮捏成半月形裹著餡,在大鍋裡的滾水中煮熟,之後撈出來,裝在碗裡或盤子裡,食用時佐以醋等,其做法和製作方法,與現在沒有本質的差別。也有連著湯吃的,在唐朝,叫做“湯中牢丸”。

    在盛唐時,唐長安佛學傳播很廣,影響很大,新年的節日中,也受佛教的影響。在長安,家家戶戶要立竹竿子,掛上幡子,在節日的氣氛中,迎新歲祈求長壽。而在寺廟裡,在新年節日裡常常有面對大眾的關於佛學的通俗講座,由名僧開講,引士庶、平民來聽講,以傳播佛學。比如,會昌寺法師文漵在長安開壇俗講,傳播《華嚴經》《法華經》等。

    大年節日,過了初-一初二之後,唐朝人便開始走出家門,四處走訪親友,親戚朋友之間互相宴請,在當時稱為“傳座”。人們在初一、初二忙完後,有了功夫備好酒菜,剛好可以邀請親朋好友,趁假日中的歡樂氣氛,邀請好友,聚在一起喝“年酒”,或稱吃“春酒”。

    到了正月初七,唐朝人稱為“人日”的日子來了,據說這“人日”是由東方朔所創設的。在這一天,大唐的婦女們極力裝扮自己,她們在臉上畫上各式圖案,有“斜紅”、“面靨”等,同時還巧施絳唇,塗脂抹粉,塗上稱為“萬金紅、大紅春、內家圓”等的口紅。

    而在“人日”這一天,皇帝要大宴群臣,賞賜文武百官以綢緞彩帛,並與大臣一起賞雪景,讓文人雅士吟詩作賦,並欣賞各種剪紙圖案。

  • 2 # 吃不掉的過往

    全民放假,開放集市,舉辦晚會,接待北方各部落民眾,燃放煙花,寫春聯,貼門神,中央都城允許外人定期進入,一些毒坊妓院開始歇業(參考水滸李師師),應該和現在沒什麼區別。

  • 3 # 金兔歷史

    唐朝的時候就有黃金週,一般過年會放七天假,為年前三天、年後三天,加上春節。

    不過當時倒沒有春節這一叫法,因為唐朝的時候只有農曆曆法,當時管大年初一叫元正,也叫元旦、元日或歲日。

    唐朝人過年是非常講究的,年前三天,在外的遊子都要儘量往家裡趕,以求和家人團聚。

    除夕夜,全家會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喝花椒酒,喝花椒酒就是把花椒放在盤中,飲酒時撮一點放入杯中,以驅寒祛溼。

    吃完團圓飯之後,全家人會圍坐在火盆旁直到天明,稱為“守歲”,杜甫有詩云,“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說的便是當時除夕夜吃團圓飯和守歲的情景。

    唐朝的除夕還有一種儀式,叫儺或大儺,當時人們會在除夕選出男童,戴上猙獰的面具,穿上紅黑顏色的衣褲,擊鼓且舞蹈,說是可以驅鬼。

    除夕一過,便是新年,唐朝人過年爆竹是必不可少的,所謂“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指的就是唐朝人過春節放爆竹的情景。

    唐朝時過年還沒有貼春聯的習俗,只是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個名字,掛在門首,稱為仙木或桃符。

    相傳,神荼、鬱壘是兄弟倆,他們“效能執鬼”,居住在桃樹下。

    五代時,後蜀的孟昶在桃符上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說這是第一副春聯,此後,“桃符”就成為了春聯的別名。

    唐朝人過年要吃“五辛盤”,也叫春盤,由五種含有辛辣氣味的蔬菜拼成,說是吃這種東西可以祛除五臟中的陳腐之氣。

    年初一後,唐朝人就開始走親訪友,互相邀宴,稱為傳座,唐朝詩人李郢就有詩云,“鏘鏘華駟客,門館賀新正”。

    春節期間,朝廷照例會舉行早朝大典,這一天,皇帝可是大忙人。

    正旦朝會儀式是皇家重要典禮,場面宏大壯觀,它是國家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盛大的朝賀慶典對內可以顯示國家太平,對外則能彰顯帝國之國威。

    概括來說,就是舉行大朝會、大陳設,下達大赦令。

    總的來說,唐朝人過年,跟現在差異也不會很大,都講究團圓與平安,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人過年,會更富有科技感,年味倒不如從前那麼濃厚。

  • 4 # 史鑑在路上

    原來,黃金週早就出現了

    年味越來越淡,隨著我們的成長,年味也好像在逐步褪去,一起穿越,來看看唐朝的過年。

    在唐朝,還沒有春節這一說法,只有農曆曆法,大年初一叫“元旦”、“元日”、“元正”或“歲日”。開創開元盛世的唐玄宗《假寧令》:“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真可謂是春節黃金週。一般是年前三天、年後三天,加上過年當天(初一),唐朝是歷史上第一次春節放長假的朝代,這個福利在秦漢以及魏晉朝都沒有的。

    跨年守歲

    現在,都流行元旦(1月1日)跨年,不同的地方選擇比較適合的地點進行跨年,例如:武漢的江灘、上海外灘、昆明歡樂世界等等,都有自己的選擇。但是在唐朝的跨年,是守歲,每到過年,出門遠遊、在外求學、經商、在外做官等人,除夕前,都會盡量往家趕,都想在大年除夕夜,全家團聚吃年夜飯,喝花椒酒,一家人坐一起暢談聊天,杜甫有詩云:“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一般在吃過團圓飯,全家人圍坐火盆到天明,辭舊迎新,一起守歲。唐朝時代,一家人是陣容強大,家族式的過年,大家族的人很多。大詩人白居易曾寫自家過年:“弟妹妻孥小侄甥,嬌痴弄我助歡情。”有輩分高的老人在時,老人的直系兒孫,還可能有老人的弟弟、妹妹等的兒孫到家裡聚在一起團圓守歲,守歲並非當時民間所獨有,宮廷也有。據說,“壓歲錢”最早出現在唐朝,據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記載“玄宗親視之,喜贈貴妃洗兒錢”,後來慢慢發展成為壓歲錢。

    在飲食方面

    唐朝過年要吃五辛盤(春盤),由五種有辛辣氣味蔬菜(大蒜、小蒜、韭菜、蕓薹、胡荽)拼成的,發散五臟中的陳腐之氣。另外還會備膠牙餳、屠蘇酒等食品和飲料,元日要喝過年專用飲品:一種叫“屠蘇酒”,另一種叫“椒柏酒”。唐朝人喝這兩種酒,有一種十分有趣的習慣,就是要從全家最小的孩子開始先喝。原因據說是“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飲酒”。長者後飲,最後飲者稱藍尾。當時北方出現了餃子,不過唐朝的餃子不叫“餃子”是叫牢丸“湯中牢丸”,吃的時候帶湯,湯中會撒芫荽等。

    煙花爆竹

    現在我們過年,都會放煙花,吃了年夜飯後,在農村,可以看到炫麗多彩的夜空,煙花鋪滿星空。小孩大人們都出來看煙花,放煙花,拉拉家常。火藥鞭炮在北宋才有記載,但是當時叫“編炮”,唐朝紙製“鞭炮”還沒出現,只有“爆竹”或稱“爆竿”。當然必須藉助火藥才能升空。

    風俗

    現在過年,有的農村有生活汙水、垃圾等不能倒家外,初一初二初三,三天不能打掃等風俗,同時有的地方早上還不能說“起床”的相關詞等。還有發壓歲錢等,在唐朝除夕和元旦這兩天,一般不往家外倒垃圾,破鞋子,要在院子裡挖坑埋掉,會出“印綬之子”,在子時到來之前,壞的掃帚這類,要扔進院裡的“庭燎”大火堆,可以“令人倉庫不虛”。

    唐朝公務員(官員)

    春節期間,舉行正旦朝會,是皇家重要典禮,盛大的朝賀慶典對內顯示國家太平,對外彰顯中華帝國國威,在正旦朝會盛典,會進行大朝會(皇帝在正殿召見文武百官,見各地朝集使和藩屬國和非藩屬國使節,接受拜賀、貢品及祥瑞等),大陳設就是大展覽,下達大赦令(有的犯人可獲得赦免或者減刑)。在這期間京官和主政一地的官員,過年一般是得留守值班,不能放假回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好網路銷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