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沐森君
-
2 # 風雲世界觀
分裂時期給老百姓留下的只有痛苦和無盡的悲傷,當然對於有志之士而言,也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但是“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絕不是說著玩的。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攻伐不斷
有“春秋無義戰”之說。這裡不用過多的贅述,看一下秦國名將白起一人就斬殺多少人吧。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閥之戰,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此後30餘年,攻取韓、魏、趙、楚等國70餘城。三十六年,領兵入楚,攻克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趙、魏聯軍攻南韓華陽,白起率軍救韓,大敗聯軍,斬魏軍13萬人,淹死趙軍2萬餘人。五十五年,長平之戰大敗趙軍,坑殺趙俘40多萬人。
單單白起一將就斬殺六國軍隊近百萬。所以我們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最大的功勞就是統一中國,讓華人意識到大一統才能安居樂意,大一統才是心之所向。
三國時,攻伐不斷,人相食
平民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哪個不是死傷幾十萬。統治階級也不好受,曹魏代劉漢、晉代魏,一次次宮廷政變,總有一大批王侯將相陪葬,漢獻帝的皇后都不能倖免,何況平民百姓呢?三國志中多次提到人相食的慘劇,可以想象亂世到底有多慘。
五代十國也是不堪
沒有所謂的道德束縛,只有赤裸裸的利益攻伐。對五代之所以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大概要從朱溫說起,這是一個沒有絲毫人情味的君王,驕奢淫逸,連下屬的老婆和兒媳都不放過,隨後朱溫被兒子所殺。之後的後唐也是如此,一次次的將軍造反,一次次的王朝更替,對於這樣的沒有秩序,沒有道德禮制的時代,真得很失望。
如果說真得喜歡,大概就是春秋時期了吧
因為在春秋以前,並沒有真正的統一,這一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各種思想學說層出不窮,中國幾乎所有的文化淵源都可追溯到這一時期。這一時期既有理想主義的孔子,也有兵家大成者孫子,還有荊軻這樣的義士,總之這一時期,太豐富多彩了,無論文化成就,還是對中國後來的影響。
-
3 # 龍鎮
春秋,當然是春秋。
春秋和戰國是連在一起的分裂時期,但是我不喜歡戰國。春秋的分裂,有一種古樸的味道。人與人之間,甚至國與國之間,多少還有一些田園牧歌的綣繾之情。即便在現在看起來,仍不失為一種溫婉的回憶。戰國則是赤裸裸的陰謀詭計,你死我活的競爭,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每一篇每一章都滴著血,絕無詩情畫意。
春秋是亂世,亂世就要打仗,但是普遍來說,戰爭的規模都不算大。齊桓公有三萬精兵,便可稱霸天下。這不是因為春秋時期的人口不多,而是因為春秋時期的戰爭,還是以貴族為主導的遊戲(肉食者謀),平民和奴隸沒有被大規模納入戰爭機器,因而破壞力也不是太大,不會出現戰國時期那種數十萬大軍被坑殺的慘劇。
春秋時期的霸主,打出的口號是尊王攘夷。他們確實很霸道,依靠強大的武力去征服別的國家,但是很少去消滅別的國家。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做的大部分工作,無非有三:一是帶領中原各國對抗南蠻(楚國)的入侵;二是帶頭尊崇周王室,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天子的權威;三是幫助弱小的國家抵禦北方的狄夷入侵,為亡國之君重建城池,為遊離失所的百姓重建家園。這種霸道,實際上是王道。楚國在和中原各霸競爭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受了影響,楚成王、楚莊王的很多做法,其實和齊桓公是一致的。所以孔子曾經感嘆:“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意思是,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這些人早就被夷狄征服,披頭散髮,左衽而衣了。
春秋時期的貴族,頗有騎士精神。他們打起仗來一往無前,喝起酒來有禮有節。幹壞事的時候總有點不好意思,做好事的時候還蠻讓人感動。外交場上,基本上沒有惡言惡語,也不會牛逼轟轟說大話,輕描淡抹地吟幾句古詩,便把所有的意思都表達明白。即便談不攏了,提戈上陣,也是好整以暇,從容不迫。特別會裝逼的,懷裡揣著幾個酒杯,在戰場遇到敵方的君主,下車行個禮,敬杯酒,賦首詩,表達敬意,然後再上車廝殺。
春秋時期的社會,當然等級森嚴。但是在這種上下結構中,總還給人的尊嚴保留了一些餘地。至少在統治階級內部,互相尊重是必要的。國君高高在上,但是不敢對卿大夫無禮,偶一為之,也不敢太過分。因為國君們都知道,堂下這些人,都有自己的驕傲,稍微有點不慎,他們是有可能操傢伙造反的。反過來說,拍領導馬屁這回事,在春秋時期也不是沒有,但是因為普遍臉皮比較薄,所以拍馬屁總是要想方設法,拍得不露痕跡,這就對智商有較高的要求了。而智商越高的領導,對馬屁越不感興趣。所以在春秋時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遠比後世簡單,人活得不會太累,也不會太憋屈。
-
4 # 姚生42
當然分裂不好!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三國時期~因為1.那時的漢民族就是分成了三個部分,但是在對周圍的國家特別是對北方遊牧民族時卻是無敵的存在~你看那曹魏北征烏恆西蜀西控西羌南深入不毛大破諸蠻東吳能夠依然南控交趾兵臨臺灣,沒有外侮,真的是漢民族豪情萬丈的時代!2.而且三“國”並不是像分裂,其實還是個個都認可中國並且都在想統一中國!~所以那真是個英雄輩出豪情萬丈的時代啊!
-
5 # 歷史的白紙黑字
喜歡春秋時期啊。那時雖然是分裂,但是戰亂給百姓的痛苦比較少:主要還是貴族之間的戰爭,遵守一定的規則,比如要打仗,雙方要有正當的理由,所謂師出有名,要約好時間,地點,擺好架勢,雙方幹一架。失敗的一方如果逃跑跑了50步,勝利者就不追了。那像到戰國時代,全民為什武,坑殺投降計程車兵。各國諸侯國君也多禮賢下士,出現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百家爭鳴才可以發端,是中國思想史的黃金時代。鐵器牛耕出現,生產力大發展。私人辦學出現,教育大發展,文化下移。那時,我們華夏族是一個講究誠信仁義,有恩必報,樂觀向上的民族。所以,最好的還是春秋時代。
回覆列表
首先,我不太喜歡中國的分裂時期,因為中新的制度正在建立,國的分裂時期一般都伴隨著不好的時期,比如戰爭,混亂,瘟疫,災荒,中央集權的無力等。
但是,如果真的讓我選擇一個我最喜歡的分裂時期的話,我選擇五胡十六國時期。
為什麼我選擇這個時期呢?一方面,因為這個時代雖然無情但很公平,不管你是貴族,還是平民甚至奴隸,只要你夠強,你就能生存,建功立業,甚至享受無比榮耀;你不夠強,哪怕你是官二代,富二代甚至更尊貴的人,都會隨時跌入凡間。第二,因為在這個時代,就像是我們五千年曆史中的青春期,暴躁,混亂,無情甚至殘忍,但同時又充滿活力,一邊混亂,一邊成長,舊有的秩序正在崩塌,最終孕育出古典中國的高峰期,隋唐。
首先。該怎麼理解第一方面呢?因為十六國時期是一個真正的亂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夢想相互交織碰撞,真正的非強者不能生存。後趙建立者石勒奴隸出生但雄才大略,靠當流民和僱傭兵起家,最終建立政權並一度統一北方,而他從奴隸到皇帝的身份跨越歷史上絕無僅有;再比如十六國末期的劉裕,出身貧窮,一度賣過草鞋(很像劉備),但他不斷磨練,磨練自己的能力和秉性,最終戰無不勝,幹出一番偉業,氣吞萬里如虎。
然後其實十六國時期是歷史的一個轉折點。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神州大地上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五胡十六國時,正是中國從貴族共和走向平民時代的轉折點。在這個時代,貴族和門閥空前強大,但也在逐漸向平民時代轉變,並通過後來的科舉制度和隋唐的復興期恢復了帝國的往日榮光。
此外,十六國時期雖然殘酷,但由於不同人之間的碰撞,流傳出許多趣事,劉琨胡笳退匈奴,祖逖一個人收復河南,悶聲發大財的鮮卑人,人數不多但異常精幹的氐人,殘酷的羯人,南方戰神桓溫,劉裕,北方名將石勒,慕容垂,當代諸葛王猛,韓信白起再世的苟晞等無數人登上舞臺又退席,給人以無限惆悵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