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得想我86

    一個是為了更好的鞏固政權。因為里約熱內盧離內陸太遠。遷到內陸可以掌控全國。二是為了發展內陸經濟。巴西的東海岸與內陸相比貧富差距太大。這一點有很多國家和巴西採取了一樣的遷都方法。

  • 2 # WWE摔跤無國界

    巴西為什麼要遷都巴西利亞

    既然里約的地理位置那麼優越,那麼,巴西為什麼還要遷都呢?在巴西遷都的選擇上,為什麼不遷往北部的亞馬孫熱帶雨林,而是遷往中部的巴西高原呢?

    首先,要從經濟和政治角度說起。經濟上,自巴西脫離葡萄牙獨立伊始,巴西的經濟就存在南強北弱,東南沿海富裕,廣大中西部內地和北部的亞馬遜貧窮的格局。巴西經濟自獨立開始,就發展極度不平衡。因此,有人曾經這樣比喻巴西:在巴西境內有“兩個巴西”存在,一個堪比歐美的沿海巴西,另一個是堪比非洲的落後巴西。早在1822年巴西脫離葡萄牙獨立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要透過遷都來彌補經濟的差距。因為經濟不均衡的影響,巴西需要透過遷都,以帶動廣大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縮小內陸同沿海的差距。

    從政治角度來講,巴西可以透過遷都,更好地加強對巴西高原地區的控制。加強中央的權力。同時,作為一個國家來說,里約熱內盧臨近海洋,對於巴西的國防來說是什麼不利的。為了保持國家的穩定,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這也是巴西遷都的政治原因。

    2014年巴西舉辦了第20屆世界盃,其中,揭幕戰和決賽都在里約熱內盧進行,2016年巴西又舉辦了里約奧運會。很多人看了世界盃和奧運會之後,或許都誤以為里約是巴西的首都。

    其實,在1960年之前,里約確實作為巴西首都而存在。如今,巴西的首都遷往了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亞。那麼,巴西為何要放棄富庶的里約,去開發巴西利亞呢?我們接下來就要從巴西的發展說起

    約為何成為巴西首都

    跟很多拉丁美洲國家不同,巴西的國語是葡萄牙語。在航海的地理大發現時代,巴西淪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在葡萄牙人登陸這裡的時候,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後來,由於葡萄牙在這裡的劫掠是從掠奪紅木開始,從此,葡語“紅木”(Brasil)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就是今天的“巴西”。

    葡萄牙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從1549年開始。從1549到1763年這2個多世紀裡,巴西的第一個首都是位於巴西東北部的薩爾瓦多。

    薩爾瓦多↑

    1763年,葡屬巴西首都從東北部的薩爾瓦多遷往了東南沿海的里約熱內盧。1822年,巴西脫離葡萄牙獨立,此後的1個多世紀裡,里約熱內盧一直作為巴西的首都的身份而存在。那麼,里約是緣何成為巴西的首都呢?

    里約熱內盧的氣候適宜,物產十分豐富。由於里約熱內盧處於熱帶,西部多山,又處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因此巴西里約的降水量十分豐富。雨熱同期的氣候條件,使得巴西東南部成為了巴西最重要熱帶作物種植園區。大量熱帶作物,給巴西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這也是這裡能夠成為巴西首都的重要原因。

    里約熱內盧能夠成為巴西的首都,離不開它優越的地理位置。里約一詞來源葡萄牙語(Rio de Janeiro),意味一月的河。這是因為葡萄牙人於1501年1月到達於此,發現此地風平浪靜,水深且見底,以為是某條河的入海口,從此這裡得名里約。雖然它的名字是“以訛傳訛”,但是它卻說明了這個地方海灣灣口水清且深,適合巨大船舶停留。

    里約停泊條件↑

    加上它的腹地資源遼闊,因此,優越的地理環境帶來這裡了巨大的財富。這也是里約能夠作為巴西首都而存在的又一重要原因。

    巴西為什麼要遷都巴西利亞

    既然里約的地理位置那麼優越,那麼,巴西為什麼還要遷都呢?在巴西遷都的選擇上,為什麼不遷往北部的亞馬孫熱帶雨林,而是遷往中部的巴西高原呢?

    首先,要從經濟和政治角度說起。經濟上,自巴西脫離葡萄牙獨立伊始,巴西的經濟就存在南強北弱,東南沿海富裕,廣大中西部內地和北部的亞馬遜貧窮的格局。巴西經濟自獨立開始,就發展極度不平衡。因此,有人曾經這樣比喻巴西:在巴西境內有“兩個巴西”存在,一個堪比歐美的沿海巴西,另一個是堪比非洲的落後巴西。早在1822年巴西脫離葡萄牙獨立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要透過遷都來彌補經濟的差距。因為經濟不均衡的影響,巴西需要透過遷都,以帶動廣大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縮小內陸同沿海的差距。

    從政治角度來講,巴西可以透過遷都,更好地加強對巴西高原地區的控制。加強中央的權力。同時,作為一個國家來說,里約熱內盧臨近海洋,對於巴西的國防來說是什麼不利的。為了保持國家的穩定,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這也是巴西遷都的政治原因。

    其二,巴西的遷都,還要從里約的環境開發說起。隨著二戰以後巴西經濟的迅猛發展,里約熱內盧作為巴西首都,第一大海港。便利的地理條件和優越的資源導致了里約熱內盧城市人口急劇膨脹。人口急劇膨脹造成了城市擁擠、交通不堪重負,環境惡化等現象,使得里約難以履行首都的職責。為了擺脫里約熱內盧的城市化的壓力,那麼,遷都勢在必行。那麼巴西遷往哪裡呢?

    最後,就是環境因素的影響。這就回答了為什麼巴西要遷都巴西高原而非北部的亞馬孫平原的原因。巴西東南部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氣候溼熱。北部亦是如此,它的氣候也是十分溼熱,不適合人類居住。

    而巴西高原一帶,雖然地處熱帶,但由於海拔高,因此夏季氣溫沒有想象中那麼熱,相比於亞馬孫平原溼熱的氣候,乾燥涼爽的巴西高原作為首都是最合適不過了。

    遷都給巴西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1956年開始,巴西在巴西中部的戈亞斯州開啟了規劃。1956年11月,開始在這裡動工建設。1960年,經歷了三年零七個月的努力,一座現代化的巴西利亞拔地而起。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遷都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從首都也將為了一座普通的城市。那麼,巴西的遷都,給巴西帶來了怎樣的有利影響呢?

    其一,巴西遷都帶動了巴西內地的發展。自巴西獨立以來,經濟就存在東南強,內地弱的格局。遷都以來,大批人口湧入巴西利亞,給這裡帶來了充分的發展機遇。巴西利亞建成之後,形成了以巴西利亞、戈亞尼亞和庫亞巴等中部城市為依託的城市群,這個城市群的建設,帶動了巴西中部巴西高原地區的農業、畜牧業和採礦業等支柱產業的發展,以巴西高原經濟的發展為帶動了整個巴西經濟地騰飛。

    正式在遷都後,1968年到1973年這五年期間,巴西的經濟取得了10%的增速,讓全球震驚。這段黃金時期的發展被稱為“巴西奇蹟”。

    其二,巴西利亞的建設,是人類拓荒史上的一次有益嘗試。在巴西利亞建設之前,這裡曾經是一片荒地。在這裡建設出新的首都,平衡內地與沿海經濟發展,沒有非凡的勇氣和強大的魄力幾乎是做不到的。巴西時任總統庫皮切克正是憑藉自己高瞻遠矚的眼光,做出了這個驚人的決定。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巴西利亞依湖而建,形狀猶如一起飛機,正是寓意著巴西的騰飛。城市功能區佈局合理,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正是這樣的成就,讓巴西利亞在1987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是人類城市規劃史上的奇蹟。

    其三,巴西利亞的建城,並沒有便隨著里約熱內盧的衰落,反而讓里約更加富有新生。里約熱內盧,雖然不再是巴西的首都,但他作為巴西的文化中心,並沒有削弱,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在足球的舞臺上,里約作為巴西的足球之城讓很多球迷所熟知。世界上著名的馬拉卡納球場就坐落在里約。

    在其他文化領域,里約狂歡節和熱情的桑巴舞也成為了里約的又一名片。

    這樣,在巴西遷都巴西利亞之後,巴西利亞開始作為巴西的首都,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而存在,巴西的第一大城市聖保羅,卻作為巴西的經濟中心,帶動了巴西國家經濟的發展。里約作為巴西的文化之都的形象進一步加強。在巴西形成了巴西利亞、里約和聖保羅各具特色,各司其職的格局。

    雖然巴西的遷都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巴西利亞的建城,還是沒有解決巴西的城市病問題。作為巴西的新興城市,除了面臨著人口激增、交通壓力增大的城市通病之外,還面臨著缺乏對步行者的考慮、公共空間集中等各自的問題。

  • 3 # 澹奕

    如果是在和平時期,大多數國家若是要遷都,原因不外乎三個:

    第一,舊都承載壓力過度,需要分擔;

    第二,以遷都方式對於目標地區進行開發;

    第三,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

    作為世界上遷都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上世紀,巴西將都城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移到內陸的巴西利亞,就是如此

    里約熱內盧不堪重負,城市病越來越重

    巴西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新航路開闢初期,美洲被葡萄牙與西班牙所瓜分,而當時西班牙佔據了美洲大多數地區,而葡萄牙則佔據了巴西。一開始,葡萄牙在巴西建立的殖民地首府並不在如今的巴西東南沿海,而是在東北部的薩爾瓦多。

    1502年1月,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在航行途中,意外發現瞭如今里約的瓜納巴拉灣,當時的他還以為這片水域是某條大河的入海口,所以命名為“里約熱內盧”,即“一月的河”

    由於當地極其優越的港口條件,迅速成為了葡萄牙人發展巴西殖民地的重鎮,葡萄牙以里約作為地區的中心基地,對巴西的內陸地區進行開拓。

    近代,葡萄牙本土受到拿破崙的攻佔,當時的葡萄牙王室貴族紛紛逃到了里約,並且將其抬升為葡萄牙的首都,而葡萄牙本土恢復之後,王室離開前,留下的王子佩德羅一世在1822年宣佈自立門庭,建立巴西帝國,而里約熱內盧,就是巴西的首都,此後很長時間之內,里約一直都是巴西的都城所在。

    19世紀晚期開始,隨著巴西經濟的迅速崛起,作為都城的里約熱內盧也急速繁榮起來,到了20世紀初期,因為巴西東南部咖啡種植業的興盛,出現了大批的富翁,整個里約熱內盧的建設如火如荼。一戰之後不久,美國紐約成為了新的世界經濟中心,然而同時期的巴西里約熱內盧,並不比紐約遜色多少。

    二戰之前,里約已經是一座高樓林立的大型都市,其港口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列,甚至,這裡還出現了南美洲最早的堵車現象。

    然而,里約的繁榮可能有些過頭了,由於里約所處的巴西東南沿海平原十分狹長,並沒有多少土地可以開發,所以里約人口膨脹之後,整個城市愈發擁擠。20世紀60年代,里約的城市病爆發越來越頻繁,交通堵塞、環境汙染、醫療與教育資源不足,這些都給里約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里約的位置並不安全,對巴西整體發展不利

    雖然里約有優良的港口條件,和平時代對於經濟的發展非常便利,但是也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一旦受到外來的攻擊,就非常不安全。

    從地形上來看,里約背後就是高聳的巴西高原,全都是山地,基本就沒什麼腹地可退,而面對的,就是沒有任何其他屏障的大西洋

    從當年葡萄牙殖民時代開始,這個問題就已經存在了,17世紀時,巴西一度受到法國殖民者的進攻,里約也一度被法華人所佔據,那時,人們就意識到了里約這方面的致命性不足。

    再者,巴西是個低於遼闊的國家,都城放在偏於東南沿海的里約,對廣大內陸地區的掌握能力也就會隨之下降。除了里約之外,巴西的第一大城市聖保羅,還有其他諸多的大城市也全都位於東南沿海,這一區域集中了太多的發展資源,由此形成了虹吸,無形之中壓制了巴西中北部地區的發展。

    相對於東南沿海,巴西內陸實在欠發展

    巴西雖然面積非常大,資源也非常豐富,但是有個非常要命的地方,那就是地形。

    開啟巴西的地形圖就能發現,巴西的中部有巨大的巴西地盾存在,而平原則被巴西地盾所隔開,大部分集中於氣候條件不適合居住發展的亞馬孫河流域,其他少數則狹長狀分佈於東南沿海,而這些地區就是巴西的人口、城市與經濟發展的重心所在。

    相對來說,巴西廣闊的內陸雖然資源極其豐富,但卻遠離港口,而鐵路與公路等建設也非常不便,所以長久以來,當地的資源開發程度很低,由此也使得內陸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當巴西的東南沿海城市大多都變得非常擁擠的時候,而巴西的內陸,卻大多荒涼一片,人們也不願意去,由此形成迴圈,經濟發展更加低下。

    為了開發內陸的資源,促進整體的經濟發展,最有效直接的辦法就是遷都,用都城的輻射帶動力,拉動整個內陸的經濟發展

    遷都內陸的好處,的確非常明顯

    其實早在19世紀60年代,巴西擺脫被殖民命運沒多久之後,就已經考慮遷都,但當時巴西的財力並沒那麼充足,而且之後又發生了戰爭等事,忙得焦頭爛額的巴西也沒了遷都的心思。

    直到上世紀中後期,閒下來而且經濟又迅Sagitar飛的巴西,再次把遷都提上議程,並且最終將其變成了現實。1956年,巴西在內陸的荒地上建立了一座全新的城市,也就是巴西利亞,1960年,巴西正式遷都至此。

    遷都之後,大量巴西的相關機構與人員全都搬到了新都巴西利亞,極大緩解了里約熱內盧的城市發展壓力,同時,巴西利亞地處內陸的高原之上,居於巴西的腹地,相對於沿海的里約熱內盧,自然會更加安全。

    隨著遷都的進行,大量外來移民與企業被遷到了巴西利亞與周圍的地區,原本荒涼的巴西內陸也得到了很大的開發,對巴西整體的發展來說,產生了莫大的好處。

    只是,巴西的新都巴西利亞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最重要的就是,由於巴西利亞當年是超前設計好的城市,所以很多城市機能的分佈根本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導致了後來城市居民在生活中有了很大的不便,於是,尷尬的現象產生了,大多數巴西利亞的居民都住在城市外圍的衛星城,設計美觀的巴西利亞主城卻荒涼一片。

    而都城雖然遷走了,但是里約仍舊是巴西的經濟重鎮,每年到訪巴西的外國遊客之中,超過4成都會到訪里約熱內盧,可以說,里約依舊是巴西的一張名片,被稱作“巴西第二首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人房子可以沒有,但是車一定要買,這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