鯿魚和鯽魚,其實都是大家比較熟悉,而常的淡水魚品種。這兩種魚都肉味鮮美,有著廣闊的消費市場。那麼兩者可以共同混養嗎?當然能否混養,這得取決它們的生活習性,是否有食物衝突等。
鯿魚其實是我們對“三角魴”與“團頭魴”的總稱。三角魴也就是長春魴,而團頭魴則是知名度很高的武昌魚。鯿魚的習性,和我們常見的草魚差不多,都是草食性魚類,也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而鯽魚的品種就比較多了,不但有很多的地方品種,也引進了一些外來品種,和雜交品種。鯽魚都是雜食性的,能採食水生昆蟲,有機碎屑等,當然個別品種也可以濾食為主。而鯽魚一般生活在水體的底層。
由於可見,鯿魚與鯽魚不但在生活空間,還是食物上都沒有大的衝突,因此將二者養在一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也符合我們混合放養的原則。那麼二者混養如何才能獲得高產呢?
養魚要想獲得高產,池塘條件肯定是必備的因素。一般來講,高產的魚塘都應具有水源較好,水質清新無汙染,排灌方便,有良好的防逃設施。電力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等基本特點。魚塘的面積一般10~30畝為宜,魚塘水深2~3m。
①放養前的準備
首先放養前,應徹底清除池塘淤泥,使魚塘的淤泥厚度不超過十釐米。增寬加高夯實池埂,確保其不滲漏。疏通進排水口,堵塞漏洞,進排水口應設定過濾攔魚設施,以防止野雜魚進入魚池,或防止魚外逃。
放養前必須用生石灰,對魚塘進行消毒,每畝用量一般75到100千克左右。方法是將生石灰加水溶解成石灰乳後,趁熱全池潑灑,以殺滅病原體和野雜魚,石灰乳一定要潑灑均勻。選擇生石灰消毒,不僅能起到調節水體pH值,改良底質,為魚類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還能增加養殖水體中鈣離子的含量,補充魚類生長所需要的鈣質。
魚種放養前,應對魚塘水體進行施肥育水,施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為好,一般每畝施用300公斤左右。施肥後隔三四天,可再追施EM菌,單細胞藻類啟用素等,增強肥水效果, 使魚池透明度保持在25cm左右。
②魚種放養
鯿魚與鯽魚混養,雖然二者食物沒有明顯衝突,生活的水層也各不相同,但兩者互補性不是很強,因此在放養時,還應補充放養一些濾食性魚類。當然,既然是主養鯿魚與鯽魚,那麼二者的比例應該各佔45%,而鰱魚與鱅魚佔剩下的10%(鰱魚佔8%,鱅魚佔2%)。
魚種應該從正規的魚種場購買,而且魚種要優質,規格整齊。優質的魚種,一般體質健壯,肌肉豐滿,採食力強,色澤鮮明,體表黏液分泌正常。鱗片和鰭條完整,游泳和逆水性強。無傷無病,無寄生蟲等。
魚種放養前,應進行徹底消毒。對魚種進行消毒是切斷病原體傳播,預防魚類發生疾病的有效途徑。魚種放養時一般用3%~5%的食鹽水,對魚體進5~10分鐘的浸泡消毒。以殺滅病原體和寄生蟲,減少魚病的發生,提高魚種放養的成活率。
鯽魚的放養規格為10~20尾/千克,放養密度為1000~1200尾/畝。
鯿魚的放養規格為20~30尾/千克,放養密度為1000~1200尾/畝。
鰱鱅放養規格為6~10尾/千克,放養密度為100~150尾/畝。
放養的時間一般宜早不宜遲,魚種放養最好選擇冬季,也可選擇在早春放養。
④投餵管理
要想獲得高產,優質的飼料是必不可少的保證。因此全程最好投餵全價顆粒配合飼料,飼料應營養全面,其的主要營養成分,粗蛋白質含量應不低於32%,粗脂肪含含量不低於3%,磷不小於0.8%,鈣不小於1.2%,飼料應優質,無黴變等情況發生。當然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可以適當的投餵一些青草。
投餵應堅持"四定"原則:及"定質","定量","定時","定位"。投餵要讓魚"吃鮮",""吃好","吃勻","吃足",以促進其快速生長。投餵量依據存塘魚數量(不含鰱鱅)和相應的投飼率而定,並注意飼料的適口性。在三到五月份,魚的規格小,投餵飼料粗蛋白含量為28%左右,以小顆粒飼料為好。投飼率保持在3%左右。到了六到九月份,魚的規格逐漸長大,生長速度也快。飼料的粗蛋白含量應提高到32%左右,投餵率為4%~6%。十月份以後氣溫開始下降轉涼。這時投餵飼料的粗蛋白含量,可下降到30%左右,投餵率為2.5%。當然具體的投餵量,應根據水溫,天氣,魚的生長和採食情況等靈活掌控。
⑤水質調控
物理調控
在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魚塘中殘餌,汙物較多,在水中厭氧發酵時,會產生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養殖水體惡化,尤其是高溫季節,水質變化更快。因此,定期加註水是調節水質,最常用也最為經濟的辦法。一般每7~10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到20cm,夏季時養殖池塘,應儘量保持在最高水位,在養殖水體嚴重惡化時。應採取換水措施,一般每次換水40%左右。以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
生物調控
生物調控就是利用微生物製劑,治理水質汙染,降解魚類排洩物,殘存餌料,魚類屍體,化學藥物產生的有害物質等。以促進水質良性迴圈。它具有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生態環保的優點,一般每月使用一次微生物製劑。,用量為1.5~2.0Kg/畝。
化學調控
在魚塘中定期使用生石灰等藥物,可起到淨化水質,調節水體ph值。改善養殖環境和預防魚病等重要作用。一般每半月使用一次,生石灰用量為10~20Kg/畝。方法是加水溶解成石灰乳,全池均勻潑灑。
增氧調控
每年五到十月份,是魚類生長的旺季,這時應根據天氣,魚類的活動情況,適時開啟增氧裝置。具體使用方法是: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晴天傍晚不開,陰雨天白天不開,魚類浮頭提前開,魚類生長旺季堅持天天開。藉此以增加池水溶氧,為魚類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其快速生長。
⑥日常管理
加強巡塘
堅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觀察水質情況,以及魚類採食活動情況,是否存在缺氧等,發現問題應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巡塘時還應及時撈出來殘渣剩餌,死魚以及魚塘漂浮的雜物等,並清除池邊的雜草,檢查防逃設施等。
病害防治
防治魚病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主要做好魚塘,魚種,飼料臺的消毒,和季節性魚病的預防。魚種放養前,做好清塘消毒,魚種放養時做好魚種消毒,魚種放養後,每隔半月對魚塘進行一次,消毒殺蟲處理。當然也可採用對食臺進行“掛婁”消毒,以及在飼料中新增入複合維生素,大蒜素等製成藥餌投餵。以增強魚體免疫力,減少魚病發生。
適時捕撈上市
將達到上市規格的鰱,鱅,鯿魚,及時輪捕上市銷售。這樣既可能賣到好價錢,增加養殖收入。又能降低養殖密度,促進池塘剩下的魚快速生長,從而提高養殖的整體效益。
鯿魚和鯽魚,其實都是大家比較熟悉,而常的淡水魚品種。這兩種魚都肉味鮮美,有著廣闊的消費市場。那麼兩者可以共同混養嗎?當然能否混養,這得取決它們的生活習性,是否有食物衝突等。
鯿魚與鯽魚能否混養鯿魚其實是我們對“三角魴”與“團頭魴”的總稱。三角魴也就是長春魴,而團頭魴則是知名度很高的武昌魚。鯿魚的習性,和我們常見的草魚差不多,都是草食性魚類,也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而鯽魚的品種就比較多了,不但有很多的地方品種,也引進了一些外來品種,和雜交品種。鯽魚都是雜食性的,能採食水生昆蟲,有機碎屑等,當然個別品種也可以濾食為主。而鯽魚一般生活在水體的底層。
由於可見,鯿魚與鯽魚不但在生活空間,還是食物上都沒有大的衝突,因此將二者養在一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也符合我們混合放養的原則。那麼二者混養如何才能獲得高產呢?
鯿魚與鯽魚池塘混養如何高產養魚要想獲得高產,池塘條件肯定是必備的因素。一般來講,高產的魚塘都應具有水源較好,水質清新無汙染,排灌方便,有良好的防逃設施。電力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等基本特點。魚塘的面積一般10~30畝為宜,魚塘水深2~3m。
①放養前的準備
首先放養前,應徹底清除池塘淤泥,使魚塘的淤泥厚度不超過十釐米。增寬加高夯實池埂,確保其不滲漏。疏通進排水口,堵塞漏洞,進排水口應設定過濾攔魚設施,以防止野雜魚進入魚池,或防止魚外逃。
放養前必須用生石灰,對魚塘進行消毒,每畝用量一般75到100千克左右。方法是將生石灰加水溶解成石灰乳後,趁熱全池潑灑,以殺滅病原體和野雜魚,石灰乳一定要潑灑均勻。選擇生石灰消毒,不僅能起到調節水體pH值,改良底質,為魚類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還能增加養殖水體中鈣離子的含量,補充魚類生長所需要的鈣質。
魚種放養前,應對魚塘水體進行施肥育水,施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為好,一般每畝施用300公斤左右。施肥後隔三四天,可再追施EM菌,單細胞藻類啟用素等,增強肥水效果, 使魚池透明度保持在25cm左右。
②魚種放養
鯿魚與鯽魚混養,雖然二者食物沒有明顯衝突,生活的水層也各不相同,但兩者互補性不是很強,因此在放養時,還應補充放養一些濾食性魚類。當然,既然是主養鯿魚與鯽魚,那麼二者的比例應該各佔45%,而鰱魚與鱅魚佔剩下的10%(鰱魚佔8%,鱅魚佔2%)。
魚種應該從正規的魚種場購買,而且魚種要優質,規格整齊。優質的魚種,一般體質健壯,肌肉豐滿,採食力強,色澤鮮明,體表黏液分泌正常。鱗片和鰭條完整,游泳和逆水性強。無傷無病,無寄生蟲等。
魚種放養前,應進行徹底消毒。對魚種進行消毒是切斷病原體傳播,預防魚類發生疾病的有效途徑。魚種放養時一般用3%~5%的食鹽水,對魚體進5~10分鐘的浸泡消毒。以殺滅病原體和寄生蟲,減少魚病的發生,提高魚種放養的成活率。
鯽魚的放養規格為10~20尾/千克,放養密度為1000~1200尾/畝。
鯿魚的放養規格為20~30尾/千克,放養密度為1000~1200尾/畝。
鰱鱅放養規格為6~10尾/千克,放養密度為100~150尾/畝。
放養的時間一般宜早不宜遲,魚種放養最好選擇冬季,也可選擇在早春放養。
④投餵管理
要想獲得高產,優質的飼料是必不可少的保證。因此全程最好投餵全價顆粒配合飼料,飼料應營養全面,其的主要營養成分,粗蛋白質含量應不低於32%,粗脂肪含含量不低於3%,磷不小於0.8%,鈣不小於1.2%,飼料應優質,無黴變等情況發生。當然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可以適當的投餵一些青草。
投餵應堅持"四定"原則:及"定質","定量","定時","定位"。投餵要讓魚"吃鮮",""吃好","吃勻","吃足",以促進其快速生長。投餵量依據存塘魚數量(不含鰱鱅)和相應的投飼率而定,並注意飼料的適口性。在三到五月份,魚的規格小,投餵飼料粗蛋白含量為28%左右,以小顆粒飼料為好。投飼率保持在3%左右。到了六到九月份,魚的規格逐漸長大,生長速度也快。飼料的粗蛋白含量應提高到32%左右,投餵率為4%~6%。十月份以後氣溫開始下降轉涼。這時投餵飼料的粗蛋白含量,可下降到30%左右,投餵率為2.5%。當然具體的投餵量,應根據水溫,天氣,魚的生長和採食情況等靈活掌控。
⑤水質調控
物理調控
在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魚塘中殘餌,汙物較多,在水中厭氧發酵時,會產生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養殖水體惡化,尤其是高溫季節,水質變化更快。因此,定期加註水是調節水質,最常用也最為經濟的辦法。一般每7~10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到20cm,夏季時養殖池塘,應儘量保持在最高水位,在養殖水體嚴重惡化時。應採取換水措施,一般每次換水40%左右。以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
生物調控
生物調控就是利用微生物製劑,治理水質汙染,降解魚類排洩物,殘存餌料,魚類屍體,化學藥物產生的有害物質等。以促進水質良性迴圈。它具有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生態環保的優點,一般每月使用一次微生物製劑。,用量為1.5~2.0Kg/畝。
化學調控
在魚塘中定期使用生石灰等藥物,可起到淨化水質,調節水體ph值。改善養殖環境和預防魚病等重要作用。一般每半月使用一次,生石灰用量為10~20Kg/畝。方法是加水溶解成石灰乳,全池均勻潑灑。
增氧調控
每年五到十月份,是魚類生長的旺季,這時應根據天氣,魚類的活動情況,適時開啟增氧裝置。具體使用方法是: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晴天傍晚不開,陰雨天白天不開,魚類浮頭提前開,魚類生長旺季堅持天天開。藉此以增加池水溶氧,為魚類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其快速生長。
⑥日常管理
加強巡塘
堅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觀察水質情況,以及魚類採食活動情況,是否存在缺氧等,發現問題應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巡塘時還應及時撈出來殘渣剩餌,死魚以及魚塘漂浮的雜物等,並清除池邊的雜草,檢查防逃設施等。
病害防治
防治魚病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主要做好魚塘,魚種,飼料臺的消毒,和季節性魚病的預防。魚種放養前,做好清塘消毒,魚種放養時做好魚種消毒,魚種放養後,每隔半月對魚塘進行一次,消毒殺蟲處理。當然也可採用對食臺進行“掛婁”消毒,以及在飼料中新增入複合維生素,大蒜素等製成藥餌投餵。以增強魚體免疫力,減少魚病發生。
適時捕撈上市
將達到上市規格的鰱,鱅,鯿魚,及時輪捕上市銷售。這樣既可能賣到好價錢,增加養殖收入。又能降低養殖密度,促進池塘剩下的魚快速生長,從而提高養殖的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