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爛番茄

    其實五六年前,大家對於行業劇這一題材就有了廣泛的討論,但是《杜拉拉昇職記》被戲稱杜拉拉是談著戀愛稀裡糊塗地升了職,《心術》則是一群人披著白大褂油嘴滑舌,《翻譯官》更是打著行業劇的名號公然談情說愛······以上種種都表現了大家對中國職場劇的不滿。到了今年的《獵場》,從文案來看,倒是十分吸引人,可是一開播,又是和前女友的糾纏不清,著實讓人失望。

    其實我看過的最好的行業劇是南韓的一部叫《未生》的職場劇,講述的是一個圍棋少年放棄圍棋初入職場的故事。

    在這部電視劇裡,菜鳥就是菜鳥,沒有那麼多的貴人相助,該捱罵捱罵,該吃虧吃虧。也沒有那麼多的辦公室政治,每天報表都看不完,哪有那麼多時間勾心鬥角。甚至連點感情戲都沒有,這可是韓劇啊。整部劇就在專心地講述著張克萊如何從一個職場小白逐漸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結局也很平淡,張克萊依然是個小員工,並沒有飛上枝頭變鳳凰,但這才是大多數人的職場經歷。這個世界上有傳奇,也有太多的人來記錄傳奇,但是對於平凡的我們,或許這樣的故事更能打動人。

    我覺得中國產行業劇可以和《未生》好好學學,不要覺得沒了狗血的商業陰謀,愛情糾纏,觀眾就不買賬了,這其實是編劇不自信的表現,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又生產出一部不倫不類的劇。《未生》的大獲成功說明了觀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即使劇情平淡,也能讓人看到精彩,所以中國產編輯們真的需要反思。

  • 2 # 曾念群

    《特化師》:每一個職業都值得尊重

    第一次接觸特化,是新版《倩女幽魂》籌劃那會,那時候好萊塢還不像今天這般出入無阻,美術出身的演員徐錦江為我們帶來了好萊塢特化技術,工藝確實把我們當時本土特化水平甩到了六環之外,可惜香港女老闆當時心疼銀子,我和世上最先進的特化技術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這麼擦肩而過。

    換做是六七年前我們翻拍《倩女幽魂》那會,要是哪個不開眼的編劇舉個特化行業主題的劇本毛遂自薦,估計資方看都不看就丟垃圾箱裡了,頂多嗤之以鼻地加一句:”這有什麼好拍的。”僅僅是一個七年之癢的週期,中國產影視工業的進化已然是另一番新天地。

    一方面,以東方魔幻為主打的中國產片,大有和好萊塢分庭抗禮的勢頭,產出了《畫皮》、《西遊降魔》、《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尋龍訣》、《捉妖記》等一大批特化凸出的高票房作品。另一方面,青年人熱衷的二次元世界,以COSPLAY等形制的角色扮演盛行,特化作品收藏蔚然成風。特化技術不僅成為我們影視工業進化的標誌,也是青春生活方式之一。

    儘管如此,當特化題材的《化妝師》登陸深圳衛視時,還是讓我小感意外。之所以意外,首先在於它對一個看似邊緣行業的敬重,該故事在沒有藉助明星光環的前提下,把一眾影視行業的幕後英雄以男女主角的形式推送到我們眼前,讓我們看到了英雄不問出處,只問進取與敬業。

    當下的影視行業,導演、攝影師,造型師,甚至動作指導都有片頭單獨字幕,特化師崗位雖說正被快速普及,但依舊尚無片頭推介,往往和造型組一起放在片尾滾屏字幕中一滾而過。我們不敢奢望王翼那樣的國界特化大師,但職業特化師還是可以有的,而且多多益善,只有這樣,我們的電影工業才能真正與好萊塢抗衡。

    時值北京寒冬大清理,不少地方還打出了清理底端的橫幅,天寒人寒心更寒,所幸有這麼一部關注非主流職業職業,乃至可以說邊緣職業人群的行業劇湧現,讓我們看到不同出身、職業的年輕人,對等奮鬥的正能量。一個好的社會,絕不會把人分三六九等,一定是尊重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崗位的,社會機器的良性和高效運轉,每一顆螺絲釘都是同等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錢男人為什麼喜歡包養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