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靚媽咪
-
2 # 小丸子的心事
寶寶哭泣有時候不一定就是因為餓了想喝奶,如果他一哭就給他餵奶,而正好他並不是餓了的話,那長期下來,寶寶會潛意識覺得他得到的迴應只有餵奶,而其實他還可能因為身體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哭泣。比如太冷或者太熱,周圍環境讓他感到不適應等等。
哭泣是寶寶在嬰兒時期與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他只有透過啼哭來告訴爸爸媽媽他餓了,他困了,他拉臭臭了等等,而大人的解讀和迴應只有孩子餓了要喝奶這一種。慢慢的,寶寶會不愛失去了和外界溝通的這種簡單的方式,就算不是因為餓了的原因,他也潛意識不會再去做這一嘗試。
-
3 # 育兒網
應該很多寶媽們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只要你家寶寶一哭,你身邊的人就會催你給寶寶餵奶。因為他覺得你的寶寶肯定是餓了才會哭。而家裡的老人可能也會經常在你耳邊嘮叨,“寶寶怎麼這麼瘦啊,你是不是給他吃太少了……”其實,過於頻繁給寶寶餵奶,很可能會帶來過度餵養的可能。
過度餵養有哪些危害
我們都知道,餵養過度可能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寶寶長大後容易變胖。變胖對寶寶的身體會產生極大危害(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等都有可能)。而且,餵養過度還極有可能加重寶寶的消化器官的工作量,從而對寶寶的大腦產生危害。甚至還會導致寶寶的大腦發生早衰現象,影響大腦發育,產生智力問題。
寶寶體重身高的增長與餵養的關係
一般來說,寶寶在0-3個月的時候,體重每個月可能會增長1千克左右,身高每個月可能會增長4-5cm左右。所以如果寶寶在出生後42天時,體重還沒有到3斤的話,那麼這就說明他所吃的母乳是不夠的,可能需輔加一些奶粉,這時候家長們最好去醫院諮詢下醫生,讓醫生給出一些專業性的建議。但是,如果他增長得過快,那可能就是你餵養過度了,遵照醫生的建議合理調整。
如何知道寶寶有沒有吃飽
初為人母,時時刻刻擔心寶寶吃不飽,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因為餵養過度會有危害,所以今天就來教你如何辨別寶寶有沒有吃飽。首先,可以觀察寶寶在吃奶時候的反應,如果寶寶在吃奶的時候,使勁吸吮的話,那說明他真的是餓了。其次,你要學會觀察他在你停止給他吸奶時的反應,如果他在停止吸奶後立馬就睡了,說明他真的吃飽了。如果他遲遲不肯離開你的乳頭,則表示他還沒有吃飽。
除了以上這些,家長們也可以透過對寶寶膚色的觀察,來判定他是否吃飽。如果寶寶的面板、肌肉光滑且有彈力的話,那麼就說明他已經吃飽了,相反則沒有吃飽。當然,這裡也要提醒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熟知餵養過度的危害,避免對寶寶的健康成長不利。
-
4 # 甜甜圈伐木累
很多新手家長錯誤的認為,寶寶一哭就喂,但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因為寶寶很多時候的哭泣並不是因為餓了,而是有其他訴求,比如拉了尿了,或者是自己待著無聊了,想用哭來博取媽媽的關注,或者是因為太累想要睡覺了,當然還有可能是生病了。
所以,媽媽不要一見孩子哭鬧就給寶寶餵奶,尤其是晚上,這雖然能很好的安撫寶寶哭鬧,但有可能會讓寶寶吃夜奶的習慣,不利於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通常情況下,餓了的小寶寶“覓食反射”會比較明顯。如果你用手指觸控寶寶嘴周圍的面板或上下嘴唇,寶寶就會把頭轉向受刺激的方向,小嘴吸吮過來,企圖吃你的手指,舔自己的嘴唇、頭轉過來轉過去、往媽媽懷裡扎...都可能在提示寶寶餓了。
所以,家長要注意觀察,當寶寶出現這些小動作時,要注意是不是該給寶寶餵奶了。
-
5 # 嘟嘟寶貝
寶寶哭了要不要餵奶,這個要分情況。寶寶不會說話,所有的需求都透過哭來表達,所以哭並不一定就是餓了。
小月齡的寶寶,哭通常是因為餓,不舒服,困等,隨著寶寶越來越大,哭所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比如害怕,拒絕,失望,撒嬌等,我家嘟嘟在八九個月後,看不到我會哭,有時候求抱會哭,有一段時間不熟悉的人逗他也會哭。
1.在0-2個月期間,寶寶是按需餵養,哭了及時喂,不會有壞處,當然前提是排除了生病或其他情況。
2.在3個月以後,建議有規律的餵養,配方奶餵養6個月前約3-4小時餵養一次,7個月後可以4-5小時喂一次。母乳因為不確定具體吃奶量,間隔可以稍短一點。
所以3個月後不能再一哭就喂。
3.一哭就喂會掩蓋孩子的真實需求,並讓寶寶養成依賴的習慣。
寶寶哭不一定是餓了,所以要檢查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哭,有一段時間我家嘟嘟夜裡老是哭,檢查身上都沒有問題,但看到孩子老是扣耳朵,到醫院檢查耳朵有點炎症。
腸絞痛也是引起寶寶哭鬧的常見原因,所以要找到根源對症處理,而不是一哭就餵奶。
4.一哭就喂可能造成過度餵養,形成肥胖。
嬰幼兒時期的過度餵養可能造成肥胖,這種肥胖可以延續到成年,提高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機率。
-
6 # 辣媽育兒達人
你好,當寶寶一哭的時候,很多媽媽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一定是餓了,於是就連忙給寶寶餵奶。其實這種做法是錯的,如果寶寶一哭就給他餵奶,很容易造成過度餵養,過度餵養,對寶寶危害有很多。
寶寶過度餵養,有什麼危害?1、會加重寶寶消化器官的工作
尤其是0-6個月的寶寶,各個器官都處於一個稚嫩的階段,消化系統器官所分泌的消化酶的活動比較低,量也比較小。
在這種生理條件下,如果過度餵養,就會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負擔,引起消化吸收不良。
2、可能導致腹瀉
過度餵養會使得寶寶攝入營養過多而無法消化,從而出現腹瀉的情況,所以爸媽們應該要良性的控制寶寶的進食量。
3、容易導致腦疲勞
要消化過多的食物,消化道就必然會擴張,而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會使得腦細胞暫時缺血。
所以吃得越多,胃腸需要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對大腦危害越大。
4、導致運動能力發育落後
過度餵養很大程度上就會導致寶寶比同齡人胖。
而肥胖會導致動作笨拙,不愛運動,該爬不爬,該站不站,而且運動能力減弱→體能消耗過少,同時餵養量沒有減少的話,就會惡性迴圈,越來越胖,越來越懶。
如何區分寶寶哭是不是因為餓了有很多媽媽分不清寶寶哭是什麼原因,以為寶寶一哭就是餓了要吃奶,其實寶寶也可能因為尿布溼了、需要愛撫、困了或不舒服而哭。要先搞清楚寶寶究竟為什麼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則很容易造成餵養過度。
寶寶哭鬧最常見的原因:我餓了:
這時的哭聲很洪亮,而且哭的時候頭來回轉動,小嘴一碰到東西就會有吸吮的動作。
我熱了或者冷了:
寶寶感覺熱的時候,往往會哭得滿臉通紅,頭上身上都溼乎乎的;寶寶感覺冷的時候,哭聲會相對低弱些,手腳冰涼、身體蜷縮,甚至臉色蒼白。
我睡得不好:
這種哭鬧可能是睡姿不舒服、做夢、睡眠習慣不好或睡眠環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時給寶寶安慰,比如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或者輕輕拍一拍寶寶。
我要撒嬌:
當寶寶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時,就會發出聲調比較高的哭聲,但一般不會流眼淚。
我生氣了:
如果撒嬌沒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有什麼事情讓寶寶感到憤怒,此時的哭聲與撒嬌時相比,聲音更高,甚至有些尖厲刺耳。
我很難過:
寶寶感到難過的時候,哭泣的聲音聽起來也是比較低沉的,有點像嗚咽聲。
生病不舒服的哭泣:
如果小寶寶生病了,因為感覺很不舒適,哭聲會比平時尖銳,往往還哭個不停或者是一陣陣地哭鬧。同時,寶寶還可能表現出煩躁不安、臉色不好,有時還會帶肢體動作,比如握拳、蹬腿、抓撓某個部位等等。
我肚子不舒服:
常見的疾病中,急腹症和腸疊套的哭鬧比較典型,是一陣陣的大聲嚎哭,寶寶表現得十分不安、臉色蒼白、出汗。
我發燒了:
如果是因為發燒引起的哭鬧,寶寶也會顯得煩躁不安、面紅耳赤,用手摸寶寶的額頭或身上會感覺發燙。
我耳朵不舒服:
如果寶寶一邊哭一邊用手去抓某一部位,很可能是那個部位存在病症。比如用手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外耳道有異物等;用手抓鼻子,可能是鼻子不通氣或者鼻子裡有異物。
-
7 # 甲乙丙丁掌櫃
如果是母乳餵養,這樣自己也比較累。如果配方奶餵養,那對寶寶也不好,怕喂多了寶寶肚子不舒服。寶寶哭不一定是餓了,沒必要一哭就餵奶。抱著走走,陪寶寶說說話也許就好些。
-
8 # 茵你而淳在
寶寶一哭就餵奶,容易慣出孩子的壞習慣,而且也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正確的做法是:先安撫寶寶的情緒,弄清楚他為什麼哭,是肚子餓了還是哪裡不舒服?如果是肚子餓了,也不要馬上餵奶,等寶寶情緒好一點了,先喂點水,然後再給餵奶,讓寶寶在好的情緒下吃奶有助於吸收。
-
9 # 泡泡育樂園
很多新手媽媽都是這樣做的,只要寶寶哭了,還沒有弄清楚原因,就塞奶,因為實在是不想讓寶寶哭,來不及搞清楚原因,就簡單粗暴的認為寶寶就是餓了,想吃奶才哭的。
如果經常這樣用奶來應對寶寶的哭,會產生不好的結果首先就是會出現餵養過度,明明孩子還不餓,結果又給吃奶,胃口會逐漸的被撐大
然後就是影響寶寶情緒,寶寶還不能正確表達,媽媽有沒有正確理解寶寶的需求,會使寶寶產生急躁的情緒
最不好的影響,就是會形成母乳依賴,那種夜醒離不開奶、安撫離不開奶、各種情緒問題也離不開奶的寶寶,大多是最初的塞奶迴應造成的。到那個時候,媽媽苦不堪言難以分身的時候,就會後悔當初不當餵養了
通常寶寶哭都會有什麼原因呢1歲之內的的寶寶,特別是新生兒的時候,還不能表達自己的需求,他與外界的溝通方式就是哭,那麼正確瞭解寶寶的需求就非常重要了
餓了,這是大多數媽媽認為的原因,的確,小寶寶的需求相對簡單,餓是主要需求。媽媽可以給寶寶做一個餵養記錄,間隔3-4小時餵奶時間是合適的。
不舒服,如果寶寶躺的身體下面不平整,或是身上的小被子裹的太嚴實,而不舒服,也會哭鬧
尿了或拉了,在給寶寶餵奶半小時以後,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表情,這個時間往往是吃奶後排洩的時間,如果寶寶有愣神或是使勁的樣子,說明寶寶拉尿了,趕緊換紙尿褲吧
環境嘈雜或是太安靜,周圍如果太亂有陌生人來來往往,或是過於安靜寶寶看不到熟悉的人,也會哭鬧
針對寶寶的不同需求給予反饋,才是正確的養育方式。
回覆列表
家長在照顧嬰幼兒時,應多思考寶寶的需求,不要一哭鬧就餵奶,除了可能造成吐奶之外,長期下來更可能造成兒童期肥胖、成人後代謝疾病等問題發生。
寶寶一哭就餵奶,NO!真的是大錯特錯!1名出生7周的男嬰因為哭鬧不停,常常吐奶,家長懷疑可能是腸絞痛而帶至門診檢查,經小兒科醫師問診後發現,因為家長餵食過頭,引起餵食道逆流合併脹氣、乳糖不耐症等問題導致。所幸,在停止餵食過多的習慣,改換低乳糖配方奶後,症狀已明顯改善。
新生兒常以哭泣來表達他的需求,包括肚子餓、太熱太冷、需要安撫、尿溼等,都是引起寶寶哭泣的原因之一。因此,哭泣不一定是餓的表現,家長在照顧幼兒時,每逢其哭鬧便餵奶的方式並不正確。餵食過頭不但易使胃部花費更多的時間排空,若消化不暢,就容易出現胃食道逆流、來不及消化胃脹氣,甚至發生吐奶等問題。
嬰幼兒餵奶這樣做!體重×30=CC數
新生兒的胃容量其實不大,以第1天每次餵食約5cc,第4天每次餵食約25cc,一週後每次餵食為50cc,第10天每次約為60-81cc,循序漸進較為合適。因此,家長瘋狂餵食,不僅對寶寶成長髮育沒有益處,反到會成為一種負擔。
寶寶究竟該喝多少奶量,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又不會造成腸胃負擔?以配方奶餵食寶Bora說,每次奶量約為體重(公斤)乘以20至30cc左右最合適,建議不要超過此範圍;至於親喂母奶的寶寶,由於母奶後段含有較多脂肪,易讓寶寶有飽足感,比較不易發生餵食過量、毫無節制的情況。
持續吐奶要當心!3方面簡易判別
此外,若寶寶持續發生吐奶現象,且遲遲未改善,家長不妨從三個方面自我簡易判別。如果寶寶體重過重,要注意是否因為餵食過多而造成食道逆流所致;若寶寶體重正常,可能是生理性的胃食道逆流;至於寶寶體重過輕,則要小心幽門狹窄等問題。但不論原因為何者,都應儘速就醫,不可不慎!
醫師小叮嚀:
家長在照顧嬰幼兒時,應多思考寶寶的需求,不要一哭鬧就餵奶,除了可能造成吐奶之外,長期下來更可能造成兒童期肥胖、成人後代謝疾病等問題發生。建議家長髮現寶寶有經常吐奶或哭鬧不安問題時,應尋求小兒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勿自行診斷是脹氣或嬰兒腸絞痛而輕忽,才能提早幫寶寶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