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飛淘淘
-
2 # 安穎英語
教師的成功在於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人。
所以,教書更重要的在於育人幫助學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經驗,凡希望學生去實踐的,我自己一定實踐;凡勸戒學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做教師的不妨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凡是學生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
鼓勵學生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積極的暗示勝於消極的命令
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
-
3 # 一葦渡心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當教師,絕不將我的行業說成教書的。葉先生為什麼會這麼說?教師和教書的到底存在著怎樣的聯絡?它們又有哪些不同?接下來,我會從三個方面來回答這些問題。
第一個方面,葉先生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他不僅僅把教師當做一份工作, 而且還看成了一份事業。葉先生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已經把這兩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也就是說,他把自己的工作、事業、理想,甚至是愛好和興趣都融成一體了。這其實是一種能力。現實當中有些人不能夠做到“幹一行,愛一行”,許多人是“愛一行,才去幹一行”。當我們去做我們並不愛的工作的時候,在心理上和現實工作中就是兩張皮的。葉先生這樣說,說明他有能力把自己的職業和事業、興趣和愛好融入到一起了,這是一種能力。所以,在內涵上看,他不僅僅把教書看做是一份工作,而是“工作+理想+事業+愛好”的完美統一。
第二個方面,反應出葉先生對教書這件事的內涵的理解。他沒有把自己只看成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儲備者,他認為這裡邊是能動的和人文的,從而能反映出葉先生深深的人文價值觀。他認為人是活的,知識是死的。所以老師不僅僅只是在教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在和活生生的人、能動的人去打交道。這樣一種人文的情懷、人文的高度,在這裡被體現出來了。
第三個方面,我們再從層次上來分析葉先生所說的這句話。教書其實是有層次的,教書的最低層次是知識的傳遞,中間的層次是育人,最高的層次是問道。
教書的第一個層次知識的傳遞。也就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識、看到的科學規律和現象教授給學生、告訴給學生,讓學生記住、掌握住,這就是一個教書匠,只是一般的教育工作者最基礎的教育內容。
教書的第二個層次就是育人!因為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一個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全面的人,一個能夠取得成功、獲得幸福、快樂發展的人。既然教育是育人的,那麼育人的方式是怎樣的呢?育人的方式一定是用心靈溫暖心靈的一種互動過程。所以從層次上來講,我不僅把自己看成是一個知識的傳遞者,還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有著獨立的人格、溫暖的心靈的人。我們(老師和學生)的心靈相互溫暖、相互關注。我去影響你,我去引領你,我去喚醒你,我去推動你。這樣的過程就是育人。也就是說,用自己的心去溫暖學生的心,用自己的愛去激發學生的愛,用自己的熱情去喚醒學生的熱情。這樣的育人過程包括培養人格的養成。
教書的第三個層次是問道。因為我們說做學問的人最終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這個快樂是我們獲得了道的快樂。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也就是說,道對我們生命力的吸引是強大的。孟子說人生有“三樂”,一樂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一樂是父母健在,兄弟安好;還有一樂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孟子所說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僅僅是說把天下最聰明的人、最有智慧的人、最有前途的人、最愛學習的人聚在一起,我去教他們是最快樂的。
他的意思還包括,能和一群樂於道的人在一起,一起去追求道,這才是人世間最快樂的事了。所以,無論是“朝聞道,夕死可矣”,還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都是問道的快樂,都是追求真理的快樂。所以教師的最高境界就是和一群要去問道的人一起問道,而且自己跑在前邊,還要帶領一群人,承擔著一定的責任,負起一定的義務,這個時候就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最高的境界和狀態。所以在層次方面,可以分為教書、育人、問道三個層次。所以葉先生說我不僅僅是個教書的老師,還是一個可以達到三種層次的問道者,一個育人者,一個知識的傳遞者。
說完內涵和層次,我們還要在方式和方法上說一下。在方式和方法上也是有分類的。在方式上,傳統的、一般的教學就是在認知方面,從大腦層面去開展的;還有一種是遊學層面的。記得清華大學的校長梅貽琦教授說過:教育的過程是大魚帶小魚的過程。大魚在前面遊,小魚在後面跟;大魚在旁邊伴行,小魚在旁邊陪著,這就叫做從遊。教育方面教與學的關係就是從遊的關係,老師帶著學生就像大魚帶著小魚,小魚時而在前跑著,大魚就時而在後跟著;小魚時而在左右跑著,大魚時而在左右陪伴著;小魚在後面,大魚就時而在前。這就是“時而在前,時而在後,時而在左右”的遊學。遊學體現出了儒家的一種教育思想,就是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學到的知識記住了,把掌握的知識,知道的道理,用到實踐中去嘗試。從不明白到明白,這就是一種體驗式教學,也就是遊學。所以我們今天說的,我們要跟著老師去看,老師帶著我們高屋建瓴地看到這個世界。
除了一般認知的教學,體驗的遊學,還有研究的領悟。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你要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為真正說得明白的道理就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是很難用語言能說得清楚的。既然很難用語言說得清楚,那麼我們認為已經給學生講清楚的道,就可能已經偏離了道。既然講不清楚,還要去教,那我們怎麼辦?說白了就是要帶領學生去研究,就叫研學,研究的學習。說到研究,就是學生去操作。學生在研究學習的時候,老師就變成了一個指導者、引領者。而更多的時候是透過不同的方法引領學生去研究,促使學生去領悟,這就叫悟。因為有些知識是學習、認知能得到的,有些知識是靠體驗能得到的,那麼天地之間的“大道”就不是靠知道來得到的,也不是靠體驗來得到的,而是靠悟來得到的。因此我們在教學方面就有認知的教學、體驗的遊學、研究的悟學三種方式,這樣我們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先生了。如果僅僅去教書就沒什麼意思了,就和簡單的砌磚、去拉水泥板、去拉板車、去做汽車修理工沒有什麼區別了。所以說老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就在這裡體現了。這就是我對葉聖陶先生所說的“如果我是教師,我絕不會把自己說成是教書的”這句話的理解。
教書不僅僅是我的工作,還是我的事業;不僅僅是在知識層面的傳遞,還是在問道方面追求著真理;教書,不僅僅有一種方法,而且有多種方法。這就是我對葉聖陶先生教與學這兩種關係的理解。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和大家在這裡進行探討一下,還請大家多來指教。
但我個人認為,對教與學的研究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的一生即便你不是老師,你也要去教自己的孩子;即使你不是老師,你也要影響你所服務的人,也要影響你要幫助的人。其實,都是在做教與學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有所領悟。為什麼我們已經想好的事情、想好的東西、想好的路子,他們卻不領情?就是我們在影響他人、教育他人、陪伴他人去問道這個方面做的還差一些,所以我們大家不能光盯著問題,還要去思考。希望大家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得到快樂的體驗。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我來回答!教書是老師這一行最基本的業務要求,但育人是最終目的。光會做題不會做人有什麼用?掌握一大把解題思路不知道活著為啥有什麼用?而老師就是要幫助學生懂得這些道理!所以,師者要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要傳道授業解惑,不然,不能稱為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