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竹林聽雨76613066
-
2 # 茶館閒聊
確實有關。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而民樂《春江花月夜》,原名為《夕陽簫鼓》,又名《潯陽月夜》、《潯陽琵琶》或《潯陽曲》,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曲譜最早見於鞠士林(約1736年—1820年)所傳《閒敘幽音》琵琶譜(現今所見者,是其弟子1860年的傳抄本),以及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還有1842年江蘇松江張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譜、1875年吳畹卿的手抄本、1898年《陳子敬琵琶譜抄本》、1929年《養正軒琵琶譜》等。
所寫的是潯陽(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歌頌祖國山河之壯美,表現人民熱愛祖國之情。是古典民樂的代表作之一。
這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樂曲透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讚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
後因其意境深遠,樂音悠長,取意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詩歌是有字的音樂,音樂是無字的語言。在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士大夫們應景和唱和之作一般都配有音樂。只是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詩才作為單獨的文學體裁得到了發展。
《春江花月夜》的詩作和音樂。不是同一時代的產物。詩作出現在唐代,而音樂,出現在清朝,18世紀早期,曲名最早見於姚燮的《今樂考證》,原名是《夕陽簫鼓》。因其主題是江上月景,加上意境寥闊深遠,曲調柔婉悠長,與詩作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後有人取詩作之名,用其雅意。倒確實相得益彰,更增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