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茫茫思量的小熊
-
2 # 瀏陽李
貴在能夠去實踐,把理念變成實際。
我們講經典,不管是中國的儒釋道,還是西方的聖經等名著,頂層的核心文化並沒有太多的差別,就是教人真、善、美、愛之類的。
所以我覺得看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於理解,更重要的在於行動,把理論用起來。
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點,任何一本能夠流傳上千年的書籍,都足以讓自己得到大智慧。
能夠流傳幾千年,說明這個文明是存在的,是合理的。
-
3 # 最後一米陽光
如果僅僅只是看書本身這個可能性不大,畢竟智慧的判定本身是需要考量很多複雜因素,獲取知識倒是可能性大一些。
不過市面上也有一些稱之為“智慧”的書籍,但這樣的書籍,所借用的案例,它的場景、條件、氛圍、物件都是不同的,甚至是特定的。基本上,知道它是可以,但是要做到這些,或是照搬,那就不是智慧而是不懂變通了。
不過,也不必太灰心,還有一種叫“大智若愚”。其實這種智慧是難得珍貴的,只是很多人被這個“愚”給嚇住了。其實,不承認自己的“愚”,而自作聰明,反而危害比“愚”更可怕。
想必很多人都曾聽過這麼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也就是說——你知道你所知道的,同時也知道你所不知道的,這才算是知。這個“知”,在古代的時候,和“智”——仁義禮智信的“智”、智慧的“智”是相通的。
這個地方兩個意思都可以說得通,知道你所知道的,也同時知道你所不知道的,這才算作真正的知道,也可以說這才算做智慧、才叫作智慧。
這就是答案了,對於普通人而言,這也是較為切實可行的。
當然,看問題也可以看得更深一些。比如,這雖然說的是“知與不知”的問題,但換個思路,這些只是形式,一個內容裡面的智慧,那麼作為人,相對於人生而言,智慧要怎麼來呢?我個人的理解是誠實,誠實於自己的感受,誠實於事情本身,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或自欺欺人,或好高騖遠。
至於說書籍,書籍只是獲取知識的有效方法之一,更重要的還在於運用知識,如何更好的運用知識則需要技巧和方法,這些要怎麼獲取呢?那就是試錯和總結了,對,說的就是實踐。
至於書籍,如果是寫書的智慧興許可以向成功的作品學習,如果是關於智慧的書籍那多半也就只是一些過往的智慧。
當然,如果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那智慧還是可以獲得的。
那麼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看什麼書呢?主要還在於你是怎樣的人,怎樣的資訊能夠觸發你,以及你當下的處境。畢竟,只有在具體問題上我們才能知道這是不是智慧的,若是空談什麼淵博的知識,那也只是紙上談兵更多一些罷了。說白了,就是花架子,沒有實質的內涵,算不得什麼智慧。
所以,總而言之,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然後看一些能觸動自己的書,再去反思為什麼觸動自己,再從中尋找自己要的東西,開拓思維。
當然,哲學還是值得推薦的書類。畢竟,從哲學的命名來看,也是可以看出一些東西的。
答案已經包含在哲學(philosophy)這個詞裡面了。希臘語裡philo意思是愛,或者投入,sophia意思是智慧。
哲學家是投身於智慧的人。
所以,如果恰好你感興趣,可以選擇哲學。如果這並非你的菜,那就因人而異。
-
4 # 鑑鐘樓主人
至理三家儒道釋,
修身行事致良知,
慈悲喜捨合天物,
中道謙和範世儀。
____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人生睿智與慧覺
回覆列表
看書要用心去看,也許一個小故事隱藏著處世的大道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生活這大染缸裡,有很多你要學習的人生大智慧,最重要的是你要沉下心來,要學會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
人生的大智慧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在我們的生活鎖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