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一念

    有難度,但是經過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心如止水,不代表沒有情感,不代表不去奮鬥,不去努力,人終究是社會的人,離不開吃喝拉撒等基本需求,以及精神層面的地位名利聲望等高階需求,所以,我們作為社會中人,該奮鬥還是要奮鬥,重過程輕結果,對失敗與成功看淡一些,努力了就好,心如止水,而不是心如死水,願生活裡多一分寧靜,願心靈多一分清淨!

  • 2 # 一生最服王陽明

    太史公《貨殖列傳》中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名利,這是很多人追求的人生目標,正是因為有名利的存在,才使得人甘願冒冬寒夏熱之苦,赴火海刀山之險。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將爭名奪利看做是人生的常態了。  

    對於名利這兩個字,王陽明是怎麼著的呢?  在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中,王陽明立下了大功,得到了朝廷的獎勵,加官晉爵自然是免不了的。得知老師有這樣的鴻運之後,弟子們紛紛前來道賀。然而,面對一群為自己高興的子弟,王陽明卻並沒有自鳴得意,他幽幽地說:“一切得喪榮日雖成此事功,亦不過一時良知之應跡,過眼便為浮雲,已忘之矣!”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興衰榮辱、名利得失,在他看來都如清風一樣,轉瞬間就從身邊掠過,不會讓他的心泛起絲毫的漣漪。雖然建功立業,成一時之名,但那也不過是內心良知作用在外物中,過眼就如雲煙般消散,早已不會再記掛。  從這番話中,我們能夠看出王陽明的心志。他非但不認為爭名奪利是人生常態,反而將名利看做是過眼雲煙。在他看來,人是應該淡泊名利的。  

    王陽明的話,雖已過數百年卻值得我們思索。從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他能夠被稱為“聖人”了。在王陽明這段話中,我們能夠品味到兩個字——淡泊。在王陽明看來,看淡功名利祿,無視個人榮辱,這才是人應該有的境界。  

    然而世間人能夠看清這一點的畢竟是少數,世人多是掙脫不開名利的羈絆,為了這兩個字終生忙碌,為之喜怒哀愁、輾轉反側。一個人沒有名利時苦苦追求,等有了名利卻又害怕失去,如此迴圈,把自己的一生就交付到了名利上面。然而爭名奪利又如何?不過是誤了生前事,毀了身後名。  因此,古今中外但凡是成大事之人,都是看淡名利的。他們只專注做好自己的分內事,淡定地過好自己的人生、至於名利,得之不以為喜,不得不以為憂,如此而己。

    《 大學》中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一個人,若想真真正正地做出一番令人歎為觀止的成就來,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王陽明告誡人們要淡泊名利,現實中他也是這樣做的。在王陽明的一生中,除了平定寧王之亂,還經歷好幾次大的起落,然而無論是在人生的高峰,還是處於境遇的低谷,王陽明始終能夠泰然處之。原因何在?就是因為他能夠淡泊名利,能夠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心靜了,慾望自然而然也就沒了,不會為得到名利而自傲,自然也不會因為失去名利而悲傷,如此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作為後來者,王陽明的所作所為我們雖身不能至,但心卻應該向往之。以王陽明淡泊的人生態度作為自己的人生態度,以王陽明看輕名利的所作所為來要求自己,我們雖不能成為像王陽明一樣的人,但至少會讓生活因此而變得安寧,讓人生變得更有真意。 

    諸葛亮有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人,只有拋開內心種種的雜念,才能不為外物所擾,而只有不為外物所擾,才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才能做到心如止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後在飲食上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