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化匠人館
-
2 # 挖啥呢
河南的這三件文物,年代都很久遠。那段史料闕如的時代,如果要故事化呈現,想象是免不了了。奈何河南又是中華文明肇始之地,怎麼能不談古遠文物呢?
自古以來的歷史藝術創作,都有想象成分。從藝術領域的角度看,歷史藝術創作不是為了還原歷史,而是為了面向當下,所謂想象的部分,其實才是歷史藝術創作者最看中的部分——那裡蘊含了創作者的主題立意。對於《國家寶藏》而言,前世傳奇也不是為了紀錄片一般的“情景再現”,它是要透過一個故事集中展現文物所蘊含的精神意義,力圖讓今人對這種精神意義產生共鳴,進而明白為什麼這些文物在我們21世紀仍然是國寶。所以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我是支援的。
至於《國家寶藏》的前世傳奇是否杜撰太多,甚至有違史實,我想說,請諸君不妨再仔細看看已經播出的這9個前世傳奇,這中間沒有一個是“平地起樓”的,都是至少從確切的史實出發的。至於說想象的部分和史實的矛盾,我覺得確實存在瑕疵,是可以再斟酌提高的,但我以為也並未有嚴重到顛倒黑白的錯誤,節目開播以來除了對“乾隆是否農家樂審美”我看到有較為集中的爭議外(這個問題,我想也是見仁見智的,並沒有非黑即白的學術定論),還沒有某些批評中所說的“胡編亂造”這般嚴重的情況。我想不喜歡歷史藝術創作可以,甚至認為《國家寶藏》的歷史藝術創作藝術水平有待提高也可以,但討論其歷史真實性,還是可以更實事求是一些。
當然,有些人說,《國家寶藏》中出現的學術爭議也只是少部分人明白和關心,大部分人就是看個大概,所以這部分也不必多作在意。我個人也並不是很同意這樣的觀點。歷史和文物的真實還是很應該尊重的,真實雖然不是歷史和文物的全部價值,但卻是價值的根基之一。我想即便《國家寶藏》是一檔綜藝,對史實的尊重也不該有終點,即便掛萬漏一,也要再努把力,把這“一”加上去。
我期待《國家寶藏》這個節目最理想的結果,就是學術界能稱讚“考據詳實、令人信服”,普通觀眾能稱讚“想象精彩、發人深省”。當然,有時史實和想象就是天平的兩端,似乎難以兼得,只能選擇左傾或者右傾,那我想,無論是史實愛好者還是想象愛好者,都最好對對方多點包容,少點鄙夷,畢竟在21世紀,價值是多元的,文物是大家的。
-
3 # 星光邦
國家寶藏現在已經播出到第四期,四家博物館登上舞臺,共有12件國寶展示。就目前來看,在展示國寶前世故事時,每一個故事多少都會有想象的成分在其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第三期《國家寶藏》,想象成分確實多,看完之後能看出來,確實是走了心的。
第一個國寶婦好鴞尊,在這件國寶的前世故事中,想象成分還算比較少,基本圍繞了婦好的人物特點,圍繞著母親,將軍,妻子集為一體的生活軌跡。
第二個是賈湖骨笛,在這部分確實想象成分比較多,其實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賈湖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曆史,處於新石器時代,還沒進入文明社會,文字記載也非常有限,所以對於骨笛的產生的故事只能靠猜測。另一方面,在新石器時期,人類對於樂器還沒有概念,那時對於大自然的崇尚和敬畏的背景下,賈湖骨笛很有可能就是用來與天地對話的物品,編劇在編寫骨笛前世故事時,很明顯是下了功夫的,不然就假設一下如何製造出這個骨笛的故事就好,為什麼還要講述在當下環境下的意義呢!另外最精彩的想象,我給雲紋銅禁,以後世晚輩偶然跌落至楚墓,驚動了墓中守護雲紋銅禁的亡靈,而引出雲紋銅禁的故事。
新式很新穎,當雷佳音飾演的墓中人得知楚國已亡之時,潸然淚下的樣子,使人動容。
所以想象是為了後世的我們更好的理解國寶的故事,確實不需要如此較真。
微博上看到一位博主po出來說,這期節目想象成分太多,看B站轉播的彈幕裡也有很多這樣的聲音,你覺得一檔綜藝節目有必要這麼較真嗎?
回覆列表
第三期我更多的是感動~
作為90後佛系,近期對生活,對歷史都有了新的感悟和情愫。
《國家寶藏》第三期昨日如約而至,從震撼的開場到本期東道主 河南博物院的故事闡述,短短几分鐘,老阿姨,竟莫名淚目。
感動於這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時光扭轉,從陶器到青銅器,從契刻符號到成熟文字,祖規進化成禮制,聚落壯大成為王朝。
文物幫我們找回關於祖先的記憶。
河南博物院成立於1927年,是中國較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現珍藏文物十七萬餘件,見證了華夏的開源與繁盛。河南地處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從夏朝至北宋的3000多年裡,有20多個王朝建都或遷都於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
河南博物院得天獨厚,館藏文物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石刻等考古發掘品最具特色,珍貴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味高、價值大,是見證華夏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軌跡,展示中國古代歷史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殿堂。
本期推出的三件國寶分別為:
婦好鴞尊
守護人:劉濤
最萌國寶,貓頭鷹鼻祖,它是女將軍婦好的戰神鵠。
賈湖骨笛
守護人:蔡國慶、蔡軒正
它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心靈之聲,任斗轉星移8700多載,從未老去。
雲紋銅禁
守護人:雷佳音
它是雲紋銅禁,來自春秋中期風雲多變的楚國。它的身上有三宗“最”,體積最大,年齡最大,工藝最精美。
幾位國寶守護人,穿越三大國寶的前世,從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時期,從史前遺蹟到華夏文明,短短一瞬,便是一眼千年。
“女將軍”劉濤演繹第一將軍婦好,講述這位傳奇女性的別樣人生;
蔡國慶父子再現“瘋狂原始人”,開啟了華夏樂音之源的發現之旅;
雷佳音穿越時空,淚灑現場,這是一場跨越空間的嚴肅對話。
《國家寶藏》已經開播了三期,每一期都讓人震撼,而這一期,卻是我印象最深,也最讓我的內心波動不已。
在多的話語,在這裡都顯得蒼白,唯有一句:致敬國家文物,致敬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