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賴剛拍
-
2 # 津豫家庭生活
1931年,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捕鯨公約》簽署。1946年,《國際管制捕鯨公約》簽訂。1948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成立,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會員國必須承認《國際管制捕鯨公約》。每個會員國指派委員,並接受專家和顧問的指導。國際捕鯨委員會現有61個會員國,中國也是會員之一。日本於1951年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1972年聯合華人類環境大會作出決議,呼籲禁止10年商業捕鯨。國際捕鯨委員會1983年規定全面禁止商業捕鯨行為,1986年《禁止捕鯨公約》生效,每年被捕殺的鯨魚數量從2.2萬頭下降到2700頭。此外,國際捕鯨委員會分別於1979年和1994年建立了印度洋鯨類保護區和南大洋鯨類保護區。自頒佈商業捕鯨禁令20年來,中國與美、英、法、德、澳等大多數國家始終反對捕鯨。但由於《國際捕鯨公約》的第8條規定,任何國家可以根據科學目的擊殺或者捕撈鯨,並應充分利用鯨的身體各部分。這給日本等國提供了捕鯨的合法理由。 國際捕鯨委員會1946年12月2日根據《國際捕鯨公約》在華盛頓成立,其宗旨和任務是:調查鯨的數量;制定捕撈和保護太平洋鯨藏量的措施如確定鯨的保護品種和非保護品種、開放期和禁捕期、開放水域和禁捕水域、捕撈時間和工具等;對捕鯨業進行嚴格的國際監督。 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嚴格禁止商業捕鯨。2006年,該委員會大會通過了一項支援恢復商業捕鯨的議案,但由於推翻1986年的商業捕鯨禁令需要得到委員會75%以上成員的支援,因此商業捕鯨禁令目前依然有效
這要看你到底想進入哪樣的動物保護機構。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機構分官辦、半官辦和民間組織3種類型。
官辦野生動物保護機構:指中央和地方各級林業(轄陸生野生動物)、水利(轄水生野生動物)主管部門中設立的野生動物保護司、處、科、股、辦。是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執行者。
在林、水兩部門同時還設立有野生動物保護的事業單位,比如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隊等,也算官辦。
半官辦保護機構則是指各級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保護協會本應屬民間組織,但是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各級野保協會都設立在林業部門辦公,會長基本都是廳長副廳長局長副局長甚至一些是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長。
不過保護協會的人員結構比較多樣,政府官員,專家學者,野保志願者,教師、學生,養殖企業業主等等。
國內純民間的保護機構比較少,且知名度普遍不高,多為自發組織,結構也很鬆散甚至沒有自己的章程。比如有個村子(名字忘了)自己組織起來保護獼猴,猴子多了這個地方最後成了旅遊區。
反而一些世界性或區域性國際組織在國內比較活躍。比如WWF(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AAF(亞洲動物基金會)。
尋常百姓能加入的保護機構是地方各級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可向當地林業部門遞交申請,加入並不十分困難。如果是到各級“官辦野保機構”任職,則最好透過考公務員,或者自己去聯絡到相關單位或部門工作。
如果想加入國際組織駐中國的聯絡機構,呵呵,對專業、學歷學位和英語要求就比較高而奢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