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科技
-
2 # 好傷感生活36
現在很多 路 由 器 都 是 傻瓜型 了 , 安 裝 和 設定都很 方 便, 誰 用誰知 道 ,建議你主要 還 是 選擇 信 號 強穩定性高的 路 由 器 ,JCG 捷稀J H R- A C 94 5就 不 錯, 內 置
1 6根天 線, 8 0 2. 1 1ac 千 兆 W i Fi 、 雙核 CP U處理 器、 USB
2 .0快 充 技 術 、雙重 濾波 千兆埠 、 V-ei g ht 技 術 、自動組網 、 M U - M IM O技術…非常的 高大上。
-
3 # 珍藏記憶
如此簡單蒼白地給出結論,完全是照顧大家的腦回路。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本文的字你全認識,但可能沒幾句能看懂。不服的可以上車一試
無網路基礎知識使用者必看
• Wan介面:用來連線網路運營商給的貓或甩到房間裡的網線。
• Lan介面:用來連線需要插網線上網的裝置。
• WiFi2.4G:用來連線手機、Pad等無線上網裝置,即WiFi訊號。
• WiFi5G:跟2.4G一樣,但是傳輸速度比2.4G更快,穿牆能力比2.4G較弱。
• 100M寬頻:運營商所說的100M是指100Mbps(每秒傳輸速度),而非我們理解的100MB/s。1Mbps=128KB/s,1MB=1024KB,所以8Mbps=1MB/s,100Mbps=12MB/s。所以如果你家裡安裝的是100M寬頻,那下載的最快速度也就12MB/s左右。(貼心如我,後面所有速度相關的測試結果資料均已換算成MB~)。
•你家網不好不一定是誰的鍋,看一下網路運營過程,你就會發現,其中的任意一個環節有bug都可能影響你的網速。
科普畢,看選品,考慮到大多數普通家庭使用,這次選了12款入門級路由器進行橫評,價格集中在100-400之
評測邏輯
1. 僅對路由器的網路傳輸效能、訊號衰減、功耗、發熱4個方面進行評測。至於路由器的USB功能、WPS、易用性等因普通使用者不常使用不做點評,而且不是每個路由器都具備這幾個功能。
2.上網時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快不快,所以網路傳輸效能作為重點指標。
3.有時各房間網速不一樣,這是穿牆能力的問題,也很重要,作為輔助指標。
4.功耗和發熱僅供參考,不作為不推薦理由。
評測詳情
1
網路傳輸效能
實際傳輸中,會涉及到有線終端,也會涉及到無線終端,可能使用2.4G,也可能使用5G,糟老心了…但是,畢竟有開發大哥坐鎮,二話不說每種情況都測!
場景一:有線Wan→有線Lan
不測不知道,一測嚇一跳,神秘誤區之千兆路由:一些路由器廣告或包裝上會宣稱光纖級或千兆路由,本以為這個千兆是指2.4G+5G=1000Mbps以及Wan/Lan口使用了1000Mbps的傳輸速率,但實際上後者有可能不是千兆,我司採購人員就踩了這個坑,果不其然,經測試發現有6臺裝置的Wan/Lan介面的速度為100Mbps↓
這意味著如果你家裡安裝了100M以上的寬頻,這6臺裝置中最多隻能實現100M,多出來的?不好意思帶不動。掐指一算,按照國內網路升級的速度,這類路由器離遇到瓶頸不遠了,當然,你家寬頻不高於100M的話,暫時不影響使用。
不過作為一個對生活有要求的組織,榜單中只分兩個名次,第一名致所有1000Mbps的選手,最後一名送給所有100Mbps的選手。
透過測試發現Wan到Lan、Lan到Lan的傳輸速度均可以達到裝置的理論值,並且相同,所以在資料上我們就整合了一張資料表,後續涉及到Wan口的測試也均以Lan口代替。
場景二:Wan/Lan→WiFi 2.4G
日常採坑之預設設定:現在大部分的路由器在易用性上都可以做到智慧引導,所以使用起來很簡單(個別裝置不是很友好,如Netgear與D-Link),但也正因路由器設定越來越簡單,一些高階功能預設被隱藏。
本次採購的12款路由器在預設設定環境下,2.4G訊號連線速度都無法達到理論上的300Mbps,最快只能實現144Mbps。考慮到絕大多數使用者不懂如何設定,最後我們選擇在144Mbps下測試理論速度。
不出所料,有線網口是1000Mbps的比所有100Mbps的都要快,但差別不是很大,最快和最慢只差了2.7MB/s。好訊息是,如果你安裝的是100M寬頻,那理論上你可以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但壞訊息是,理論是理論,實際使用中,難免會受到鄰居的干擾、牆壁的阻隔、同時聯網裝置數量的影響,因此可以大膽猜測,以上12款路由器的2.4G訊號可能都無法榨乾100M頻寬。
場景三:Wan/Lan→WiFi 5G
是的,你沒有看錯,有線網口是1000Mbps的仍然比100Mbps的都要快,並且快很多。
騰達AC9、水星1200M D12G、TP-Link 5620 有線到WiFi的傳輸速度都已突破65MB/s,這意味著傳輸一部4G電影,只需要60s!帥到炸!
小米3G、榮耀路由Pro、極路由4增強版3位選手處於第二梯隊,速度在48~55.8MB之間,理論上,這個速度足夠滿足普通家庭需求,如果你不是資料黨&數碼控,在純速度上前6款裝置都值得購買。
第三梯隊,斷崖式落差已經無需多言。原本5G的傳輸速度都可以突破40MB/s,但礙於設計上使用了100Mbps的有線介面,傳輸速度低到可憐也不足為奇。
測到這裡,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和上一情景對比,5G訊號比2.4G快很多。那麼2.4G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在於5G不萬能,穿牆效能稍遜於2.4G,(具體可參考下文穿牆效能測試部分),實際使用時可酌情切換。
場景四:WiFi→WiFi
這種情景又細分為兩組測試↓
① 2.4G-2.4G傳輸
② 5G-5G傳輸
這個測試可以理解為同時使用無線網路的裝置A給裝置B傳檔案,即內網傳輸檔案。騰達AC9的速度又亮了,打call。但大部分使用者是沒有這種需求的,所以此項指標沒有列入推薦指標內,僅供有需求的朋友參考。
2
穿牆效能
穿牆效能測試其實就是訊號強度測試,因此也考慮了2.4G和5G兩種情況,介於實驗條件有限,我們選擇了幾個連在一起的會議室做模擬訊號強度實驗,我司會議室平面圖如下:
然而,問題來了,會議室與會議室之間使用的是石膏板牆,類比住宅需要換算一下:
我司會議室牆×2=普通住宅一堵隔斷牆
我司會議室牆×3=普通住宅一堵承重牆
單位dBm(1毫瓦的分貝數)是衡量通訊裝置訊號強度的通用指標,這個數值越大,表明訊號越好。由於路由器訊號強度一般較小,折算成為dBm一般都是負數。(負數-1比-10大你知道吧)
• 在起始位置,這4款的2.4G訊號不分伯仲,5G有所差別,但這種差別在實際使用中的感覺是不明顯的;
• 到了第3堵牆,雙雙衰減到一半;
• 再到第5堵牆,幾乎衰減到1/4,2.4G訊號平均衰減到-58 dBm左右,而5G訊號衰減到-67dBm。
也就是說,假設訊號無干擾、寬頻線路沒問題,如果你想和隊友約兩把“王者農藥”,你在路由器邊上玩延時約40ms,但如果你跑到第5堵牆的位置,那就等著延時150ms左右吧。
想到這個舉例後,開發哥哥燃起了玩遊戲的熱情,於是一群程式猿特意把4個裝置帶回家進行了實際使用驗證(以公謀私),騰達AC9略好於其他三款,水星與TP-Link持平,小米稍遜,但是依然可以滿足使用。
3
功耗測試
這是兩個既無聊又無趣的測試環節:
①待機功耗測試:將路由器插上電源,無終端裝置連線,待路由器穩定後,採集一分鐘的功耗資料,取平均值。
②最高功耗:使用2.4G、5G、Lan同時進行資料傳輸,採集一分鐘的功耗資料,取平均值。(USB口未使用)
如果有人懷疑過開發哥哥收了騰達AC9的黑錢,那現在是時候澄清了,它的待機功耗和最高功耗都是12款中最高。
按照騰達AC9最高功耗8.92W、24小時開機、一度電0.5元計算,開機一年約消耗電費(8.92W×24h×365天/1000)×0.5=39.06元,好像也不是很多哈,但是如果家裡沒有聯網的報警或監控裝置,建議出門時隨手關閉電源,開發哥哥說綠色地球從你我做起。
4
溫度測試
據說溫度過高會導致裝置加速老化,而且容易訊號不穩定,因此嚴謹的開發哥哥再次上線並進行了實測。
在室溫25℃的環境下,開啟路由器,按照外形設計水平或豎直放置24小時,使用紅外攝像機拍攝路由器及電源,然後取機身最熱點的資料。
按照國標要求,主機外殼及電源介面卡允許溫度95℃、9V電源線允許溫度75℃。總體來說,12款路由器溫度雖然有差別,但是都遠低於國標,並且用手觸控也僅僅是發溫不燙手,因此都可以放心使用。
友情提醒:對於電子產品,注意通風,不要放在角落裡,也不要使用其他東西覆蓋在上面。
四、具體評測方法、結果與解讀
1.測試用硬體工具
MacBook Pro (Retina, 15-inch, Mid 2015)
DELL R410 CPUE5620*2 記憶體32G 硬碟450G 15000rpm*4組Raid0
華三(H3C)ER8300G2-X 路由器
Mac 雷電口千兆有線網絡卡
桌上型電腦I5-4590/24G/SSD128G/華碩PCE-AC88u(用來驗證Mac本無線速度是否會成為瓶頸)
2.測試用系統&軟體
MacOS、Centos7、Nginx、iperf3、wget、NetSpot
3.試驗方法
本次測試主要是為了驗證路由器的無線網路效能,所以為了排除干擾,我們選擇了公司的地下車庫。地下車庫的2.4G只有1、13通道有訊號,5G只60通道有訊號。
對於路由器的設定,使用默認出廠韌體,SSID設定為FangXinXuan和FangXinXuan5G、加密方式WPA2 個人、密碼12345678
2.4G通道選擇6,5G通道選擇157,工作頻率預設。
測試無線效能的時候,無線路由器與無線終端裝置的距離為60CM,兩臺無線終端裝置之間距離30CM,並且路由器與無線裝置在同一高度。對於有天線的路由器,我們按照普通使用者的擺放方法,將天線全部豎直向上。對於沒有天線的路由器,我們將所有的路由器正面面向無線終端裝置。
R410執行Nginx作為Web下載伺服器;啟動iperf3作為Server(iperf3 -s -f M)
Mac1執行Nginx作為Web下載伺服器;啟動iperf3作為Server(iperf3 -s -f M)
Mac2作為客戶端使用wget下載R410上一個2G檔案;使用iperf3 -c $ServerIP -t 300 -f M 測試速度
Wan-Lan:R410接入ER8300G2的Lan口,被測路由WAN接入ER8300G2的Lan口,Mac2接入被測路由Lan。
WAN/LAN-Wifi:R410接入被測路由Lan。Mac2接入路由2.4G或5G。
Wifi-Wifi:Mac1、Mac2同是接入被測路由的2.4G或5G
測試期間關閉所有裝置的藍芽(包括手機上的藍芽),拔掉所有USB裝置。
資料採集wget與iperf分別測試5次,取最大值資料。
疑難雜症診療區
Q&A
Q:除了放心選推薦的路由器外,自己該如何挑選?
• Wan/Lan介面優先選擇千兆(1000Mbps)
• 優先選擇帶有“11ac”或“雙頻”標識的裝置,即表示該裝置支援2.4G與5G。(如果支援MIMO更好)
• 儘可能買包裝上標稱無線速度1200M以上的
• 錢多挑貴的買,這裡還真是一分錢一分貨。
Q:路由器輻射大嗎?家裡有準寶媽,比較擔心
輻射分為兩類,一類是α射線、X射線和中子射線等,這類輻射像X光照片檢查、核輻射等,輻射量過多就容易致癌。另一類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電磁輻射等,輻射量小,一般對人體無直接傷害。路由器屬於後者。
一般路由器的發射功率只有20分貝左右,小於中國現行電磁輻射防護標準《GB8702-88》中規定的40分貝,而且隨著使用距離增加,輻射會急劇減小,如果你不天天抱著路由器上網基本沒啥事。
Q:我家100M聯通或電信的寬頻,為什麼我的下載速度還是很慢?
100M寬頻其實是100Mbps=12MB/s。你在電腦上如果能看見12MB/s 的速度,那真是良心運營商!
Q:為什麼重啟路由器網路就好用了?
兩個原因:
• 路由器長時間執行本身就會導致執行異常,重啟休息一下就好了。還記得小時候網管說的那句“重啟試試”嗎?
• 到了大家上網的高峰時段,無線路由器會發生通道干擾,而路由器有一個智慧演算法,在啟動的時候會自動選擇一個相對沒有干擾的通道,所以重啟之後你覺得網速快了。
Q:路由器該擺在家裡的什麼位置?
• 首先應避免干擾源,如微波爐、電磁爐、空調、冰箱這類大功率家電,儘量要保持2米或以上的距離。
• 儘可能擺放在房屋的中心位置,最大限度避免訊號死角的產生。尤其不要緊貼牆根或放置在弱電箱裡。
• 儘量不要被其他物品覆蓋或放在視野不可見的地方,因為裝置溫度過高時會觸發裝置的保護機制,導致裝置效能降低。長此以往還會導致使用壽命大幅減少,嚴重的會引起火災。
PS:很多帶有外接天線的路由器,大家擺放的時候為了美觀將天線全部豎直襬放,其實這樣是不科學的,天線應該按照一定的傾斜角度擺放哈。
寫在最後
看到這可能有朋友要吐槽:根本沒測穩定性。別急,是因為路由器行業內的生產方案是由幾大晶片廠家提供的,而品牌廠商只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並且無線路由器發生不穩定大多是因為訊號干擾或擺放位置不佳,綜上,此次沒有對穩定性進行測試,防止發生誤導性消費。
回覆列表
路由器透過傳送符合WIFI標準的無線電磁波和同樣符合標準WIFI的裝置進行通訊。所以在整個的通訊過程中不認識路由器,還是終端裝置都非常重要,他們必須同樣的支援相同的WIFI標準才能進行工作。
目前來說,我們的無線路由器都使用的是2.4G和5g雙頻段,2.4G頻段穿透能力比較強,對於障礙物比較多的環境比較適合,5g頻段則是相對來說數率比較快,但是穿透能力比較弱,比較適用於同一空間的連線,可以保證相對低的延遲和高的速率,但同時手機也需要支援相應的標準比如說有的低端手機並不支援5g頻段的WIFI,所以即便路由器支援也無法收到相應頻段的WIFI名稱。
無線電磁波比較容易受到障礙物的阻擋,造成強度的下降,所以最重要的是路由器的擺放位置和終端所處的位置。如果擺放位置不正確,那麼即便是最貴的路由器,也不太適合玩網遊。這裡比較推薦華碩品牌的路由器。
不要把路由器塞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之中,比如弱電箱或者抽屜,或者其他的角角落落裡如果路由器外接天線,請儘量保持它們全部成豎直態路由器距離地面至少50釐米以上如果可以,路由器和終端也就是手機平板等質監,儘量不要有障礙物基本上做到以上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使用者來說,單個路由器就可以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