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歷史縱觀
-
2 # 百科餘先森
他是明朝最被低估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之一。
從太子到被廢,再重新成為太子並最終登基為帝,其人生的波瀾萬丈不亞於其父明英宗。而憲宗成化年間,是明朝真正走出土木堡陰影的中興時代。成化年間的武功,南滅大藤嶺,北擊蒙古,犁庭女真,鄖陽建府等,任何一個都可說威名赫赫。當然,因為成化把建奴吊打的太狠,後來滿清對這段歷史向來隱晦抹殺,這也是明憲宗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至於所謂專寵大十多歲的萬貴妃,這明明是帝王家少有的愛情傳奇,居然被很多人醜化成昏庸變態也是讓人無語。所謂萬貴妃謀殺皇子,明孝宗幼年被隱匿的說法,完全是滿清版《明史》的一派胡言。明孝宗出生時,他還有個在世的哥哥朱佑極,僅此一點就足以推翻《明史》中的相關扯淡。
從明憲宗在各項大事中,策略之穩,用人之準,其政治能力比被當成政治高手的嘉靖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相比於其被泡沫化吹捧的兒子明孝宗,明憲宗才算真正一代名君。也正是因為能力太強,更有主見,並採取了許多對官僚不利的手段,結果在官僚主導的話語權下,史評中反不如其子。
-
3 # 峰峰說史
成化帝朱見深平有個特殊的愛好:練武。
他做太子的時候,就曾學過騎射。做了皇帝后,也喜歡去皇宮西苑,欣賞御林軍的操練。但欣賞的結果,卻是越來越失望,成華九年(1473年)四月十二日,他把京營所有的軍官召集在一起表演騎馬射箭,結果絕大多數人箭箭脫靶,武功水平極其拙劣。
如此低水平表演,好脾氣的朱見深也受不了了,當場大罵說:有你們這群人帶兵,能教育出好兵來嗎?結果有四十六名軍官當場被炒魷魚。半年後朱見深再來考察,依然有九名軍官脫靶。雖然有所進步,但朱見深依然不滿意。此後終其一生,他再懶得看京營操練。
從這裡可以看出成化帝肯定是有武功的!而且治軍嚴格,氣勢磅礴的操練竟然入不了他的法眼,可見對於武藝來說他是個內行,而且武藝應該不低!
回覆列表
成化帝朱見深英明寬仁,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於謙的冤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朱見深能夠寬免賦稅、減省刑罰,使社會經濟漸漸復甦。但是在位期間任用奸邪,不能說沒有缺陷。
為政舉措
緩和矛盾
朱見深即位後,平反了于謙冤獄,恢復了于謙之子的官職。又不顧明代宗曾廢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報怨,恢復代宗帝號,重修代宗陵寢,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稱頌之聲。
政治清明
朱見深任用李賢為相,閣臣之中還有彭時、商輅等人,可謂是人才濟濟,朝政也比較清明。由於名相的輔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朱見深在即為之初還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現的。
荊襄流民
荊襄流民是元代以來困擾中央政府的一個大難題。荊襄流民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鄖縣地區。該地萬山環繞,又處於湖廣、陝西、河南三省交界處,在元、明時是一個三不管地區。每當災荒、戰亂,這一帶常常聚集近百萬的流民。
成化年間對流民的重視和安置,是因劉通、石龍起義而起。政府在鎮壓了農民起義之後,任命原傑安撫流民,並設定了鄖陽府,將流民使用者籍的形式固定在當地,又設定了鄖陽巡撫,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一難題。
三大弊政
西廠
西廠始立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立的地點就在西城靈濟宮前面的一家灰廠內。西廠正式成立後,汪直借用錦衣衛中的力量,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他的特務網路。西廠的特務人數,在當時比東廠要多出一倍。東廠的太監尚銘,也不得不俯首聽命於汪直。
因此,西廠氣焰非常囂張,成立的當年就連興大獄,逮捕了郎中武清、樂章、太醫院院判蔣宗武、行人張廷綱、浙江布政使劉福、左通政方賢。明代各省的左、右布政使是從二品,品秩相當高。然而西廠卻可以不經皇帝同意就擅自抄捕。這種情形讓當時的大學士商輅、兵部尚書項忠忍無可忍。商輅向憲宗建議,撤銷西廠,主要的理由就是擅抄沒三品以上京官。但是,同年六月,商輅和項忠就先後被罷免,西廠又恢復了。這一恢復,就一直到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失寵以後撤銷為止。總共計來,西廠在成化朝的歷史上存在了五年零幾個月。
成化朝的西廠,一方面是擴大了明代特務的職能與偵察範圍,偵察的地點不限於都城、地方,而遍及南北邊腹各地,這是此前的東廠所沒有的;另一方面,憲宗之設西廠,無疑加強了皇帝對於特務組織的偏愛心理。後來的武宗,也就是憲宗的孫子,就效仿他祖父的做法,非但重建西廠,又增設了內行廠。特務組織的存在,使原本屬於廝役之流的旗尉,得以肆意凌辱大臣,也算是明代的創舉了。
皇莊
從明代中期設立皇莊,到明代後期派太監充礦監、稅監,目的都是為皇室蒐集更多的錢財來滿足宮中奢侈的生活。
“皇莊”之名始於憲宗朱見深。天順八年(1464年),朱見深沒收宦官曹吉祥在順義的田地,設為“皇莊”。不過,皇莊並不單是皇帝一個人的莊田,而是包括皇帝本身、后妃、皇太子及在京諸王的莊田,也就是說,是皇帝及其妻、子的莊田。因此,皇子若分封后離京去了封地,在封地取得的田地,就不算是皇莊了。
皇莊的設立,其實是開了明代土地兼併的先河。朱見深的皇莊,很快就遍佈順義、寶坻、豐潤、新城、雄縣等處。上行下效,皇帝既然帶頭兼併土地,藩王、勳戚、宦官也請求皇帝賜土地,於是有王田、官莊。嘉靖初年曾在表面廢止皇莊,改稱官地,但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因此,憲宗設定皇莊的做法,無疑在與民爭富,是在毀壞王朝統治的經濟基礎。
傳奉官
天順八年(1464年)二月,即位不到一月的朱見深下了一道詔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為文思院副使。這便是“傳奉官”之始。“傳奉官”是當時人們稱呼那些不經吏部,不經選拔、廷推和部議等選官過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員。很明顯,這違反了正常的手續,卻只是為了滿足皇帝或者後宮中某個妃嬪或宦官的願望。這一舉措對制度的破壞,帶來了三個後果:
第一,從此,皇帝視官爵為私物。只要皇帝喜歡,他可以隨意地任用官員,從而破壞皇帝與官僚士大夫之間的平衡。憲宗自己,也往往一傳旨就授官百數十人。對於士大夫們來說,官爵原是“天下公器”,皇帝這樣的行為,無疑將官爵變成了“人主私器”。第二,傳奉官既然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也就說明其中大部分人是無法透過正常渠道獲得官職的。對於一個文官政府來說,混雜著一大批出身於軍人、僧道、工匠、畫士、醫官的官員,政府的文化認同性必然產生問題,政府運作中的衝突必然加劇。而傳奉官中多數是一些佞幸之人,靠著結交宦官或者行賄的手段取得一官半職,他們的在職也就大大地敗壞了吏治。
第三,既然傳奉官由宮中旨意直接傳授,而又不需要經過吏部覆核,因此,掌握宮中大權的嬪妃及太監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賣官鬻爵。據說,梁芳取中旨授官,累計達1000人。傳奉官的泛濫,引起了許多官員的不滿。成化十九年(1483年),御史張稷上疏,談及傳奉官給朝政帶來的混亂。張稷說,自有傳奉官後,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識的,武官中竟有從來沒拿過弓箭的,自古以來,有這樣的政治嗎?因此,官員們紛紛請求淘汰傳奉官員。憲宗雖然有時也偶爾淘汰一些傳奉官,但是總體上是傳授的要比淘汰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