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奔說史
-
2 # 看點兒歷史
秦朝滅亡是已經是天下大勢,不是章邯一個人的可以改變了的了。只能說章邯的投降,加速了秦亡的時間和程序而已。
秦國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順應了天下大勢,所以成就了天下霸業。但是秦朝的制度,和統一以後的各種舉措,已經是違背了天下發展的需要了。各種矛盾的集中,必然會迎來爆發。
章邯投降,其實也應該是被逼的吧。朝中無人,奸臣當道,皇帝昏庸,章邯不得不降。
-
3 # 密探零零發
當秦末的農民起義席捲全國的時候,說明秦朝失去了民心,已經註定了秦朝必然會滅亡的,章邯無法挽救秦朝的滅亡。如果章邯不投降,頂多就是延緩秦朝的滅亡。
秦朝嚴刑峻法,徭役繁重,早就失去了民心。陳勝吳廣的起義,代表了秦朝的社會矛盾激化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革命,推翻暴秦的統治成為百姓的心聲。得民心者得天下,秦朝失去了民心,就意味著要滅亡。
陳勝吳廣起義掀起了秦朝全國的反秦鬥爭的序幕,百姓紛紛起義,天下大亂。而此時的秦朝,趙高當政,朝局一片混亂,昔日強大的秦軍早已不復存在。最後沒辦法派章邯這個負責修建秦始皇陵的小將,以囚犯和修墓人為主臨時拼湊了一支軍隊,初戰大勝,但遇到項羽就不行了,最後又遭到趙高的猜疑,沒辦法選擇了投降項羽。
如果章邯不投降,也無法阻止秦朝的滅亡,頂多就是延緩秦朝的滅亡,多苟延殘喘幾天罷了。各位,你們說呢?
-
4 # 使用者94738516596
大秦滅亡到這個時候已經是大勢所趨了,這個時候誰來難以挽回敗局了。
可以看到在秦始皇死後,秦朝已經是沒有什麼人可用了,北方軍團蒙家軍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王離,雖然說是王翦的孫子,但是和他的爺爺比起來能力還是差的太多了。這時候也沒有一開始的三十萬蒙家軍了,王離帶去鉅鹿的二十萬北方軍團可以說是當時大秦最後可以用的軍隊了,南方軍團是不會北上的,而章邯帶領的確實幾十萬的囚徒。所以大秦最後的二十萬軍隊也就是王離的二十萬大軍在鉅鹿被項羽一舉殲滅之後,大秦已經是宣告滅亡了。之後章邯軍團還在被趙高和秦二世坑,不給糧草,不派援兵,迫於無奈章邯為了幾十萬的大軍著想只能選擇投降了,不過即使章邯投降了,還是沒有能挽救這幾十萬的大軍,最後盡被項羽坑殺。
章邯的能力肯定是有的,先是帶領驪山囚徒軍和陳涉的農民軍打,一戰就滅掉了數十萬大軍,敗周文,然後又打破齊楚聯軍,在定陶殺了項梁,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迫陳勝遁走至城父,之後陳涉被部下殺死。項梁死後,章邯以為楚軍不足為慮,於是帶領軍隊北上度過黃河,開始攻打趙國,這個時候趙國軍隊全部都逃進了鉅鹿,王離軍團圍困趙軍於鉅鹿,章邯在外圍。項羽一戰定乾坤,殲滅了王離軍團,此後只剩下章邯了,退守漳水,這時候秦朝內部對於章邯也是不派援兵,也沒有糧草,章邯只能選擇投降項羽了。
可以看到大秦帝國的滅亡不是因為項羽的勇猛也不是因為劉邦的狡猾,還是因為自己內部的問題,朝廷的腐敗,秦二世的無能,要是秦始皇還在的話誰敢造反。這個時候章邯堅不堅守已經不重要了,章邯在歷史的車輪下只能是螳臂當車。就算章邯有決心和項羽決一死戰,但是恐怕秦二世也不會給他機會啊,章邯在漳水堅守很久,派了司馬欣去過咸陽,正是因為秦二世拒絕了派援兵和糧草,而且看到了朝堂之上的那些人昏庸無能,大秦滅亡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了。他不投降也堅守不了多久,這個時候項羽剛經過鉅鹿的大勝,一路上又是一隻追著章邯跑的,能堅持多久。而且就算章邯堅守住了,劉邦也沒有從函谷關進來,而是一路從南北上,進入咸陽,秦朝已經亡了,章邯又能改變什麼?
回覆列表
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7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全部參加人數才只有九百人,不到一個月之後,已經有了一千餘名騎兵,六七百乘戰車,以及數萬步兵。在攻克陳縣之後,陳勝稱王,並建立張楚政權。
隨後,打出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天馬流星拳,分兵九路向秦國發起總攻,分別是:
第一路軍,總司令假王吳廣,統兵西向,攻擊軍事重鎮滎陽;第二路軍,總司令武臣,北“徇趙地”;第三路軍,總司令汝陰人鄧宗,東南攻取九江郡;第四路軍,總司令原魏華人周市,“北徇魏地”;第五路軍,總司令周文,率領一支主力繞開滎陽,經由潁川郡,直撲函谷關;第六路軍,總司令宋留,進攻南陽,打算自武關入關中;第七路軍,總司令召平,攻取廣陵;第八路軍,總司令鄧說,領兵居郟;第九路軍,總司令伍徐,領兵居許。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陳勝派遣的大將周文率領十萬大軍繞開滎陽,一舉攻破函谷關,這是秦國立國以來第一次丟失函谷關,秦國上下的震驚達到了頂點。函谷關被攻破後,關中八百里平川無險可守。九月,起義軍到達戲水,這裡距離咸陽只有幾十公里,春秋戰國前後大約五百年,從來沒有任何敵軍距離咸陽如此之近,大秦帝國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二
此刻,秦國的主要兵力分別在上郡以北,五嶺以南,其中,在北部,有三十萬兵力用於防備匈奴,在南部,有五十萬兵力用於征服百越。可以說,周文率領的十萬起義軍,面對的是一個內部極其空虛的大秦帝國。
遠水解不了近火,手頭無兵可用的秦二世胡亥大為震驚,和群臣商量說,“怎麼辦?”
上天似乎還不想大秦帝國就此覆滅,此前在史書中默默無聞的少府章邯站出來說,“盜賊已經來到這裡,兵眾勢強,如今調發近處縣城的軍隊為時已晚。驪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們,發給兵器,讓他們出擊盜賊。”
猶如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秦二世迅速採納了章邯的建議,下旨大赦天下,同時派章邯為將領,統率驪山刑徒迎擊起義軍。此後,章邯的軍事才能如同超新星爆炸那樣耀眼奪目,周文被他打得從戲下跑到了曹陽(函谷關外,距離戲直線距離約150公里),又從曹陽跑到了澠池,連戰連敗,潰不成軍,最後羞憤自殺。張楚軍西路主力也隨之覆滅。
擊殺周文後,章邯如同猛虎下山,狀態無比神勇,在十幾天之內,從澠池打到滎陽(澠池正東直線距離約150公里),又從滎陽打到許縣(滎陽東南五點鐘方向直線距離約110公里),從許縣打到張楚國的首都陳縣(許縣東南四點鐘方向約80公里),田臧、李歸、伍逢、房君、張賀戰死,陳勝、吳廣被殺,張楚國僅僅存在了六個月就徹底覆滅。
也就說,僅僅用了兩個半月的時間,章邯率領軍隊打敗號稱百二十萬大軍的周文,收復三川、潁川、南陽、陳郡等郡縣,又用半個月徹底消滅張楚國。
然而,這還不算是章邯軍事成就的頂峰,擊敗陳勝吳廣後,章邯軍繼續連戰連勝,打敗了諸侯軍中最強的齊軍和楚軍,殺齊王田儋、魏國丞相周市,魏王咎自焚身亡。
多少風雲一時的人物,到了章邯面前都是過眼雲煙,猶如土雞瓦犬一樣不堪一擊。天下英雄一個個目瞪口呆,彷彿當年掃平六國的秦軍再次出現。
三
章邯擊敗楚軍主力並斬殺統帥項梁之後,留下少量部隊在黃河南岸防止楚軍西進,主力於秦二世二年九月北渡黃河,向趙地進攻。
可以說,大秦帝國與各路叛軍之間的力量對比,已經再一次的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秦軍繼續得勝,意味著秦二世胡亥將再次統一天下,取得和其父親秦始皇一樣的偉大功業。
即便章邯不能取勝,大秦帝國也已經在陳勝吳廣起義的突然打擊下,緩過氣來,即便依靠函谷關和章邯數十萬大軍也可以穩穩地回到戰國群雄時代。
此時此刻的大將章邯,手握重兵,一舉一動直接關係政局的安穩乃至帝國的存亡,成為繼二世皇帝、郎中令趙高和丞相李斯之外的又一政治勢力,秦王朝政權的外部支柱。
可是,章邯北上之後,秦末戰局卻發生了奇蹟般翻天覆地的變化。按照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項羽在破釜沉舟渡過漳水之後,奇蹟般地擊敗王離三十萬北部軍、逼降章邯二十萬秦軍。大秦帝國的最後主力部隊就此蕩然無存,只能接受覆滅的命運。
章邯
這是秦王朝土崩瓦解的多米諾骨牌中最關鍵的一張,章邯為什麼投降,是一個很大的謎團。司馬遷語焉不詳,前後矛盾,在秦始皇本紀和項羽本紀都說成是皇帝二世昏庸,大臣趙高專權,逼反了最後一個忠臣加軍神章邯。但在秦始皇本紀的末尾,太史公引用的賈誼文章,卻又說是“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以三軍之眾要市於外,以謀其上”,在這裡,章邯又變成了居功自傲要挾皇帝的亂臣賊子。
司馬遷和賈誼,誰說的對,真相究竟如何?
世間萬事萬物,有因必有果,章邯投降自然有原因。就在項羽和章邯大戰的時候,劉邦也在河南一帶活動,他先後攻打昌邑、開封,都沒成功,之後又與秦將楊熊在白馬交戰,並打敗了他,楊熊被迫跑到滎陽。
滎陽是當時非常重要的軍事重鎮,楚漢相爭五年,雙方劃定的邊界——鴻溝就在這裡。滎陽的東邊有鴻溝連線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鄰黃河,南臨索河連嵩山,西過虎牢關接洛陽、長安,地勢險要,交通便利。
漢代鴻溝水系
秦滅南韓後,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在滎陽廣武山麓建敖倉,儲積大量糧食並派駐重兵。楊熊打了敗仗,導致軍事重鎮滎陽陷於危險,秦二世很生氣,派人來將敗軍之將楊熊斬首示眾。
秦朝法律嚴苛,不僅對老百姓,對自己的軍隊和官員更是如此。秦將楊熊被二世派來的使者斬首示眾這件事 ,可見充分說明此時的秦朝中央威信猶存,足以派使者斬大將首級於千里之外。
楊熊打了敗仗要被斬首,那麼章邯呢?朝廷命令他和王離軍團配合消滅趙國,但最後王離軍團卻是全軍覆沒,章邯負有什麼樣的責任呢?
王離是滅楚大將王翦的孫子,蒙恬被殺後的北部軍統帥。據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王離為武城侯,列侯是為二十爵之最高一級,金銀,紫綬,位上卿。而章邯的名字,此刻還沒有出現在歷史記載中。此後,到秦二世二年才第一次出現,官職為少府,九卿之一,銀印,青綬。可見品級遠遠低於王離。
章邯撤退路線
早在秦始皇東巡之時,王離就已是上了石刻的“武城侯”,而此時的章邯只是個毫不起眼的少府。雖說章邯帶著軍隊出函谷關,破周章、破田臧、破陳勝、破田儋、破魏咎、破項梁,戰功赫赫,但秦國中央政府從沒將其封侯或者任命其為上將軍的文告。
在鉅鹿戰場上,王離所率領的北部軍和章邯所率領的軍隊最起碼是平級關係,而不是項羽本紀中所謂的上下級關係。因此,書中,“令王離、涉間圍鉅鹿”,應該是秦國中央政府的詔令,而非章邯的號令。
鉅鹿之戰開始以後,由於章邯的緣故(極有可能是故意放水導致王離覆滅),導致了北部軍團的覆滅。秦二世在還不知道王離軍團覆滅的情況下,派使者來警告章邯,指責他為何連續退卻,“夏,章邯等數敗卻,二世使人讓邯,邯恐,使長史欣請事”,章邯身為高階將領,自然知道秦軍的軍紀。他擔心秦二世如果知道王離軍團覆滅後,等待自己的將是和楊熊一樣的命運。
四
章邯為什麼要揹著秦二世秘密求見趙高?
章邯在接待完秦朝中央使者以後,採取的動作就是派長史司馬欣來秘密求見趙高。司馬欣為什麼不求見秦二世,大將領兵在外,打勝仗為頭等大事,為什麼要私下派人溝通趙高?
司馬遷對這些動作並沒有解釋,領兵大將派使者秘密會見丞相,用腳趾頭想也知道是什麼樣的罪過。司馬遷在書中說,“趙高弗見,又弗信。”趙高的舉動非常正常,但是司馬欣回去之後,卻勸說章邯投降,理由是打勝了被趙高嫉妒,打輸了要麼被楚軍殺,要麼被朝廷殺。
秦國咸陽
然而,這樣的理由並不能成立,之前章邯長期征戰,朝廷從關中不斷髮兵,調糧予以支援,早已不是當初以刑徒為主的部隊。章邯的功勞天下皆知,能夠一直打勝仗,也是因為秦國中央在源源不斷地給予支援。為什麼現在打了敗仗,卻千方百計只想著保全自己的性命,完全置祖國的利益不顧。
秦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終於決心叛國,聯絡項羽商談投降條件。不久,咸陽接獲了訊息:章邯率二十萬大軍降楚。
咸陽朝廷頓時傻眼了,這二十萬關中子弟是帝國最後的機動兵團,即使丟了所有山東六國,只要這二十萬人回來守住函谷關,頂多也就回到原先戰國混戰的狀態。根據《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謀逆殺死秦二世以後,召見所有的大臣和秦王宗室,宣佈說要廢除皇帝之位,秦國國君改回秦王稱號,天下仍然回到最初的戰國狀態。
可是現在,大秦帝國只剩下遠在南方的五十萬軍隊,遠水救不了近火,關中本土已經沒有兵力,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也。
秦國統治階層頓時陷於混亂狀態,主角們開始一個接一個的謝幕。
秦二世三年七月,章邯投降;
八月,趙高弒主,秦二世謝幕;
九月,子嬰殺趙高,趙高謝幕。同時,劉邦進入商洛道,沿丹水前進,隨後用計攻克嶢關及藍田,沿著灞河而下,接連打敗軍心不穩的秦軍,直奔帝國的首都咸陽而來。
十月,劉邦率軍抵達咸陽西南郊外的灞上。此時,秦王子嬰已經無兵可用,無險可守,只好乘坐白馬牽引的車輛,脖子上掛著傳國玉璽出城投降。
自此,秦帝國徹底滅亡。秦國自秦襄公八年開國,延續了五百七十一年的歷史,最後一任秦王子嬰,在位僅僅四十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