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瑞之達然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是魏文侯,他愛惜人才,容人之短。

    他敬重文化大師。他把孔子的高徒卜子夏奉為國師,讓他在河西講學,培養出了公羊高、穀梁赤、李克等著名人才。他尊重田子方。田子方提示他要管理樂官,而不是親自管理音樂,魏文侯心悅誠服。他敬重段幹木,段幹木不肯出來應仕,他每次經過段幹木的家門口,一定要行禮。《三國志》中魏詔說過:“昔幹木偃息,義壓強秦。” 宋代徐鈞寫過一首題為《段幹木》的詩:

    逾垣走避見難通,閭式君侯禮謾隆。一點高風真可畏,解令敵國不興戎。

    這些作品說明,魏文侯敬重段幹木,使得他國不敢進犯。而且,魏文侯的愛才之舉,使得各國有才之士紛紛投奔魏國。

    他尊重謀臣策士。在攻滅中山國的慶功宴上,魏文侯問群臣:“我這個君主怎麼樣啊?”許多大臣都說“您是仁君”。不料任座卻說:“您得了中山國,不分給弟弟,而是封給兒子,不算仁君。”魏文侯生氣了,任座溜出宴會。魏文侯又問翟璜,翟璜說:“君仁則臣直,剛才任座敢於直言不諱,正說明您是仁君。”魏文侯馬上意識到自己的態度,趕緊請任座回來,親自下堂迎接,把任座作為上賓。

    他尊重沙場武將。李克、樂羊、吳起等名將的才華都得到充分地施展。尤其是備受爭議的吳起受到魏文侯的重用,使得魏國成為軍事強國,魏武侯也被稱作戰國首雄。而他死後,吳起被排擠出魏國,對魏國相當不利。

  • 2 # 暖暖的小書房

    謝謝邀請從小我算是個學渣吧,唯獨兩門功課成績佼佼。一門是語文,另一門就是歷史。歷史長河中的故事挺讓我痴迷,但要提及喜歡的歷史人物,倒沒有特別的。有段時間很喜歡南唐君王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心裡幻化出一個身姿消瘦如松竹,眼神清冷寂寞的男子形象(原諒我言情小說看多了)。無言獨上西樓的寂寞,憑欄半日獨無言的惆悵、昨夜風兼雨的蕭瑟...和他的治國之策成反比的,是他滿腹的才情。這些詩句為他不堪回首的帝王業敷上一層細粉,使得後人評說時不那麼難堪。那時的金陵,哪片土地是他的國?哪個女子是他的妻?真正屬於他,不曾被別人掠奪,也永遠不會被奪走的,就只有這滿腹的才華,一紙詩書。不是好君王,卻是好詩人。

  • 3 # 大毛說史

    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莫過於明朝時期的于謙(不是抽菸喝酒燙頭的那位)。

    于謙,生逢亂世,本是一書生,卻以一己之力抗起了大明王朝的脊樑,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氣節。

    明英宗牛逼哄哄要去北征瓦刺,二十萬大軍帶出去全被人家俘虜,自己也落得個被人綁架要挾的局面。瓦刺人面對這個皇帝俘虜,想到了拿錢來換贖金的妙計,頗有點把大明當成冤大頭的情形。

    于謙當時立馬就意識到如果一直拿金銀來贖人,那麼整個國家將陷入被動,這個贖金也是一個無底洞,所以首先穩定軍心,立朱祁鎮為皇帝,安撫朝臣,將局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之後,書生手握兵符,開始了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保家衛國之戰。立軍令狀,還把自己搭進去,直接與瓦刺軍隊來了個硬碰硬的戰鬥,而後成功守住大明,免大明國破之危。

    可是,一年之後,明英宗復辟,于謙無奈被殺。是的,他不死不行,如果於謙不死,明英宗復辟之說就毫無意義。君要臣死,臣豈敢不從?這麼一位偉大的英雄,沒有死在敵人的屠刀下,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裡。哀呼!

    最後,一首于謙的《石灰吟》送給大家

    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ktv違法嗎?